儘管到了太空梭都可以上天的年代,火車,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仍舊是那樣的龐大,神秘。在印象中,那樣長長的一個大怪物,伴隨著“嗚-----哐啷哐啷”的聲音,呼嘯而過。
那麼,如果肚子裡能跑火車呢?這樣的事情,想想就有一種興奮感。好吧,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國魯斯曼·安娜(文)和舒爾茨·史蒂芬(圖)的繪本作品《肚子裡有一個火車站》吧。
第一跨頁
第二跨頁
第三跨頁
第四跨頁
第五跨頁
第六跨頁
第七跨頁
第八跨頁
第九跨頁
第十跨頁
第十一跨頁
第十二跨頁
第十三跨頁
第十四跨頁
第十五跨頁
第十六跨頁
第十七跨頁
第十八跨頁
第十九跨頁
第二十跨頁
第二十一跨頁
第二十二跨頁
讀完之後有沒有一種嘰裡咕嚕噼裡啪啦的感覺?整個故事的畫面充滿了一種忙碌,隨時都有降落,升騰,攪動,噴湧,呼嘯的那種快感和釋放感。看到繪本最後一頁上,小女孩樂不可支的樣子,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們在讀完這本繪本,也應該是這個樣子。
細細讀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本科學普及的圖畫書,從健康角度給孩子們講解了食物在胃裡的消化過程,告知孩子我們要注意飲食健康,不可狼吞虎嚥,不可暴飲暴食,不可忽冷忽熱......
我們來細細地讀讀這個故事。
講的是一個叫朱莉亞的小女孩,放學後餓了,肚子開始咕嚕咕嚕地響。孩子們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有機會瘋玩,他們甚至顧不上吃零食。當肚子發出訊號的時候,他們才感覺要吃東西了。
有一個成語叫“飢不擇食”,所有的故事,包括所有的忙碌的,稀里嘩啦的畫面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其實,在繪本的第三跨頁,第四跨頁是相對靜態的畫面。那是沒有吃東西的時候的胃(火車站)。但是,畫面風格仍給我們一種紛亂的忙碌感,這也是這本圖書的整體風格吧。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亂亂的場面,尤其是胃壁上那些小洞洞裡,還藏著一些小精靈,這些小精靈接下來要幹什麼呢?
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就可以以類似的語言啟發孩子,讓孩子進行猜測,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合理推斷的能力。
第五跨頁。開始了。
家長從這一頁就要引導孩子去關注一些形容詞、副詞和動詞。比如本頁的“狼吞虎嚥”,“掉進”。
接下來,下邊的頁碼:
落下來、纏住了、飄下來、裹住了、四處亂滾、亂作一團、刮來、刺骨的、呼呼的、噴湧、砸牆、跺腳、從天而降、翻跟頭、坐上過山車.....
這些動作或狀態的詞語(片語)可模仿性,可表演性非常強,孩子們可以想象得到“肚子裡的火車站”是怎樣的把貨物進行翻攪,破碎,裝卸,運輸......
再看看畫面,每一頁的動作感都非常強烈,食物掉落,噴濺,傾瀉的狀態;小精靈們拉開架子,使用各種工具,進行操作的樣子;因為對食物的各種掉落狀態所持的歡喜、不滿,惱火,暴怒、疲憊等等各種表情......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想一想,甚至去表演一下這樣的動作或狀態。
就這樣,食物在胃裡的消化過程,包括暴飲暴食,狼吞虎嚥對胃所產生的後果,都生動形象地普及給了孩子們。使他們知道了應該如何保護胃,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這也應該是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一個學習過程吧。整本圖書沒有強調學習,培養;沒有一句知識灌輸或者講道理的句子,沒有乾巴巴的說教。讓孩子在興奮地玩耍和開心的大笑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這個年齡段應知應會的知識以及應該習得的好習慣。
孩子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往往會喜歡一些新奇和刺激。他們本身就是不安分的搗蛋鬼。記得在2011年我做過一個關於聲音公開教育活動,有一個環節,我拿輕柔的鋼琴曲和用棍子敲鐵桶的聲音做對比,來讓孩子們感受樂音和噪音的區別。當時我問孩子喜歡那種聲音,結果大部分孩子都興奮地說喜歡“噹噹噹”敲鐵桶的聲音,當時我特別尷尬。
但是聰明的老師和家長能不能從中發現孩子的興奮點並在教育教學中利用它呢?
我們經常強調要讓孩子在玩中學。但是玩耍不是指的去設計得多麼精緻的遊戲。生活中,身邊的每一種情境都可以作為調動孩子情緒的資源。大火車,過山車這樣的形象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
當我們能夠充分地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忘情地沉浸其中,孩子才會真正地愛上學習,愛上讀書。
想必,小朋友們在讀《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的時候,一定會跟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將自己沉浸在故事當中,和小精靈們,和小茱莉亞一起快樂,一起憂愁,一起暴怒,一起開心!
國內也有一本關於消化系統普及的繪本,叫《小豆子的旅行》,文字和畫面風格與《肚子裡有個火車站》風格迥異。我覺得它更適合大一點的,有了自主自覺學習意識的孩子掌握有關知識。大家也可以找出來讀一讀。
繪本是一種優秀的兒童讀物,它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以兒童能夠理解的文字與圖畫水平展開,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大道理深入淺出的展示到孩子面前。引導孩子在愉快地閱讀中學會思考,助力成長。
魯斯曼·安娜,德國著名的童書作家,著有《牙齒大街的新鮮事》、《肚子裡有個火車站》、《日曬國的新鮮事》等,曾獲得奧地利青少年文學獎等多項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