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的開國元勳裡,有許多人在槍林彈雨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譬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兩位,不同於其他人,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兩位,他們更是傳奇中的傳奇。
這兩人分別是陳錫聯,以及李德生。
1935年之前,李德生聽過陳錫聯的名字,但是從來沒見過,而陳錫聯,則是根本就沒聽過李德生的名字,1935年,李德生因為反對張國燾的錯誤路線,被撤職。
當時他被調往紅四方面軍第十師擔任傳令兵班長,任第十師師長的,正是陳錫聯。
1933年,時任紅軍團長的陳錫聯與兄弟部隊一起打進了四川土軍閥劉存厚盤踞的達縣,繳獲了許多物資,由於紅軍官兵出身貧苦,許多東西沒有見過,鬧了不少笑話。
在這些物資中,陳錫聯沒有見過金磚,就把它當成銅塊子墊在自己床鋪底下,第二天,任軍政委的李先念和總經理部主任鄭義齋來到陳錫聯住處。
鄭義齋看到陳錫聯的床鋪下鋪了那麼多的金磚,一下子就生氣了:“你怎麼搞的,這麼貴重的東西不上交,竟然藏在鋪底下?”
陳錫聯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還疑惑地問:“都是些銅塊子,還有好些個都讓我們扔進糞坑裡了。劉存厚的這些破爛玩意兒,用它來墊墊床鋪,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聽到陳錫聯的話,李先念和鄭義齋忍不住笑了:“這是黃金,是金磚啊!同志!”
直到這時,陳錫聯才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隨後,他召集人,將扔到糞坑裡的金磚,以及到處扔的金磚全部聚集到一塊,交給了總經理部。
此事,便成為了陳錫聯軍事生涯中鬧出的一個小笑話,後來有人說,陳錫聯雖然不識金磚,但是他卻是識別人才。
李德生,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1935年,李德生來到紅十師擔任傳令兵班長,陳錫聯此前和他不認識,當他得知李德生是因為反對錯誤路線而被撤職時,他很是關心李德生的情況。
陳錫聯寬慰他,鼓勵他放下自己的“包袱”,輕裝前進,在陳錫聯的照顧下,李德生的心情好了很多,他也沒有放棄自己對革命的理想和執著追求,而是跟著部隊進行長征。
此後,陳錫聯對李德生多有關心和幫助。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陳錫聯被任命為八路軍129師769團團長,當時部隊由於編制問題,許多紅軍將領不得不降職使用,但是陳錫聯對李德生額外照顧,不僅沒有給他降職,反而讓他擔任通訊排的排長。
10月,769團按照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前往晉西北作戰,部隊來到代縣,在蘇龍口,劉家莊一帶與敵人作戰時,陳錫聯發現在此地敵人的飛機起飛的很頻繁,因而他當即斷定,此處一定有敵人的飛機場。
經過偵察兵瞭解到的情況,陳錫聯得知,日軍在陽明堡鎮有一個簡易的飛機場。
10月18日,陳錫聯親自帶人,對敵人的飛機場進行突襲,這一戰,我軍消滅100多名日軍,在這一戰中,消滅的日軍人數是次要的,我軍炸燬了敵人24架飛機。
經此一戰,陳錫聯一戰成名,連蔣介石都給他發來了嘉獎令。
李德生在陳錫聯的部隊中,也親自參與了此戰,多年,李德生回憶起陳錫聯此戰,依然是非常敬佩的口氣。
1938年的一次戰鬥中,李德生不幸頭部負傷,陳錫聯得知後,百忙之中親自前來醫院探望他,對於陳錫聯對自己的提撥和賞識,李德生一生都很感激。
1945年抗戰勝利後,陳錫聯非常關心李德生當年因反對錯誤連線而被處分的事,經過他的提議,1946年,黨組織給李德生平反。
抗戰勝利時,李德生已經是八路軍的一名團長了,這個團也不是普通的團,而是陳錫聯當你指揮陽明堡戰役的769團。
解放戰爭時期,李德生離開了陳錫聯的麾下,來到了王近山的麾下擔任旅長,當時王近山麾下有三位悍將,就是李德生,尤太忠,以及肖永銀。
他們三人被譽為王近山麾下三位得力下屬。
王近山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實乃是我軍中不可多得的悍將,他與陳錫聯並稱為“二野兩朵花”,由此可見他對革命做出的貢獻,以及他的能力,是非常大的。
李德生在王近山的麾下,先後參與了襄樊戰役,淮海戰役等,1949年,部隊整編,李德生被任命為12軍35師師長,當時任12軍軍長的是王近山,而12軍屬於第三兵團,第三兵團的司令員,則是陳錫聯。
1950年抗美援朝戰役爆發後,李德生後來率部入朝作戰,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秦基偉指揮,鮮為人知,第二階段就是由李德生指揮的,這時候,李德生已經是我軍的一名悍將了。
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將軍銜,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
1968年,在八屆十二中全會開幕式上,周恩來宣讀出席會議人員的名單,當唸到李德生時,毛主席插話問:“哪個叫李德生?”
李德生站了起來,毛主席說:“我看安徽的事情辦得不錯。我們不是通報了他那個整蕪湖嗎,蕪湖整得不錯嘛!那個蕪湖問題可是複雜了”
毛主席問:“你們是怎麼搞的啊?”
李德生只說了一句話:“就是大造輿論。”
1969年,時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的李德生,受到了毛主席的關注和提撥,這一年,他被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次年,他升任總政主任。
1973年,在安排黨中央副主席的人選時,毛主席說:“我看,現在的候選人裡面,有老的,有青的,還沒有中的啊!我們不是講老、中、青三結合嗎?我們也應當老、中、青三結合啊!”
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建議,最適合的人,就是李德生了。
1973年,在陳錫聯與李德生相識38年後,當年的班長李德生成為了正國級,而師長陳錫聯,這一年也被選為政治局委員,成為了副國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