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小眾愛好者
找到了志趣相投的親人,
比如,這些養老面當寵物的
主人們找到了家的歸屬。
這瓶子裡吐著泡的這團面,在西方廚房裡是烘焙師的心頭肉。在我國,它們有另一個熟悉接地氣兒的名字——老面,就是爸媽每次和麵要留下來的那一小塊麵疙瘩。
因為加了老面做出來的饅頭花捲更加香甜可口,所以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這塊放到冰箱裡備用的老面,只是讓下次麵食更好吃的一種食材。
但是,在老面主人的心中,它們是比貓狗還可愛的寶貝寵物,它們是有生命的酵母菌種。
既然是寵物寶貝,那一定得有自己的名字。烘焙師們在廚房裡忙碌的時候會對自己的助手喊:「把Phil拿過來,不對,你拿的那一瓶是Dave!」
老面罐子上會貼著自己的名牌
於是,給自己的寶寶過生日,也就顯得特別合情合理。
名叫Paulie的老面週歲生日照片
老面也是需要吃飯的。雖說它們的食物只是麵粉與水,但每一罐老面的餵養比例、進食時間、食量都不一樣。貿然更改,還會讓一些脆弱的老面一命嗚呼。
如果出遠門家裡沒人,誰來照顧老面就成了一個問題。
要麼得請懂行的人幫忙餵養照顧,要麼就得自己帶著老面東奔西走。旅途中環境的溫度變化也會引發老面過度發酵,然後它就會……嘔吐。
而對老面主人來說,更殘忍的一件事是被迫斷舍離——棄種。
老面不會因為感到自己已經到了罐子口就停止發酵。只要主人還想一直餵養自己的老面,就必須學會有舍才有得,否則它們會無休止地膨脹發酵,甚至淹沒你和家裡的廚房。
所以餵養時,主人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老面,給它供給新的食物,讓倖存面在罐子中快樂發酵。而剩下的老面,就成了棄種。
這位主人只留了罐底這麼點老面續命
對於大部分主人來說,這些棄種依舊是自己最愛的Jack、Dave、Phil……所以,比起直接把棄種扔進垃圾箱,不少人更願意把它們做成美食。
它們可以做麵包,做包子,每家每戶處理棄種的方式並不相同,但共同之處都是為了吃。因此,不少主人還會從口感與生長節奏上,為自己的老面做一些加工改良,比如,加一些葡萄。
葡萄——老面的好朋友,飼養主的好工具。
這是因為葡萄皮上含有大量野生酵母菌,根據同宗同族友愛互助的準則,不少人會在剛飼養的老面中放些葡萄,幫助新生老面加速發酵。
右面放了葡萄的老面發酵速度快於左面
面對如此長壽的寵物,如果主人先去世了呢?如果下一代從父母手裡繼承了一罐老面不想養了呢?
於是,有一座老面圖書館專門解決以上問題。
冰箱裡的每一罐老面都來自不同的國家,有過不同的主人。
這座名為SourdoughLibrary的場館位於比利時的聖維特,是全球唯一一家“老面圖書館”(直譯為酸種庫)。管理員Karl De Smedt曾是烘焙師,開設這個圖書館的初衷,是為了保持酵母菌的多樣性。
Karl De Smedt :“只要餵它,它就可以永生。”
Karl滔滔不絕介紹老面們的故事
有的主人把老面送來後沒幾年,就離開了人世。而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讓自己的老面一直活下去!只要自己的老面還在繼續發酵,那麼它就會永遠繼承著主人賦予它的所有,甚至包括前主人家特有的細菌。
關於這座獨特的圖書館,目前國內幾乎查不到任何相關介紹,且目前暫不對公眾開放。
Sourdough Library虛擬展覽圖
https://sourdoughlibrary.puratos.com/en
在這座圖書館線上註冊的1000多種酸種裡,只有來自25個國家的130款酸種在圖書館獲得了永久席位。
Sourdough Library虛擬展覽截圖
滑鼠停在冰箱前點選相應酸種圖示,就可獲得該酸種的簡易版介紹
Karl每年環遊世界尋找新的酸種藏品。在尋找藏品時,他會優先考慮知名度、不尋常的起源、所用麵粉的型別以及自制發酵種的大概年齡,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發酵種必須來自野生酵母,不得使用商業酵母。
館藏64號
目前館藏64號來自中國,據說這塊來自中國的老面,可追溯至祖母的祖母,如果所言非虛,已經傳承了150年左右。
圖書館的職能之一就是儲存人類文化遺產,而這座“老面圖書館”的存在,記錄和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野生酵母,保護和傳承了酵母菌的多樣性,甚至是未來的生物多樣性。
其實,酵母真的擁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也擁有著非常龐大的家庭分支。自從第一種酵母於數億年前出現後,人們已辨識出1500個酵母的物種。
它們對主人的回饋也是短期可見、非常直接。主人們表示,用自家養的老面做出來的食物,完全帶著自己培育出的風味,這種舌尖上的饋贈,質樸又享受。
看到這份寵物飼養回饋,小編嚥了咽口水。光是「能吃還好吃」這一點,老面就已經贏了,而且,還贏得很徹底。
主人溫柔地和自己的老面打招呼
下面是一本正經的科普
↓↓↓
如何有效儲存酸種?
根據Modernist Bread的說法,冷凍的發酵種最多可維持2周,冰凍時產生的冰晶足以破壞一部分酵母和細菌,使它們後續發酵不足。不過根據Peter Reinhart在《學徒麵包師》的說法,酵種可以冷凍6個月之久。但為保險起見,Sourdough Library選擇的是冷藏儲存,不會有損害酸種的危險,就是需要定期餵養。
酸種在休眠過程中,有時麵粉會沉澱下來,形成上方固液分離的狀態,其中液體部分被稱為“hooch”。這並不是崩壞的跡象,相反在Karl看來,是件好事。因為上層的hooch可以起到保護酸種的作用。
如上圖那樣,分離程度的不同也代表了水合程度不一。基本出現這種情況時,就傳遞出了一種訊息,酸種餓了,記得餵養續種哦。
閱讀推薦
《雜食者的兩難》
[美] 邁克爾·波倫 著
鄧子衿 譯
中信出版集團
索書號:TS971.2/3122
館藏地:楊浦區圖書館總館、平涼分館
邁克爾·波倫,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作為美國飲食界的引領者,他長期關注飲食議題,企圖在工業社會與田園自然中尋求調和。在本書中,他以田園調查的方式走訪農場、研發室、牧場、食品加工廠和超市,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如偵探般地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追尋現代飲食如何成為人類疾病的來源,給出了雜食者“到底要吃什麼”的答案。
本書既有一手經驗,又有深度思考。往小了說是吃什麼的問題,往大了說也是在探討人類何以自處。
《品嚐的科學》
[美] 約翰·麥奎德 著
林東翰/張瓊懿/甘錫安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索書號:TS207.3/49/5442
館藏地:書界
作者從地球早期生命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談到今日的美食科學發展與味道革命。他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揭露了許多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
本書精彩地結合了科學、古代神話、哲學和文學,講述了關於“品嚐”的各種故事,以及我們的味覺在之後的幾十年會如何演變,為讀者提供了一場美味的知識盛宴。
不妨說這是一本有關人類味覺的奇妙物語;一本吃貨文化的高配定製圖書。
《隨園食單》
(清)袁枚 著
陳偉明 編著
中華書局
索書號:TS972.1/4749-6
館藏地:總館
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作者以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我國14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我國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飲食名著。
《雅舍談吃》
梁實秋 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索書號:I266/3932-94
館藏地:平涼分館
梁實秋先生是公認的華語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師之一。他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流播海內外,被人們贊為經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後印行了三百多版。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先生一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歡吃,就和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飽口福吧!
編輯:奚宇軒
資料: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