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最理想的伴侶應該是什麼樣的?那一定是最懂自己的,相互依賴、相互扶持,無論什麼樣的日子都握住對方的手,不管遇上怎樣的際遇、風雨,都甘之如飴。
在動盪的革命年代,就有這麼一對,他們是夫妻,也是戰友,他們相識年少之時,以共同的革命目標,一路從年少青蔥走到了白髮蒼蒼,一路相濡以沫,經歷了我們國家的發展壯大,留下了一段時代的佳話。這就是曾任職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和他的妻子李英華。
常聽老人說,一位賢良淑德的優秀妻子可以讓一個家庭的三代人都受益。縱觀歷史上的各路英雄人物,幾乎每一位流芳的名將,背後都有一個偉大女人的存在。
我們國家的偉大公僕及革命家田紀雲的背後就有一位人人稱讚的賢內助——李英華,是她頂起了半邊天。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的老革命家庭,四個子女卻都只是普通工人。
田紀雲妻子李英華:曾大著肚子工作一線,4個子女卻都是普通工人。
1、革命見證下的愛情
田紀雲,1929年生於山東肥城的一個革命家庭。年少時,正值抗日戰爭,田紀雲從小就看著日軍肆意踐踏著中國的土地和人民,他深刻體會到戰場上的戰士們不畏強暴、捨身救國、共同抗戰、堅持到底的精神。
田紀雲一心想早日加入革命隊伍,將日本侵略者從祖國的土地上趕出去。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做好了為國捐軀、為國奉獻的準備。
1941年,剛滿12歲的田紀雲就加入了革命工作,從此成為了抗戰中的一員。不過因為年紀還小,所以安排他在後方做後勤保障工作。也就是在這裡,田紀華結識了和他年齡相仿的李英華,也就是後來的妻子。
1945年夏,在一次戰役後,田紀雲和李英華都被派去救護傷員,在為傷員服務的過程中,兩人相互認識並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英華當時是中學裡的高材生,考試經常名列前茅,在文工團的話劇表演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田紀雲當時懷著滿腔報國之心,努力地學習著黨教給他的課程,掌握著文化知識,入黨後,被任命為區隊長。
兩人在工作溝通中接觸比較多,逐漸產生了愛情。同處在那個時代,而且有共同的革命追求,但兩個人年紀都很小,他們都默契地將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田紀雲和李英華經歷了戰亂年代,愛情更加牢固。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成為彼此無法替代的存在。1947年,田紀雲和李英華均報考了冀魯豫會計學校,兩人都成為了十分出色的會計人才。
1948年,淮海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在順利完成帶擔架營支援前線的任務之後,田紀雲被提升為正營職幹部,也是在那一年,他和李英華也終於正式結為夫妻。
當時條件艱苦,田老先生說,他當時身無分文,即我們現在常說的“裸婚”。但是,兩人的愛情真誠且純潔,在幾乎沒有任何結婚手續的情況下,簡單地完成了結婚這件人生大事。
在幾十年後的一次訪談中,田老先生說當時的李英華誰也沒有看上,就看中了自己。在說到這些往事時,田老先生的眼裡充滿了柔情。在訪談中,田老先生說:“我們認識70年,結婚66年,一起在戰場上走過,在困難中走過,什麼苦都吃了,我們一直在一起。”
這樣的感情不禁讓人十分羨慕。在戰爭年代,兩人的關係不僅是夫妻,更多的時候是相互扶持的戰友。
除了在生活中相互照料,在革命工作中兩人也是保持同一戰線,無論多艱難的環境,彼此都堅定地站在一起,誰也不願意離開誰。夫妻聯手為革命,讓人動容和敬佩。
兩人在無比艱難的環境中,共苦,感情十分堅固;也在新中國成立,生活條件變好以後,同甘。田紀雲和李英華用他們的故事,為我們描述了一段在困難的時候相互扶持,在輝煌的時候攜手並肩的美好愛情故事。
2、田紀雲和李英華的教育之道
田紀雲和李英華曾立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在那個革命的年代,他們和許多革命者一樣,都是“舍小家為大家”,夫妻兩人也一直投身革命事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隊伍要組織南下,田紀雲和李英華主動請纓。田紀雲已是當時南下支隊中最年輕的營職幹部之一。在隊伍行進過程中,發現李英華已經懷孕,但他們從未聲張,李英華懷著孩子,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完成了當時的任務。
當時偏巧遇到南方雨季,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馬車在路上行進十分艱難。在這樣日夜奔波的艱難條件下,兩人的孩子在父母解放全中國的途中誕生了。
這個孩子,可以說是克服了重重障礙,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在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對於夫妻倆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和慰藉。
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1949年新中國成立,因為在戰場上的突出表現和個人能力,田紀華被國家給予高度獎勵。儘管身居要職,田紀雲也是堅持以身作則、從不敢懈怠,走在建設祖國的第一行列。
廢寢忘食、鞠躬盡瘁,這是田紀雲的常態,他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付出給了工作,給予了祖國。
如此,他們小家的家庭瑣事,以及孩子的教育,這些重擔都落在了李英華的身上。
但是作為田紀雲的賢內助,李英華從來沒有抱怨過,而是默默的、盡心地操持著自己的小家。因為李英華清楚,自己的丈夫做著為國為民的偉大工作,而自己則有義務守護好他們的小家,讓田紀雲無後顧之憂,這就是對丈夫工作最大的支援。
在那個困難的五六十年代,李英華勤儉持家,省吃儉用,拉扯大了四個孩子。田老先生曾說,李英華為他養育了四個子女,為家庭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英華在教育孩子方面特別用心,一直秉承誠實厚道、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優良生活作風,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在訪談中,田老先生也提到,看到飯桌上掉了一粒芝麻,李英華也要用手指沾起來,放在嘴裡;看到一粒花生米在地上,她也要撿起來,吹一吹便吃了。
這樣的一輩子,不管生活條件怎麼變化,這個習慣就沒有改。這是和他們革命時代養成的習慣有關,經歷過苦難,懂得生活的不易,所以一直過著勤儉節約的平凡生活。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生活逐漸安穩,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從戰爭代攜手走到和平年代,田紀雲和李英華的四個孩子,也漸漸長大成人,他們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2、四個孩子的平凡生活
田紀雲在懷念老伴李英華的文章中,就曾寫道,李英華平素為人十分低調,在田紀雲擔任國家要職後,從不給他找任何麻煩,也不出頭露面。
有時,他們一些老友一塊吃頓飯,李英華都坐得遠遠的,從不與田紀雲坐在一起。田紀雲和李英華從未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為子女謀取任何好處。
他們一共養育了四名子女。長女是在解放中國的途中,在湖南湘潭生下;後面三個孩子(一女,兩男)都是五十年代在貴州出生的。
田紀雲後來身居高位,公務繁忙,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李英華則承擔起料理家務、教育孩子的重任。
田紀雲一直不忘自己為了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初心,廉潔奉公,在地位和財富面前,仍不為所動,作為人民公僕,踏實地為人民服務。李英華則一直嚴於律己、艱苦樸素地默默照顧小家,支援著丈夫的工作。
正是父母這樣的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們的價值觀。這幾個孩子從小就接受著田紀華和李英華良好的教育與薰陶,從未想過要靠父親去得到幫助,他們和普通人一樣。
老大(女)下鄉當過知青、也當過兵;老二(女)同樣也下鄉當過知青,後面當了工人。老三(男)去當了兵,後面當了工人;老四(男)在長大後直接當了工人。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勤奮工作和生活。
在其他人看來,普通的工作和他們父親的地位完全不匹配,但是田紀雲和李英華都不這樣想,他們認為,自己手裡的權力不等於自己的利益驅使器,要想著時時刻刻為人民謀福利,這才是一名好的為人民服務的官員。
田紀華和李英華的教育方式,正是體現了他們兩人心理彼此有默契、心有靈犀,有著對對方的充分信任,這份信任,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只因為認定了對方是值得託付的人。只要有了充分的信任,往往才會彼此攜手走得更遠。
3、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當孩子都擁有了自己的人生,組建自己家庭,陪伴在身邊的就只有愛人。
晚年間,李英華患上了心臟動脈瘤,而且發展很快。但由於年事已高,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沒有辦法動手術,也沒有特效藥。
田老先生說,在李英華得病以後,就基本辭掉了其他的事務,一直耐心伺候她,端屎端尿都是他自己幹,李英華沒有說過一個謝字,她認為是應該的。當然,田紀華病了李英華照顧,他也從來沒有說過一個謝字。田老先生認為,這就是夫妻之道。
後來,李英華溘然長逝,田紀雲對李英華的思念卻一直有增無減,他寫下了自己和李英華的生平故事,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兩人的感情。
在田紀雲懷念李英華的文章中提到,田紀雲非常欣慰自己能夠一直陪伴著李英華渡過生命的最後階段,沒有離開過。
文章中還寫道,走的那天是晚上,那天晚上田紀雲準備睡覺時,李英華伸出手來讓他握住她的手,這時李英華可能己預感到自己不行了,這是一種告別。
晚上,李英華蹬了三次被子。
第一次,她把被子蹬開了,他給她蓋上,摸摸她的手腳,還是有溫度的,過了不久,被子又一次被李英華蹬開,他再給蓋上,這時候,還是正常的。
第三次再起來給李英華蓋被子時,發現她的身體漸漸冷了,慌忙叫急救車,半小時後就到醫院,可是還是晚了,人已經走了。
雖然田老先生痛苦萬分,但是,讓他欣慰的是,李英華走的很安詳,並沒有遭受多少痛苦,他覺得陪她上了“天堂”。
《萬曆野獲編》中曾說:“蓋聖德仁厚,加以中宮前後同憂患者積年,伉儷情更加篤摯。”所謂伉儷情深,在這裡說的就是田紀雲和李英華吧。妻子李英華做了田紀雲的堅強後盾,田紀雲因此毫無顧慮地投身革命事業,成就了小家和大家。
4、結語
李英華和田紀雲的感情,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特別羨慕和嚮往的那種愛情。兩人相識於青蔥年少之時,都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抱負,也是因為對方的優秀而互相吸引,他們最終走在了一起,並相伴渡過了一生。
對於田紀雲來說,李英華是最堅實的後盾,也是最柔軟的軟肋;正是有了李英華在小家的付出,才讓田紀雲沒有後顧之憂,他才能專心為人民工作。我們南征北戰不分離,風吹浪打不動搖,相依為命,患難與共。田老先生在懷念李英華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這樣的英雄夫妻,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田紀雲和李英華的相知相伴相知相伴,沒有轟轟烈烈的你儂我儂,有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是雙方辛苦付出的經營,是再苦再累也只是相視一笑,繼續攜手向前。在他們歲月的道路上,一路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濡以沫!
這些難能可貴的,可能正是我們現在的愛情缺少的。其實,最理想的伴侶關係就是給予彼此精神和生活上的支援,同時彼此進步成長。
參考文獻
[1]田紀雲的悽美愛情[J].周志興.時代人物.2014(09)
[2]田紀雲:懷念老伴英華[J].田紀雲.記者觀察.2014(12)
[3]田紀雲和他的夫人李英華[J].周志興.瞭望2014(32)
[4]田紀雲:國務院大院的記憶[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版),2008,(8):8-9.
[5]位高情更濃[J].韓兆福. 貴州文史天地.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