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運動的步數排行榜問世開始,大家開始在排行榜上暗自較勁,很多人對“日行萬步能長壽”的說法深信不疑。然而,卻有不少人因為走路走出了“傷痛”,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甚至揭露出“日行萬步能長壽”的說法可能是個營銷騙局!
“日行萬步”的起源
1964年第18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64年東京奧運會)在日本東京舉辦,這是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奧運會,當年,整個日本都瀰漫著濃濃的奧運、運動的氛圍,全民健身運動風潮席捲全國。藉著東京奧運會的東風,一家日本公司順勢推出了一個名叫 Manpo-Meter 的計步器,在日語中,“Man”的意思是“10000”,“po”的意思是“步”,“kei”的意思是米。整個裝置的名字是:10000步米。同時號召大家用走路散步的方式增加每天的運動量。很巧妙地將這款產品同“健康”的概念結合起來,創造出了萬步測量器。
研究:日行萬步不一定健康
“萬步走”比不上快走10分鐘
BBC 的紀錄片《 健身的真相 》中,工作人員請了 6 個一群身體素質相當的工人,將他們分成A、B兩組。
A組: 每天行走1萬步;
B組:每天進行3次、每次10分鐘的快走。
第一天:
萬步組的人,3人中只有2人做到,另一人表示“我平時是坐辦公室的,走一萬步還是太難了。”
而快走10分鐘的組員輕鬆地完成了一天的挑戰。
幾天過去了,BBC的工作人員來分析資料。他們驚訝地發現,快走10分鐘的組實際運動強度比萬步組高出30%!消耗更多時間走滿10000步,比不上邊走邊聊的30分鐘快走的效果。
從生理研究看,8500步或9000步更為科學
科學研究發現,一箇中等身材的中年日本男人走1萬步大致相當於消耗300千卡的能量。2000年以後,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在“打造健康身體的運動標準”計劃中,也呼籲日本民眾每天行走1萬步。
“日行一萬步”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健身運動標準。即便在日本,作為該活動最早的倡議者波多野義郎教授也曾表示,從生理研究的結果來看,其實日行8500步或9000步更為科學,只是1萬步更便於人們記憶。這和大家經常聽到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一樣,並不是說吃完飯就一定要走100步。這兩句話都只是提醒大家要運動,加強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如何正確的步行
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6000步是最健康的步數
步行和其他運動一樣,重要的是保證足夠的強度和運動時間,才有健身的作用。究竟要走多少步,存在個體差異,身高、體重、步行速度以及消耗的能量都不一樣。因此,步數也很難有一個嚴格的標準。
日行萬步並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骨挫傷,甚至骨折等疾病。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老年人的散步方式要特別注意,以強身健體為目的,不要追求重負荷的運動量,適度而行。可選擇控制在一分鐘120-180步左右的步速,甩開胳膊,可儘量往上身幅度靠近,大步跨,大步走可促進新陳代謝的同時,使血液內的遊離脂肪酸充分燃燒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建議每天6000步是最健康的步數。最好是有速度的快走,鍛鍊效果更明顯。並不需要一定以10000步,或者非要衝刺個步數排行榜。
步行的最佳姿勢
上體伸展:上體筆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
伸直膝蓋:展開膝蓋,並非僵硬、不靈活,而是使伸直的膝蓋在不受力的情況下行走;腳跟先著地,再將身體重心移到腳尖前腳著地時,腳跟先著地,身體重心落在腳跟上;不抬胯,後腿膝關節彎曲,然後向前自然擺出。
腳向正前方邁:上體伸展,膝蓋伸直,走起來腳自然向前邁。
擺胳膊:當膝蓋伸直,腳向正前方邁時,與腳的動作相對應,胳膊自然擺出,擺動時,大拇手指似觸非觸衣服為佳,在不受力的狀態下,胳膊擺動時,肘部分自然伸與折。
走路快或慢,效果各不同
根據速度的不同,依次分為散步、走路、快走、暴走、競走等。
其中,最慢的走法是散步,它的步伐、動作較隨意,速度比一般走路還慢,每小時走3.5公里左右。散步對運動健身效果不佳,適合年齡較大、行動不便但可行走者等。
第二種速度是走路,步伐依個人習慣速度行走,呼吸不受影響,每小時走4~4.5公里。運動健身效果要看行走的時間長短而定,30分鐘以上達到輕微運動量。
第三種速度是快走,是步伐比一般走路時較大些,每小時能完成5.6~6.5公里。快走速度較快,手臂的動作也會自然增加,呼吸感覺較明顯,可以輕易達到每日運動強度的標準和目的。
第四種速度是暴走,每小時能完成6.5~7公里。一般人很難長時間堅持,要視心肺能力及肌耐力進行調整。
第五種速度是競走,這是一種競技專案,通常都是專業運動員參與。
但凡運動,都要講究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量,不可盲目追求強度大的高效運動,否則適得其反,最後躺到了病床上,那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更多養生資訊,歡迎關注素問健康管家!
免責宣告: 本文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網路,如有版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