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近日,國家八部委聯合釋出《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推動物聯網在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環保、智慧文旅、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領域的深入應用,為金融業創新提供重要的數字化方案和資料輸入,在這些行業應用不斷深入的同時,金融業也藉助物聯網技術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將與行業物聯網應用實現“雙輪驅動”,做大物聯網金融生態。
近日,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作組正式釋出《關於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創新應用完成測試的公告》,宣佈首批三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創新應用已完成測試,即中國版“監管沙盒”首批專案“出盒”,標誌著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完成對創新監管工具的全流程閉環測試,我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落地實施初見成效。
筆者注意到,工商銀行的“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專案在首批完成測試的專案中,在筆者看來,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金融行業對物聯網認可程度的提升,對於物聯網在金融業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透過測試的“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專案主要有哪些特點?根據工商銀行提交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宣告書》,該專案主要是基於物聯網技術採集產品的生產製造、質檢、庫存、物流、銷售等全生命週期特徵資料,記錄在區塊鏈上,並接入工商銀行物聯網服務平臺及企業智慧管理系統,實現產品全鏈條質量管控與資訊透明。
從工商銀行公開公佈專案資訊可以看出,“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專案主要是透過與企業達成合作,建設生產規範、質量保證、品質分級、產品可全程追溯、資金可全程監控的產品產業鏈,並藉助工商銀行融e購電商平臺,為客戶提供網上交易服務,實現其產品和融e購資源的有機結合。
由於工商銀行擁有6億個人客戶的服務網路,所以可以為客戶實現不同品質等級產品的直通式、精準式營銷。同時,工商銀行為供應鏈企業提供供應鏈貸款、支付結算、費用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
而在建立產品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和追溯中,工商銀行在不同模組中都採用物聯網及其相關技術來實現,具體包括:
(1)產量的精準鎖定。利用衛星和物聯網技術實時採集相關資料,透過影象解析和資料分析演算法,實現生產環境監測,分析計算出產量、製作產品的數量並給予資料支撐。產量精準鎖定,對進行溯源非常有必要,大量產品尤其是優質農產品產能有限,市場上可能會出現大量仿冒品,產量鎖定可以實現初步預警。
(2)防偽溯源機制。建立防偽及質量安全跟蹤與追溯體系,為每個產品貼上特定標識,建立唯一“電子身份證”,把產品的生產地、生產日期、生產批次號等資訊與特定標識進行繫結,儲存在防偽溯源管理系統中。在售後防偽環節,消費者利用帶有NFC功能的手機查詢產品的真偽,以提高服務體驗。同時透過與消費者線上互動,達到移動營銷的效果,實現O2O電子商務交易。
(3)生產企業的全鏈條質量控制。平臺公司使用衛星和物聯網技術進行全產業鏈的監督管理,對個人-生產企業-倉儲管理-物流運輸-銷售商全鏈條進行管理監督。
在創新金融產品方面,工商銀行提出,該專案運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提供物品溯源認證服務,將傳統的支付、融資等銀行金融服務與企業上下游、商品產銷全鏈條結合起來,將供應鏈金融服務融合到商品產銷場景中,方便企業及個人客戶自主選用,提供隨時、隨身、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打造產業生態圈。
透過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測試的意義
中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是人民銀行落實《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按照劃定剛性底線、設定柔性邊界、預留充足發展空間的設計思路,研究設計的剛柔並濟、富有彈性的創新試錯容錯機制,旨在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穩妥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營造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創新發展環境,讓金融管理部門更瞭解機構新的業務模式,也讓機構更瞭解監管框架和監管要求。
2019年12月,在人民銀行支援指導下,北京在全國率先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隨後,人民銀行陸續在上海、深圳、重慶、杭州、蘇州、雄安、廣州、成都等其他8個地區開展試點。2021年4月,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開始在全國推廣實施,截至9月24日,全國已累計公示119個創新應用。
本次完成測試的3個創新應用均已上線執行超過6個月。測試評價主要從創新價值、服務質量、使用者滿意度、業務連續性保障、合法合規、交易安全、資料安全、風險防控(風控措施、補償措施、應急處置、退出機制)等方面,透過自測自評、審計、專家論證、結果確認等流程,全面評估是否嚴格履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宣告書相關承諾、是否惠民利企、是否滿足監管要求、是否商業可持續。在執行過程中,測試機構按照國家或金融管理部門出臺的相關制度、政策檔案或標準規範等管理細則,不斷改進完善創新應用,嚴格履行宣告書相關承諾。透過全面測試,創新應用的創新價值進一步提升,技術安全性持續增強,業務連續性、交易安全和資料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風險防控措施進一步完善,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從物聯網從業者角度來看,“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專案實現並不難,相關的物聯網技術和方案在多年前均有多種現成或成熟的選擇。但是,金融業對於風險防控要求非常高,作為藉助物聯網技術的金融產品創新,必須將風控提升到一定高度,大範圍推廣商用前需要做好風險評估。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專案申報中,監管部門就要求在技術安全、風險補償、退出機制、應急預案等方面有詳細的方案,本次測試透過,也意味著該專案風控要求通過了監管部門評估。
筆者曾調研過工商銀行從事物聯網相關研究人員,該行已經在普洱茶、蟲草等領域實現了小範圍商用。作為“宇宙第一行”,工行銀行在物聯網金融方面的創新和實踐,無疑能夠形成明顯的示範效應。而率先透過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測試,對其大規模推動商用創造條件。
物聯網在金融業應用加速
在全國開展的119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專案中,基於物聯網的金融科技創新佔據一定比例。以北京為例,除了工商銀行提交的“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外,建設銀行的“5G+智慧銀行”進入第二批試點,民生銀行提交的“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進入了第三批試點,而其他多個供應鏈金融試點專案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應用了物聯網技術。
在國家對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加快採用技術手段實現創新金融產品。物聯網具備與實體經濟原生深度融合的特點,本身就是為各行各業數字化提供技術手段,因此可以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專案中可以看到,基於物聯網的相關專案均是深入到產業鏈、供應鏈中,實現金融機構對產業鏈、供應鏈深入理解和降低風險。
同時,金融機構也加快了物聯網研發和技術儲備,大型金融機構均自建了物聯網平臺。在2021年報披露的材料中,工商銀行提出其是金融同業首家自主研發物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的銀行,實現人、物、場互聯互通,為投後管理、業務運營、融資抵質押品監控等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豐富生態場景;建設銀行提出持續推進物聯專網建設,物聯平臺接入物聯終端超百萬,支援數字化經營埋點採集、5G 智慧銀行、智慧安防、運營配送、建行裕農通等26個物聯應用;平安銀行提出該行自研的“星雲物聯網平臺”已接入物聯網裝置超230萬臺,創新應用場景20項,服務超1萬家企業客戶,支援融資超1100億元。
近日,國家八部委聯合釋出《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推動物聯網在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環保、智慧文旅、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領域的深入應用,為金融業創新提供重要的數字化方案和資料輸入,在這些行業應用不斷深入的同時,金融業也藉助物聯網技術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將與行業物聯網應用實現“雙輪驅動”,做大物聯網金融生態。
“2021 中國AIoT產業年會”重磅來襲!
12月9日 深圳機場凱悅酒店
同為6月赴美上市公司……
新使用者停止註冊!官方回應……
曾冷嘲鴻蒙,為什麼華為……
都沒有的蘋果開發者大會……
智慧食堂的未來……
“爛芯”操盤者曹山的回應能安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