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家庭儀式感的帖子,底下不少高讚的評論是這樣的:
小孩子,也不懂什麼是儀式感吧
花錢買形式而已
考個好成績,才配擁有儀式感
所謂儀式感,就是花錢買禮物
誠然,父母最衷心的期盼就是孩子有所成就,所以在其成長過程中,更為關心的是他的成績,至於是不是幸福,往往忽略不計。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人類幸福的兩大敵人是痛苦或無聊”。如果父母從不注重儀式感,整個家庭的生活就會像是一灘死水一樣,養出來的孩子也難以幸福。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即使孩子成功,卻難以擁有幸福
豆豆還在小學的時候,家庭普通,父母也只是小工廠裡的基層職工,為了減少家庭的開支,基本上很少給豆豆零花錢。
同學過生日,給他看生日時的照片,大大的蛋糕,父母的陪伴,豆豆很羨慕。
到了自己生日這天,豆豆也央求著媽媽能給他買一個蛋糕,但是媽媽卻說,蛋糕沒有什麼營養,而且又很貴,買了也是浪費。
豆豆成績考到全班第一,爸媽只是滿意的說一句,繼續努力;
母親節,豆豆在老師的指導下,給媽媽準備了手工禮物,媽媽卻說說,好好學習,以後不要做這些了,考第一就是給爸媽最好的禮物。
印象中,父母從來沒有給他買過一份禮物。
媽媽說的最多的,也幾乎都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有了好工作,一切就都會來之類的話。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豆豆,性格要強,也憑藉自己的努力,上了好的大學,進入知名企業,成為人人誇讚的,要學歷有學歷,要面子有面子的“別人家的孩子”。
豆豆“很成功”,但只有他知道,自己過的並不幸福。
工作上的壓力,不知道怎麼開口和父母說;
與同事相處,也並不是那麼的融洽;
幾乎沒有什麼貼心的朋友,孤獨是常態;
不管是大學裡,還是工作後找的幾任女朋友,沒有一個能走下去的,最後一任分手時,對豆豆說了一句話:
生活不是隻有一往無前的目標,還要有儀式感,但是你從來都沒有停下腳步認真生活過!
有儀式感和沒有儀式感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到底差別有多大呢?
1、家庭關係上的差距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在為生存而忙碌著,生活日復一日的過去,在歲月流逝裡,我們慢慢變得麻木,就像一群不停歇的螞蟻每天機械地奔走。而儀式感,就是婚姻生活的保鮮劑。
比如結婚紀念日、對方的生日、特定的節日等,適當的儀式感製造,可以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喚醒夫妻內心深處的回憶,往昔戀愛時的美好,會讓彼此之間,多一點愛,多一些包容,多一縷幸福,自然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會更加和諧。
2、親子關係上的差距
父母是孩子最為親近,也是最依賴的人,給孩子營造儀式感,比如睡前故事,比如一個生日的慶祝,比如鼓勵他參加一些活動,不輕易的缺席他的家長會,演出等等。
這樣的儀式感營造,會讓孩子確確實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不同,被愛包圍長大的他,會更加的自信,對生活也充滿熱愛,內心快樂,情感充沛,精神富足,社交積極。
孩子不管是學習上,情感上,工作上的問題,也會更願意和父母分享,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更為親密。
3、孩子幸福指數的差距
儀式感可以讓孩子收穫更多的幸福。
一個在充滿儀式感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他會擁有更多的安全感,深切的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同學,朋友,老師傳遞過來的關懷和愛意。也會把這種幸福感,傳遞給身邊的人,會讓人不自覺地想要靠近。
從而產生較為穩固的社交結構,進一步讓他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得到提升。
如何給孩子營造家庭儀式感呢
其實,儀式感並不是花錢買禮物,吃大餐,出去旅遊等等,只要是你精心給孩子準備的,哪怕只是一個手工的小紅花,他都能開心的跳起來。
製造儀式感的日子有很多,可以是他生日時你陪他過,他考試第一名的時你給他一個獎勵,他第一次學做飯你給他擁抱,他主動的打掃衛生時,你給他大大的表揚等等。
他參加學校的活動,你會積極的陪伴;他家長會,你從不缺席;他登臺演出,你是最熱情的觀眾。他榮譽加身,你總會第一時間送來關心和祝福。
給他足夠的耐心,愛心,用心。相信,被愛包圍的他,也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日子裡,給你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愛!
--END--
作者:藝朝藝夕-小藝,一個集舞蹈、美術、口才、鋼琴等才藝於一身的奇寶貝~
宣告: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