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虎父無犬子”,英雄的後輩,也大都是英雄。他們在父輩們耳濡目染的薰陶之下,養成了堅韌不拔的品格,也將保家衛國的一腔孤勇,鐫刻在了基因之中。
最為人所熟知的“父一輩,子一輩”,當屬毛主席與毛岸英父子。
父親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兒子為了保衛邊疆,而血染異國疆場。其實,這樣的事蹟,在我黨我軍中不勝列舉。
(一)、何須馬革裹屍還?
自越共正式統一越南後的1975年開始,它就生出了恩將仇報之心。
越南錯誤地認為,自己單槍匹馬趕走了美國人,又有蘇聯的相幫,有足夠的實力完成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夢想,也有了與中國一較高下的勇氣。
它先是侵佔了中國南海的島礁,接著又在國內排擠華裔人士,還不斷地襲擾我廣西邊境和雲南邊境。
它不顧及中國之感受,悍然出兵柬埔寨,將紅色高棉趕至深山老林後,將其佔為己有。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1979年初,鄧小平訪美歸來之際,中央軍委下達了對越南進行自衛還擊的命令。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兵分兩路,分別從廣西和越南,長驅直入,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陷越南中北部大片領土。倘若不是蘇聯從北部施加壓力,解放軍定可一鼓作氣直取河內。
此役雖以我軍全面勝利告終,可死傷人數仍舊有27000之多。這些保衛家國的勇士,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其中,不乏一些高階首長的子嗣,他們帶著父輩的祈盼,將生命永遠地留在了異國的土地。
那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哪幾位首長兒子在戰場上壯烈犧牲?他們壯烈犧牲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感人事蹟?本文便來披露,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幾位首長的兒子。
江燮元是原廣州軍區的副司令員,他在1974年曾指揮軍隊,從越南手中奪回收復甘泉、珊瑚、金銀三座島礁,中越戰爭爆發後,江燮元率領53軍和54軍南下,他在同登和諒山率部擊斃15422人,俘虜216人,可謂是戰功赫赫。
在出發之前,他特地將三兒子江魯平和四兒子江南平,送上了戰場。兩人在戰場上,殺敵無數,不幸的是,江魯平深入敵後,為炮兵確立座標時,遭敵人埋伏。
剎那間,無數機槍子彈從他身邊呼嘯而過,躲閃不及的江魯平腹部身中數彈,儘管如此,他仍舊承受著劇痛,匍匐了數米,一番掙扎後,終究不治而亡。
毛曉東是家裡的獨子,他的父親毛餘是個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老革命。毛餘從軍時,自一名戰士做起,後來又當了班長、排長和區隊長,曾在抗日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
解放戰爭期間,毛餘又參與了遼瀋、平津還有解放廣西等多個重大戰役。新中國成立後,組織對毛餘很是器重,任命他為廣州軍區的司令顧問。
當初毛餘送毛曉東上戰場時,很多人都勸他,別讓家裡斷了香火,而毛餘卻堅持要讓毛曉東去上陣殺敵。
毛曉東知道父親對自己的期望,曾接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他,在越南所向披靡。可惜,他在搶佔809高地時,為越方的機槍流彈所傷,當場沒有了呼吸。
(二)、青山處處埋忠骨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是屬於一代人的記憶。而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有原型的。
有一種說法是,小說取材於原54軍,160師師長張志信和他的兒子張力。張志信所在的160師,曾參與過抗美援朝、中越戰爭,也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1979年戰鬥正式打響之前,他的兒子張力是一個普通的小班長。得知任務艱鉅後,主動向所部團長提出,要去最危險的尖刀連。
張志信聽聞兒子有如此壯舉,心中滿是驕傲,但臨行前還是頗有威嚴地告訴他:“不能搞特殊化,不能給我丟臉,不立功不要回來見我。”
張力牢記父親之囑託,永遠是隊伍中衝在第一個的那位。2月27日,張力跟隨所在的478團,邊往高平行進,邊肅清敵人。
晌午時分,張力和戰友們在267高地進行巡邏偵查,突然草地中竄出了一枚又一枚的子彈。因為敵人的火力太過於密集,張力根本來不及躲避。
他被子彈射中腰部,被戰友們迅速地拖到一旁。可是戰線拉得太遠,根本來不及趕到後方醫院,最終張力因失血過多而不治身亡。
張志信在得到訊息以後,楞在原地三四分鐘。接著,他回過神來,對身邊人說:“出來打仗,難免會有流血犧牲。那麼多人為祖國衝鋒陷陣,又不是張力一個”。
他拍拍老戰友李兆貴的肩膀說:“那些戰士把自己的性命交於你我,我們應當打起精神對他們負責。”
周開源是41軍,121師的師長,他的部隊也參與到了作戰之中。兒子周偉在戰鬥打響後,主動請纓,堅決奔赴一線,而且也表示堅決不沾父親的光。
為了避嫌,他刻意去往123師的塔山英雄團,去當通訊兵。可悲的是,年僅19歲的周偉,也葬身在了越南戰場。甚至,都未來得及見上父親最後一面。
曲奎與周開源一樣,都隸屬於14軍,不過前者乃是軍部的參謀長。他的兒子叫曲寧江,也是19歲上的越南戰場,也是在那一年埋骨他鄉。
羅粵寧是赴越作戰的一名普通戰士,從他這個名字就能看出父輩的殷切期望。然而,他也殞命在了越南。
直到他去世的時候,戰友們才知道,原來羅粵寧同志是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羅榮的兒子。
(三)、滿門忠烈,沒齒難忘
劉斌在19歲那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年齡雖小,心智卻十分成熟。面對戰場上的刀光劍影,總是能遊刃有餘。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劉斌主要跟隨部隊在華北戰場和中原戰場作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才被調到雲南邊防。在此期間,他駐守於中緬,中老和中越邊境一線,隨時準備為國捐軀。
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時,劉斌已經成了雲南保山分軍區的的司令員。戰爭開始以前,劉斌一家人都自告奮勇地要上前線。
他的夫人王昌群,早早地就加入了支前服務隊;大兒子劉光在1978年解放軍南京外語學院畢業後,拒絕出國留學,也拒絕留在軍區,而是一定要去邊境。
最後,他成為了邊防軍的副連長。在他看來,即使當一名普通的戰士,也是非常光榮的。
劉斌的二兒子劉明,深受父兄之影響,也在自衛戰的隊伍當中。劉家的女後輩,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劉豐是劉斌的次女,她曾就讀於軍醫學院,對戰場救治與護理十分的熟悉。她主動請纓,參加了火線救護隊。
戰場上,劉家人每每總是衝在隊伍的最前面。幸運的是,劉家人都安然無恙地從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凱旋而歸。
此戰之後,越南仍舊是賊心不死,在它看來,自己是一時麻痺大意,才輸得一塌糊塗。所以,它一直想找機會,向中國尋仇。
於是,越南不斷派遣軍隊前往者陰山與老山,向中方境內的軍事設施發動襲擊。解放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雙方開始了長達近十年的“兩山輪戰”。
在此過程中,解放軍以碾壓之勢力挫越南軍隊,輪番從各大軍區抽調兵力,來這裡作戰。
在此過程中,劉光和劉明相繼犧牲,劉斌又將二女婿陳加勇送上了前線。在1981年,劉光深知戰事險要,主動放棄了休假,參與巡邏偵查任務。
敏銳的他,發現了地上敵人佈置的地雷。他當即讓戰友們先往兩側臥倒隱蔽,而後說道:
“我有經驗,我去排雷。”
果不其然,劉光的排雷技術非常過硬,不一會兒就取出了兩枚地雷。戰友們覺得劉光過於辛苦,主動要求前去排雷。
可是他們對此並不熟悉,不經意間踩中未經排除的地雷,剎那間,電光火石噴湧而出,熱浪也將劉光撲倒在地,他當場犧牲。
劉光去世後,劉斌夫婦悲痛欲絕,但他們仍然未讓二兒子劉明從戰場上撤下來。不幸的是,在1984年者陰山的作戰中,劉明浴血奮戰,被敵人的子彈所擊中,當場失去了性命。
12天以後,二女婿陳加勇主動提出要參與作戰,儘管劉斌憂心忡忡,但仍未拒絕。
全家人擺上吃了一頓“團圓飯”,席間擺上了兩副空碗筷,那是劉光和劉明的。
在這樣的悲憤交加之中,劉家的又一個男丁陳加勇,奔赴了戰場。好在,他挺過了槍林彈雨,看到了中越衝突的結束。
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號召“三個靠前”即“指揮所靠前、軍官靠前、幹部子弟靠前”,所以首長們紛紛將子嗣送上了最危險的戰場。
他們知道這一去九死一生,也知道再一見,可能是天人兩隔,可誰都未曾有過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