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烈士革命後代的捐贈儀式在瀘順起義陳列館舉行。時隔數年,這位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中國革命的領路人,再次走入大眾視野,革命畫卷徐徐展開……
建國後,周總理得知一人在建國前離世,專門致電四川省委,要求其務必查清真實死因,這個神秘的烈士,究竟是誰?
這位周總理密切關注的革命烈士,名叫秦青川。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同聶榮臻等人閒聊,談及當年留學法國的經歷,想到了當年意氣風發的秦青川。
周總理詢問劭文斌:“你是四川古宋人,你知道秦青川嗎?”
劭文斌解釋道,秦青川如今已經離世,周總理聽到後惋惜不已,說道:“他是個好同志”。
周總理得知秦青川因為種種原因未被評為烈士,他專門給四川省委打電話,要求其調查秦青川的死因。
四川省委組成調查局,走訪群眾,最終確定秦青川被迫害致死的事實。
1960年,秦青川被追封為革命烈士。2年後,四川省政府專門撥款,為秦青川修建了一座墓碑。
而秦青川為何能得周總理如此青睞呢?
1920年,周總理前往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參與組織眾多共產主義活動。
也正是在那時,周總理與同樣留學法國、立志報國的秦青川相識。
周總理與秦青川同是馬克思主義的擁護者,共同的革命理想讓他們相見恨晚。周總理對秦青川頗為欣賞,自此,二人漫長的革命友誼便開始了。
革命之路的開端
1926年,瀘順起義爆發前夕,四川的政治力量錯綜複雜。
一方面,大量的軍閥割據混戰,百姓們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中共重慶地委秘密展開行動。中國共產黨黨員與部分的國民黨左派組成了四川省國民黨左派省黨部,在四川當地展開合作,共同對抗敵人。
那時四川軍閥劉湘、鄧錫侯等人幾乎佔據半邊天,他們牢牢掌握著四川的話語權,新生革命力量嶄露頭角,更是難上加難。
為了配合北伐作戰,中共重慶地委組織策劃瀘順起義,由秦青川、楊闇公、朱德、劉伯承、吳玉章、童庸生等人領導。
1926年11月,朱德、劉伯承等人制定了具體計劃:首先策反何光烈部的秦漢三、杜柏乾兩個旅,合川何光烈部的黃慕顏旅,隨後將駐防瀘州賴心輝部的袁品文、陳蘭亭部隊收入麾下。
1926年,秦青川與朱德一同回國參與黨組織工作,接到的第一個指示,便是配合瀘順起義副總指揮黃慕顏,策動武裝起義。最終,秦青川積極遊說,不負眾望,說服何光烈起兵,圓滿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
遺憾的是,起義發展到後期,革命軍被長期圍困,幾乎已經彈盡糧絕。陳蘭亭因此心生動搖,暗中勾結敵人,企挾持劉伯承,迫使其交出兵權。
因袁品文強烈反對,此事才被擱置。5月12日,劉伯承率領周國淦等人秘密離開上海,前往武漢,起義正式宣告結束。
瀘順起義,是秦青川回國後參與的第一次中共運動,自此,秦青川的新革命之路正式開始。
少年成長
事實上,早在1911年,秦青川就堅定了革命信念。
辛亥革命爆發後,秦青川親眼目睹了四川當地的百姓成為南方革命勢力與北洋軍閥鬥爭的犧牲品。百姓們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已經苦不堪言。
望著革命的緊張局勢,秦青川內心十分糾結。
與此同時,一顆名為家國的種子在秦青川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叔父的幫助下,秦青川成功進入成都外國語學校學習。
也正是在那裡,秦青川第一次系統地接受了愛國教育,閱讀眾多新思想書籍。
自此,秦青川便成為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氣的革命者,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堅定追隨者。
1918年,革命局勢艱難,秦青川積極參與學生運動,成為學生代表的中流砥柱。
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訊息傳回國內,民眾們憤怒不已,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反抗侵略者。
那時,秦青川是學生罷課運動的領導者。
他帶領同學們走上街頭,要求懲辦曹汝霖等賣國賊。
秦青川等學生打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標語,火燒趙家樓,讓依附於日本人的眾多賣國賊緊張不已。
儘管學生運動轟轟烈烈,最終卻被殘酷鎮壓。
身為學生,對中國現狀產生的影響少之又少。
只有啟發民智,讓中國人民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落後,願意為之付出努力,中華民族才有可能徹底拜託侵略者的控制。
深思熟慮後,秦青川決定出國留學,尋找治國之道。
1919年8月,秦青川從重慶前往航海,開始學習法語,為日後的求學之旅做準備。
一次偶然的機會,秦青川與同學在法租界聽了孫中山先生的演講。
青年立志,以身報國,秦青川備受鼓舞,更堅定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信念。
後來,秦青川與聶榮臻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法國的郵輪。
也正是在法國,秦青川與趙世炎、傅鍾等人相識。
他們同為新思想的擁護者,志同道合。
秦青川經常同聶榮臻等人談論對中國現狀的認知以及解決之法,在相處過程中,眾人也建立起緊密的聯絡。
異鄉求學,秦青川的生活遠遠沒有人們想象中那般簡單。
在此期間,因為生活窘迫,秦青川只能打工勉強維持生活。
縱使如此,秦青川依舊筆耕不輟,持續汲取法國思想中的營養。同時,秦青川還密切關注國際大事,對中國的變化了如指掌。
1922年底,秦青川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不久後,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法國,秦青川依舊是學生運動的先驅。那時中國落後,中國人在英國、日本、法國等帝國主義國家也備受欺凌。
秦青川帶領其他中國工人與學生走上街頭,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
不久後,學生運動愈演愈烈,法國政府擔心社會動亂,遂逮捕秦青川等學生,勒令他們離開法國。
萬般無奈下,秦青川與其他200多名學生先後離開法國。
在此期間,秦青川途徑蘇聯,對馬克思主義心生嚮往的他同蘇聯黨組織取得了聯絡,就此留在蘇聯,繼續自己的學習生涯。
後來,在蘇聯黨組織的安排下,秦青川進入蘇聯東方大學學習,並在那裡結識了朱德等人。秦青川勤奮學習,接受軍事理論、特種作戰等訓練,軍事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
1926年5月18日,秦青川和朱德等20多人響應黨組織號召,回到中國。
瀘順起義後,秦青川擔任四川省國民黨黨部特派員,隨後進入川軍第七混成旅。
那時混成旅旅長是軍中著名的曠繼勳,組織上對其頗為欣賞,命令秦青川策反曠繼勳。
秦青川初來乍到,又沒有身份地位,策反曠繼勳的工作也難上加難。
儘管如此,秦青川並未放棄,開始了攻佔曠繼勳的計劃。一次關鍵性的對戰,秦青川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脫穎而出,率領部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也正因如此,秦青川走進了曠繼勳的視野。秦青川在談吐、革命思想等方面與曠繼勳高度一致,二人相見恨晚,建立起緊密的聯絡。
最終,在秦青川的努力下,曠繼勳成功歸順我黨。曠繼勳帶領混成旅起義,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
1927年,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整個武漢都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之中。秦青川奉命前往河北,組織當地的武裝暴動。
與此同時,他隱瞞自己的身份,在當地招兵買馬,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人才。
在秦青川的鼓勵下,青年學生文功元、常化知紛紛走上革命道路,我黨力量不斷髮展壯大。
秦青川的行為引起了當地敵對分子的注意,他們暗中制定計劃,意圖刺殺秦青川。
遺憾的是,1929年,秦青川不幸得了疔瘡。敵人對其進行嚴密的封鎖,秦青川不敢輕舉妄動,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秦青川的病情惡化逐步惡化,已經無力迴天。臨終前,秦青川大聲呼喊:“大事未了!大事未了!”
未能見證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是秦青川的遺憾。1929年2月11日,秦青川逝世,年僅31歲。
革命精神,代代傳承
秦青川雖然離世,革命精神卻從未泯滅。
2021年4月,興文縣黨員幹部來到陽壩村秦青川烈士墓園,開展掃墓活動,向秦青川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以盡哀思。
興文縣是秦青川的出生地,同時也是他革命之路的啟航地。
這裡發生了太多的故事,縱使革命烈士秦青川已經遠去,人們對他的懷念卻始終沒有停止。
興文縣古宋鎮,秦青川魂牽夢繞的故鄉。
時隔多年,當年貧窮的小山村如今已經實現了全面轉型。2020年,古宋鎮的生產總值高達73億元,牢牢佔據興文縣經濟發展之首。
2021年,古宋鎮再創輝煌,實現經濟生產總值增長15.4%,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的目標。
不可否認的是,古宋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紅色資源的帶動。作為家鄉紅色思想的弘揚者與推動者,秦青川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青川烈士墓園內,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們受益匪淺。古宋鎮太平橋便民服務中心副主任馮春深受震撼。
他說道:“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如秦青川這樣的革命先烈用血汗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把家鄉古宋建設得更好。”
時至今日,秦青川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革命的勝利,還有不怕犧牲、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
而今,秦青川的後人接過接力棒,繼續將秦氏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青川后代秦童說:“每年清明之前都要來掃墓,想把烈士的精神傳遞下去,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造了現在的生活,在感激之餘,應當好好地繼承先烈的遺志,把工作做好。”
秦家後代秦小洪說:“我們每年都來祭掃,銘記先人的家訓,能找到老祖宗留下來的記憶,能傳承老祖宗的精神。”
秦青川的孫子秦振益,是秦青川的崇拜者。
提及當年秦青川的革命經歷,秦振益總是頗受觸動。秦振益曾經說:五四運動爆發後,爺爺曾經寫過一首詩:‘壯士安可逃,鹹稱志氣高;甘心赴國難,哪怕殺人刀!’短短几句,氣勢如虹。
正如秦振益所言:秦青川的一生都在奉獻,為黨的事業做貢獻,為人民的未來做貢獻。革命烈士秦青川,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作為革命烈士的後代,秦振益深受秦青川思想的影響,
“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是秦青川向秦振益傳遞的觀念,同時也是秦振益一生都奉行的人生信條。
為了踏踏實實做人,秦振益隱瞞了自己革命烈士的身份。在秦振益的單位,幾乎無人知曉他的爺爺就是當年大名鼎鼎的秦青川。
在秦青川的教育下,秦振益生活堂堂正正,他溫柔待人,堅持原則,所有的事物皆由自己爭取。
“父親從小就教育我,不要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
秦振益如是說。也正因如此,秦振益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積極奮鬥,也承擔起弘揚先輩精神的責任。
為了傳承和發揚秦青川的思想,秦振益將秦青川的遺物捐獻給瀘州市瀘順起義陳列館。
5月13日,秦振益與陳列館舉行了交接儀式,將秦青川省錢使用的《孟子今譯》、硯臺、水滴、毛筆4件遺物無償捐贈。
秦振益說:“硯臺、水滴、毛筆這三件遺物伴隨著爺爺在學校讀書、學習的種種時光。”
從前秦青川做筆記、寫日記,幾乎都離不開這些文具。然而秦青川去世後,秦家便再無人使用。
在秦振益看來,這些遺物記錄著爺爺秦青川從前的生活,頗具教育意義。也正因如此,他們本應該在瀘順起義陳列館發揮更大的價值。
有人曾經詢問:為什麼叫秦青川的遺物捐贈到瀘順起義陳列館?秦青川與瀘順頗有淵源,此次捐贈,是追憶,也是銘記。
革命烈士秦青川,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與擁護者,地上、地下活動的領導者,人民將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