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電影的夥伴們,一定對周星馳出演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不陌生。周星馳演的“九品芝麻官”就是一個候補知縣。
如果大家不清楚九品有多大,看到“芝麻”兩個字也能想象,“九品”一定是很小的官職。
正常的知縣是幾品官呢?一般情況下知縣是七品,級別並不高。
不過,可不要因此就小瞧了知縣,他對地方百姓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清人有云:“天下治權,督撫而下,莫重於牧令。”知縣官階不高,在整個官僚架構中處於偏下的位置,但卻享有管理地方的實權。
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平日裡,知縣要處理許多公務,如徵輸、考試、緝捕、聽訟、教化這些。
此外,知縣還要面對上級官員對他的考核。如果出現稅收收不上來,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抓捕到盜賊,或是出現冤假錯案等情況,知縣的政績都會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在上級層層監控之下,知縣的工作壓力實際是很大的。
如果只是公事繁忙也就罷了,一部分縣令還擁有額外的煩惱,那就是和領導在一個城市辦公。中國古代有句俗話,“官大一級壓死人”。
在上級領導眼皮子底下辦公事,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呢?
牢騷滿腹的首縣縣令
前生不善,今生州縣;
前生作惡,知縣附郭;
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這是晚清官員杜鳳治在擔任首縣知縣時對自己為官生活的評價。
意思是說,如果你現在的職位是個普通州縣官員,那上輩子你一定是個不太善良的人;如果你的職位是附郭縣的官員,那你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很多壞事;如果你的職位是省城附郭縣的知縣,那上輩子你鐵定是個做盡壞事的大壞蛋,才會受到這樣的懲罰!可見,杜鳳治做官真是“怨念滿滿”。
什麼叫附郭縣?就是指中國古代沒有獨立縣城而將縣治附設於府城、州城的縣。
那麼杜鳳治是誰呢?
嘉慶十八年(1813),杜鳳治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杜鳳治是舉人出身,官場經驗比較豐富。他53歲開始為官,雖然年齡偏大,但精力很旺盛。同治五年(1866)至光緒六年(1880),他先後擔任廣東廣寧、四會、南海等縣知縣,羅定州知州等官職。
有意思的是,雖然杜鳳治每日業務繁忙,但他有記日記的習慣,日均千字那種。為官期間,他留下一本《望鳧行館宦粵日記》,足有350萬字。這本日記中刻畫了晚清的官場生態:大到對外交涉事宜,小到官員溜鬚拍馬、貪汙腐敗的行為,杜鳳治都一一記錄。透過這本日記,我們也能夠看到晚清廣東官場最真實的一面。
那麼,為何杜鳳治會生出這樣的抱怨呢?
他說這一番話時,正在南海縣做知縣。南海縣是廣東省城的附郭縣。晚清,廣東府有兩個附郭縣,南海縣與番禺縣。他為官之地符合“省城附郭”條件。如果按照杜鳳治本人所言,他認為自己上輩子作惡多端,才輪到他做這個官職!
顯然,這是一句官員暗地裡說的一句牢騷話。但是這句話也反映出他在省城的日子不好過。因為他剛剛在某次辦案時受了上級官員、鹽運使鍾謙鈞的氣。
和知縣杜鳳治同城辦公的上級官員不止鹽運使一人。來看看杜鳳治在南海縣的“辦公環境”——
當時的廣東城內,不僅有頂頭上司知府、鹽運使,還有督、撫、藩、臬、糧道等上司,此外,也有主管善後局等機構的候補道等。在這樣的環境下,知縣要想辦成一件事,常常需要請示很多人,實屬不易。
有人甚至做出這樣的比喻,在省城擔任知縣,類似於小媳婦被十幾個婆婆管束著,根本放不開手腳。
杜鳳治在日記中抱怨過官員間相互推諉的行為:“不論何事,有難定主意者,上游往往不肯專主,必推之兩縣,到兩縣則無可推矣。故兩縣不易為也。”
同時,由於省城人口眾多、經濟政治地位重要,他每日工作非常繁忙,經常需要熬夜處理公務,有時甚至要到凌晨一二點。杜鳳治在日記中也有記載,自己“日日奔走,公事山積,日事酬應,夜間每閱(公文)至三四更”。
結合他操勞的日常公務生活和具體遭遇的事件,他發出這樣的感嘆並不意外。
杜鳳治並不是“惡貫滿盈,附郭省城”這句話的原創。明末山西太原府附郭縣陽曲知縣宋權,曾經發出過同樣的感嘆。這句話被他的兒子宋犖記錄在《筠廊二筆》中,廣為流傳。
有人還稱其為“官場的口號”。
為什麼是他和上級領導一起辦公?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疑惑,古代有哪些知縣需要和上級領導同城辦公呢?
最常見的就是附郭縣的知縣。我國附郭縣的歷史已有兩千餘年。附郭縣,也叫“倚郭縣”。歷史上,有單附郭縣,雙附郭縣,三附郭縣,甚至還有四附郭縣。
單附郭縣,如清代的重慶府,巴縣是其附郭縣。
雙附郭縣,如廣州府的南海、番禺兩縣就是一對雙附郭縣。一般來說,在省會、府城這些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人口眾多的地方設立雙附郭縣的可能性更大。
清代廣東廣州府與番禺、南海的位置。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三附郭縣,如清代的蘇州府在雍正二年(1724)析縣後,長洲縣、元和縣、吳縣為蘇州府的三個附郭縣。
清代江蘇蘇州府與長洲縣、元和縣、吳縣三縣的位置。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四附郭縣雖然不多,但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唐代,京城四附郭縣就是一例。當時,都城長安有長安、萬年、乾封、明堂四縣附郭。有人稱其為“附郭縣之最”。
附郭縣是城鄉合治的產物。古代城市,除了宋遼金元時期外,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出現獨立的城市管理機構。通常情況下,知縣駐紮在城裡,管理城裡城外大大小小的事宜。
值得說明的是,雙附郭縣、多附郭縣的知縣雖然在一個城裡辦公,各縣之間的事務卻沒有太多交叉。城內畫有縣的邊界,各知縣只需要管好自己轄境內的事宜即可。如果遇到領導臨時攤派一些任務,城裡的知縣們透過按比例分攤的方法完成即可。
古往今來,處於附郭縣知縣這一位置的官員都不免有一些抱怨。因為附郭縣往往要比普通的縣承擔更多的義務。
明代安徽省臨淮縣就曾發生過一個有意思的事件。
現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來源/紀錄片《味道泗洪-臨淮鎮》
臨淮縣知縣曾千方百計想要脫離附郭縣的地位。臨淮縣的情況比較特殊,它原本是鳳陽府的附郭縣,但明代鳳陽府府治遷移到由臨淮縣分置的鳳陽縣裡。換言之,臨淮縣的知縣已不再和鳳陽府知府等人同城辦公了。
照道理,如果府治遷移,那麼臨淮縣也可以不再承擔附郭的義務。可倒黴的是,臨淮縣還是被“抓住”,仍然要做鳳陽府的附郭縣。臨淮縣本就不富裕,經常遭受水災,自身難保,額外的義務讓知縣苦不堪言。
於是,臨淮縣知縣賈應龍洋洋灑灑寫了《臨淮縣改免附郭詳文》《改免附郭條議詳允始末》等多篇文章,強烈申請不做附郭縣。
說明理由時,賈應龍提到了附郭縣需要做的額外工作,不妨一看。
“各院道府到任按臨經過、上司謁陵,需在府伺候。陵寢四時致祭,附郭正官應陪,朔望致祭,儒學、教官輪陪,其餘一切修造生計之事也需附郭。”
……
“修理伕役之累。府城衙門等損壞需修理,鳳陽縣往來只五六里,臨淮縣便是四五十里。鳳陽縣修造一二日,臨淮縣便需三五日,遲速難易役使不均。”
——《改免附郭條議詳允始末》
可以看到,領匯出門,附郭縣的知縣需要陪同在領導身邊;上司的衙門破了、舊了,也需要附郭縣的官員出資共同維修。
其實不止於此,省城需要辦救助事務時,附郭縣的知縣也需要親自辦理。遇到官員日子過得窮苦,或是故員身故,家庭比較困難,再或是故員的親屬之間發生糾紛,附郭的官員都要挺身而出,墊付救濟銀兩,給予支援。
和上級同城一點好處沒有?
說了這麼多,你一定覺得和上級領導一起辦公太難了,還是能避就避吧。
那你可想錯了!其實,開篇那些話只是某些官員私下吐槽罷了。要知道,做首縣的知縣可是很多地方官員夢寐以求的事。
為什麼呢?
首縣官員有許多額外的權力。晚清時,在廣東地方城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前廣東有四大之謠:葉中堂官銜大(中堂總督、太子少保、一等男爵),城隍廟燈籠大,老舉腳大,兩首縣架子大。”最後一句話,說的就是首縣知縣的威風之處。
首縣知縣雖然要承擔很多義務,但權力也比周圍的知縣大一些。
例如,首縣知縣可以對其他州縣的官員任免發表意見。在清代,任免州縣、佐雜官員一般由省級官員布政使負責。布政使定出名單後,再將名單交給督撫過目。因為首縣知縣和布政使關係密切,自然也能有機會參與名單確定的過程。
杜鳳治在日記裡記載,布政使曾約他一起探討長樂、增城、新寧、潮陽、河源等縣的任缺。有時候,廣東某機器局選個負責人,布政使也會找杜鳳治一起討論。同樣,省級官員按察使在選人完成任務時,也會詢問首縣知縣的情況。
晚清的官場本就混亂。能夠參與到官員任免流程中,這對周邊各州縣想要升官的地方官員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事!好多人就會找首縣官員攀關係。
杜鳳治本人也記載,在南海縣任職期間,“求差之同、通、州、縣絡繹不絕,記不勝記”。至於這一聯絡中,杜鳳治是否收了好處,他在日記中沒有提及。有些官員知道首縣知縣和省級官員熟悉,還常常來打聽,看看督、撫對自己的態度怎麼樣。這麼看,首縣知縣可是位於權力“核心地位”了。
除此之外,首縣知縣自己的仕途也是順風順水。如果省級官員正好有一些提拔機會與美缺,一般也會考慮與自己熟悉的首縣知縣。
當然,首縣縣令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從相關記載來看,首縣官員需要精通官場規則。筆記《歸田瑣記》裡記載了一則清代官場流行的首縣十字令:
“一曰紅,二曰圓融,三曰路路通,四曰認識古董,五曰不怕大虧空,六曰圍棋馬釣中中,七曰梨園子弟殷勤奉,八曰衣服齊整,言語從容,九曰主恩憲德滿口常稱頌,十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這一段把首縣縣令在官場圓融處事,胡吃海喝,迎來送往,溜鬚拍馬等畫面刻畫的很形象。大概就是首縣縣令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基層官員與上級領導一同辦公可以用“痛並快樂著”來形容。不過,這個日子也並沒有持續很久,就拿杜鳳治本人來說,他前後加起來在南海縣也不過五年。光緒六年(1880年),杜鳳治就因病辭官,徹底告別了官場。
名譽、地位、權力,一朝化為泡影。
參考資料:
邱捷:《同治、光緒年間廣東首縣的日常公務——從南海知縣日記所見》,《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4期。
段偉:《掙脫不了的附郭命運:明清時期鳳陽府臨淮縣的設定與裁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
趙逸才:《附郭縣兩千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1月27日。
來源: 國家人文歷史
作者:夢緣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