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被朝廷罷免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以後,養望林下,隱忍不發,但他心中一直都在等待一個結果,那就是朝廷會安排誰接替自己,擔起直隸和北洋的擔子。就當時的朝局而言,翁同龢、奕劻、徐桐似乎更適合接班李鴻章,但慈禧太后卻將時任“西安將軍”榮祿調回了京城,準備接任直隸和北洋!
榮祿,光緒朝最後一任“文華殿大學士”,“後黨”集團領袖,慈禧太后晚年最為信任的心腹重臣,攝政王載灃的岳父、末代皇帝溥儀的外公。
李鴻章到底在直隸和北洋經營數年,根基深厚,榮祿想要成功上位、順利接班還需要得到李鴻章的支援。於是,剛剛返回京城的榮祿便來到了李鴻章的府邸,來了一次高手間的“加密對話”。
榮祿的到來打斷了紅兒“逮鳥”的消遣,為了安撫紅兒,榮祿如此解釋:
“這鳥兒啊叫家賊,氣性大,養不活,跑了就跑了唄!趕明兒啊,我給你送一隻漂亮的鸚鵡,好不好啊,紅兒姑娘?”
注意了,榮祿的這句話並不是說給紅兒聽的,而是說給李鴻章聽的。剛從西安回來的榮祿為何就能準確知道紅兒的名字?而且,榮祿為何單單要送給紅兒一隻漂亮的鸚鵡?
紅兒,是慈禧太后賜給李鴻章的暖腳丫鬟;李鴻章,曾經給慈禧太后送過一隻漂亮的鸚鵡。榮祿的這句話就是告訴李鴻章:我是奉太后之命前來,心裡有點數!
只是,正如榮祿所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鴻章畢竟是曾經的朝廷大佬,怎能受得榮祿這等封疆的威脅,哪怕榮祿的背後站著慈禧太后。所以,等到榮祿自報名號以後,李鴻章卻佯裝不識,搖了搖頭說道:
“不,你不是榮祿!”
你算哪根蔥?仗著太后寵信就敢在老夫面前託大?老夫不認得你!
榮祿會意,趕緊放低姿態,俯身問安:
“您吉祥!”
李鴻章心想,這才是你一個晚輩該有的姿態,便恢復了狀態,假裝驚喜地說道:
“你,真是榮祿!”
對話基礎設定完畢,李鴻章不用再裝,直接進入主題:
“我做夢都在想啊,誰來接我的直隸、北洋?可沒想到是仲華你啊!”
榮祿何等精明,在被免職的前輩面前,自然不能囂張得意;更不能表現出對接班李鴻章的渴望和欣喜;更何況,此時的榮祿尚未明確任職,謙虛謹慎的態度還是要有的。更重要的是,榮祿此行是來爭取李鴻章支援的,必須小心應對李鴻章的這句話。
“太后的意思啊,是讓我多歷練歷練。直隸、北洋,我看還得中堂復起,方膺其重啊,換了別個,誰擔得起喲!”
“多歷練歷練”就是對自己“能力不足、資歷不夠”的謙虛;“中堂復出,方膺其重”就是對李鴻章的無限抬高;這一高一低的對比之下,就將榮祿尊重前輩、虛心請教的形象完美塑造。伸手還不打笑臉人,像榮祿這樣懂事的晚輩,誰又能拒絕呢?
事實證明,榮祿的這個態度讓李鴻章很是受用,也間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老啦,老啦,這舊符新桃,該換總得換!”
“舊符”、“新桃”均指“春聯”,所謂“總把新桃換舊符”,代指新舊更迭、食物更新!只是,這句話只表明了李鴻章對“退下來”的平常看待;但對於榮祿即將“頂上來”的安排,李鴻章又有何種態度呢?我們再來看下一句話:
“我說仲華呀,直隸、北洋這個缺兒寧可空著,也不能所用非人!”
既無支援,也不反對,甚至連榮祿是不是鐵定接班都沒有提及!很明顯,李鴻章不會輕易給出支援態度,還要看看榮祿是不是“所用非人”?
接下來,自然到了大家喜聞樂見的“試探”程式,李鴻章問道:
“你家人都來了沒有?”
得到肯定回答後,李鴻章連連點頭:
“來了好,來了好,一家人跟著你在大西北苦巴巴的二十年,該享享福嘍!”
如果只是回京述職,榮祿不會把家人一塊帶回來;但將家人帶回京城也有個“長期”和“短期”之分。如果是“短期”,何來“享福”一說;只有“長期”留京,再加上榮祿的官職升遷才能“享福”!
所以,慈禧太后會不會讓榮祿接班直隸和北洋,都在榮祿接下來的回答中。
榮祿回答道:
“我受的那點苦呀,跟中堂比起來,苦也是福喲!”
默認了李鴻章的猜測,肯定了自己即將接任北洋的事實!
好了,前期鋪墊和試探都已經完成,對話開始進入到下一個程式——條件交換!
回到客廳,李鴻章給出了那段著名的“裱糊匠理論”,然後,轉向榮祿說道:
“仲華,這裱糊匠的活兒,可就落在你身上了!”
注意,這絕非李鴻章對榮祿的支援態度,也並沒有提出具體的交換條件,他只是在向榮祿陳述一個事實——直隸和北洋的差事並不輕鬆!潛臺詞就是,你還離不開我的支援和指教!
榮祿聽出了李鴻章的“話裡有話”,趕緊表明態度:
“中堂肺腑之言吶,裱糊也罷,修補也罷,皇恩浩蕩,但求無愧於心吶!”
翻譯一下這句話:我想好好幹,還請中堂不吝賜教並給予大力支援!
行了,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李鴻章可以提條件了:
“最近,京城裡有人談維新議變法,大展拳腳,朝廷尚未接招,不知仲華怎麼看吶?”
“談維新”、“議變法”和榮祿即將擔任的直隸、北洋差事就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組建新式陸軍”。
李鴻章既然暗示到了“新式陸軍”,他的條件肯定也在其中,只是榮祿尚未明確條件的具體內容。所以,他還得順著李鴻章的話往下說,等著李鴻章亮出底牌:
“只要有利於江山社稷,未嘗不可;但我所急,還是練兵!”
知道,知道你說的是“練兵”的事,趕緊說你的具體條件吧!
李鴻章繼續說道:
“二十年前,仲華就是提督,練兵自是內行啦!”
這句話應該反過來理解,二十年前,你出任九門提督,練兵自然不在話下;只是,二十年過去了,你還行不行呢?
榮祿一聽,便立馬明白了李鴻章的意思——原來你的重點是“練兵之人”,條件是舉薦一個練兵統領啊!
怕就怕你不支援,怕就怕你沒條件,既然條件挑明瞭,榮祿就趕緊順水推舟:
“沒人哪!”
將“替人辦事”巧妙轉化成“求人辦事”,乃為人情世故的最高境界。僅用了兩個字——“沒人”,就省去了李鴻章舉薦練兵統領的尷尬,還成功“欠”下了李鴻章一個人情。
“欠人情”,永遠要比“占人情”更實用。欠了別人的人情,你可以光明正大地“還人情”,一來二去就能建立牢固的聯絡,深厚的感情;可如果別人欠了你的人情,你要求別人回報哪怕一次都可能徹底毀了你們的關係。
人情、人情、欠下的才叫“人情”,欠得多了,還得多了,就分不出你我,分不開聯絡了!
有了這樣的回答,李鴻章可以給出條件了:
“有個人也許行!”
榮祿趕緊“急切”地問道:
“誰?”
注意了,這個“誰”包含了榮祿的兩個“迫切”——一個回應李鴻章的“迫切”,一個是榮祿自己心中的“疑惑”:
1、不管是誰,只要是你舉薦,我必重用之;這是回應李鴻章的必要態度。
2、到底是誰,能讓你如此看重;這是榮祿自己的疑惑,這個人到底夠不夠資格?
只是,李鴻章卻沒有挑明這個人選,而是給了一句這樣的回答:
“老夫沒有把握!”
這句話堪稱語言藝術的巔峰境界,包含了李鴻章的兩層意思:
1、舉薦別人的慣有謙虛態度:我舉薦的這個人不知道行不行,你看著用就行;
2、暗示條件不足,還有要求:我舉薦的這個人,你愛用不用;但我還有一個條件,你必須得答應。
接著,李鴻章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條件,當然也是“加密”處理:
“仲華啊,我聽的傳聞,二十年前,太后很賞識你,後來你調離了京城,聽說也是受人暗算,可有此事?”
二十年前,榮祿曾協助慈禧太后想要將時任“軍機大臣”的沈桂芬調離京城、外放地方,但卻被榮祿的結拜兄弟翁同龢出賣而被沈桂芬報復。最後的結果就是沈桂芬依然高居廟堂,而榮祿卻被外放“西安將軍”,榮祿和翁同龢就此結下了仇。
李鴻章之所以故意問及此事就是向榮祿提出自己的第二個條件:可別忘了你和翁同龢之間的仇恨。潛臺詞就是,想要得到我的支援,你必須和翁同龢站到對立面。
我們來看榮祿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回答:
“那時候,太后命我為西安將軍,是讓我多加歷練,不幹翁師傅的事!”
放心吧,我早就忘了我是因為翁同龢的出賣而被調離京城二十年的!看似心胸寬廣,實則睚眥必報、牢記於心。這句話就等於告訴李鴻章:我和翁同龢不共戴天,請中堂放心!
李鴻章連稱兩句“老糊塗了”,算是回應了榮祿的態度——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必鼎力支援!
或許,有人會問,李鴻章和榮祿就不能直截了當的對話,這樣“加密”操作不累嗎?
首先,高手對決,向來如此,從來都是說了等於沒說,沒說又都說了;再者,慈禧太后派來的“眼線”紅兒一直都在,兩人必須謹慎對待。從紅兒始終一臉懵圈,努力想弄明白兩人對話內容的疑惑表情來看,李鴻章和榮祿的“加密”對話達到了目的。
兩人的對話結束以後,紅兒給榮祿端來一杯茶,說道:
“榮大人,剛才多有得罪,紅兒給您道歉!”
紅兒為何要向榮祿道歉?
既然明確了榮祿是太后的人,紅兒就必須表示親近,要不然慈禧太后就會疑心紅兒是不是已經變心,是不是已經被李鴻章徹底拉攏。
紅兒離開後,榮祿打趣道:
“中堂龍馬精神,真令人羨慕啊!”
紅兒向榮祿的示好,幾乎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眼線”身份,榮祿自然要替慈禧挽回點影響。用李鴻章的豔福來掩蓋紅兒存在的真正目的,再合適不過。
只是,李鴻章並不打算藏著掖著,索性挑明瞭紅兒的身份:
“仲華,你怎麼了?要不要我把紅兒送給你啊?”
你不是明知故問嗎?紅兒是幹嘛的,你難道不知道?你要覺得好,我可以送給你!
自己拼命隱藏的事實,卻被李鴻章一語揭穿,榮祿只能繼續裝糊塗:
“您捨得嗎?”
紅兒就是你的豔福,別的啥也不是!
李鴻章的態度依然:
“你敢要嗎?”
既然是豔福,你為何不敢要!既然是禿子頭上的蝨子,心知肚明就行了,何必掩蓋呢!
神仙打架,太費勁!
(文章僅依據電視劇《走向共和》的演繹情節展開,不以真實歷史為依據,煩請讀者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