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王國時期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被稱為“德國的建築師和領航員”。
他說“個人既不能創造也無法控制時代,而只能因勢利導,憑藉著有限的經驗和才智,以免船毀人亡。”
而中國共產黨則就是逆風而行,為勞苦大眾而生,他們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站在歷史的潮頭。
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敢教日月換新天,打破世界格局、建立世界新秩序。這其中也有無數為了新中國,在中國湧現出的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他們中不僅有開國領袖毛主席,中令國人民的最安心的周總理,更有無數為了革命事業奉獻生命的革命者,上千萬在戰場上的革命戰士。
他們在各位將軍指揮員的帶領下出生入死,團結一致,用肉體抵擋日寇的屠刀,用意志和耐心挫敗了國民黨的七次圍剿,最後解放了全中國,贏得全國解放的勝利。
後來,因他們輝煌戰績、功勳卓著,在1955年被授勳。
有十大元帥,十大大將,57名上將,177位中將,和807名少將,他們一起被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
此時,就有一位性格耿直的將軍,因自己被封為上將軍表示不服,於是他找周總理去說理,認為憑自己的功勞,最起碼應該是大將。
此人正是被毛主席稱為“勇武剛烈,厚重少文”的三星上將許世友。
可他雖生性魯莽,卻是至忠至孝的好漢,人們稱呼他為“猛張飛、活李逵”,而他自己則自稱“酒神”,他的一生頗具佳話傳奇。
和尚將軍,走上革命道路,成為開國上將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平民皇帝漢高祖劉邦,也有早年做和尚的乞丐皇帝朱元璋。而許世友將軍也一樣,也曾做過8年和尚,後來從身行伍,然後一步步成為新中國的開國上將。
許世友將軍,原名許仕友,1906年生於湖北麻城(現在屬於河南省新縣)許窪村,家裡有7個兄弟姐妹,排行老三,乳名“三伢子”。
父親給其取名許仕友,也是希望其長大後能接觸到當官的人,有當官的朋友做靠山,日子能有好過一些。然其幼時家貧,一家人近十口人都吃不上飯,不得不一起捱餓。
後來父親打算用三伢子換兩鬥稻穀。母親知道這是孩子他爹要把三伢子賣掉啊,最後在母親的堅持和不捨下,三伢子被留了下來。
母親的行為也為新中國留下了這位未來的開國上將——許世友。
三伢子八歲時,在街上玩,遇到一個和尚賣藝化緣,他被和尚的功夫深深地吸引了。他一邊看一邊跟著比劃,和尚靠武藝討來一些吃的,讓飢腸轆轆的許仕友也吞下幾口口水。和尚見狀分好心地分他一點,另外問他願不願意跟著自己到寺廟裡學習功夫。
8歲的許仕友自然願意,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跟著和尚到寺廟裡去不僅能學功夫,還可以填飽肚子,減輕家裡的口糧。
於是8歲的許仕友拜別了母親,跟著和尚到河南少林廟去了。
在少林寺他一呆就是八年,在這裡寒冬酷暑地練就了各種拳法和刀槍棍棒等十八般武藝。
16歲時,母親病了託人捎信送至少林,據說許仕友是靠著紮實出眾的功夫打出少林才得以“出山”,贏得機會回家看望母親。
回到家中其本打算就陪在母親跟前盡孝,可偏偏此時大哥在給地主家放牛時,牛掙開了牽繩跑到地主家的田裡,不僅吃了,還糟蹋了很多莊稼苗。
於是地主家的小兒子將大哥一頓毒打,此時練了8年少林功夫的許仕友,哪有忍受得了大哥被這般欺壓和毒打,於是失手把地主家的小兒子打死了。
此後他被迫棄家離寺,四處流浪。
此時正是1922年,許仕友趁著馮玉祥在湖北招兵買馬的機會,打算加入馮玉祥的軍隊,以躲避官府緝拿。
可是在去參軍的路上卻被吳佩孚抓了壯丁,成為吳佩孚的兵。在兵營中,他功夫好,因英武過人被安排到保安團。
可是許仕友生來正直看不慣軍營中的老兵們新兵和百姓的齷齪行為,這期間他和老兵們發生矛盾,一次許仕友因為生氣不出早操,被老兵掀了被窩,一時氣急的許仕友,飛起一腿就又把老兵給踢死了。
幸好許仕友的堂舅在軍營做班長,為其說情才使得許仕友沒有得到懲罰。而許仕友憑著優秀的身體素質到1925年時已經晉升到連長,從而獲得了回家探親的機會。回到家後,許仕友因討厭軍閥混戰,和軍閥對勞苦大眾的野蠻行徑,於是他趁著探親的機會毅然地脫離了軍營。
此時他的小時候的玩伴王樹聲,已經加入到共產黨。
經過王樹聲的介紹,許仕友加入農會,參加了農民自衛軍,因其在吳佩孚的兵營裡有三年的戰鬥經驗,很快被推舉為農會會長。為保護農民的利益,他們組織農民同土豪劣紳和國民黨腐敗的武裝進行鬥爭。
1927年11月,其便領導了湖北黃麻起義,他們開啟監獄,救出廣大農民群眾。
1928年許仕友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我黨領導下,許仕友從班長,排長,一直到營長,並在毛主席的認可下成為紅四軍的團長,師長到軍長,直至後來成為兩大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上將。
厚重無文,戰場上的一把大刀
自許仕友從軍後,他便把名字改了,他認為自己在兵營裡就應該和士兵在一起,於是把“許仕友”改為“許士友”。
自加入工農紅軍後便接受徐向前將軍的領導,因其功夫好,先後參加7次敢死隊,在戰場最前線他用大刀猛砍,嚇得敵人聞風喪膽。
4次負傷時也擋住了敵人的一輪輪進攻,保住了我軍的陣地,數次為我軍殺出一條血路。這期間他從班長一路榮升為28團的營長。
1931年,在許士友帶領3個團的紅四軍,在雙橋鎮歷時50多天的拼力戰鬥,打出了一場惡戰,阻擊國民黨十幾萬大軍,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此次戰鬥俘虜敵軍12000多人,打死1萬餘人,讓國民黨潰不成軍。
經此一役,許士友在後來官升三級,在1932年從營長直接升為新29軍的副軍長兼25師師長。
此時的許士友就是我軍的一把尖刀,是我軍的先鋒。
1933年在徐向前將軍的指揮下,師長許士友帶領紅四方面軍僅8萬人,手拿大刀在萬源同國民黨劉湘帶領的20萬大軍展開殊死搏鬥。
在堅守陣地的三個多月時間裡,他帶領隊伍揮著大刀,手起刀落,雙方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在搏鬥中,他們粉碎了敵人數百次的進攻,讓敵人聞風喪膽,倉皇間狼狽而逃。
此次戰役,紅四軍殲滅敵軍8萬,俘虜2萬,還擊落敵機1架,由於戰功顯著,許世友被升為紅四軍軍長,時年僅僅27歲。
以至於後來他在自傳中寫道:“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殘酷的戰鬥,以後我再也沒有打過這種仗了。”
而在萬源的博物院裡,至今仍保留著當年戰士在缸沿上日夜不停地磨刀的大水缸,在缸口的磨刀石上留下20幾個大口子。
從這些口子上,我似乎看到了當年戰士們不停地在“呼哧呼哧”的磨刀,為了上戰場殺敵的模樣。
一直以來,毛主席早就聽聞許士友的大名,知其驍勇善戰,是帶兵打仗的好苗子,但從未見過他。
1935年許士友,隨長征來到井岡山,毛主席在會議結束後專門要見他。
見面後看到這位年輕的軍長,毛主席非常欣賞。這麼年輕就是著名的紅四軍軍長,並且屢戰都是戰績優異、毛主席非常喜歡他,便開口問:“你的名字是哪三個字?”
許士友回答:“我是‘仕’字輩,早年父親給起的許仕友,是希望有當官的做朋友做靠山。後來從軍,和士兵在一起,就覺得應該和士兵做朋友,以士兵為伴,所以我自己改成了‘士兵’的 ‘士’。”
毛主席笑著說:“你改得倒是名副其實,但是作為我軍的領導幹部,是要有眼光的,不能僅僅侷限在眼前,要放眼世界,做‘世界之友’。”
於是毛主席便建議將許士友改為許世友。他覺得毛主席站得高,看得遠,眼界也高,想得也周全。對這個名字他非常喜歡,也非常自豪,最重要的是這個名字是毛主席給改的。
一生忠義,愛喝酒,永遠追隨毛主席
在延安,許世友作為高階將領被安排到抗大學習。
後來,紅四軍因張國燾事件受到了牽連,許世友自然也被懲罰。而毛主席非常欣賞其優秀的作戰指揮能力,曾親自出面救下了許世友的命。
於是許世友想見毛主席一面。當衛兵報告給毛主席,毛主席同意了。但是許世友又提出額外要求,他要帶槍並且要上上膛帶著子彈去見毛主席,如此給衛兵增加了難題,但是令許世友沒想到的是,毛主席又同意了。
原來,許世友就想知道毛主席對他的誠意到底有幾分,但是當他知道他的要求全被毛主席接受後,他卻不知所措了。
當許世友荷槍實彈地來到毛主席跟前,他雙手將槍奉上,交還給毛主席。從此許世友說是毛主席救了我的命,願意永遠追隨毛主席。
而高層擔心毛主席啟用許世友是放虎歸山的行為時,毛主席說:“我們要在戰鬥中去考驗我們的幹部和隊伍”。
古往今來都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毛主席就是這麼知人和用人,從而實現了全國的勝利。
後來在膠東戰役,濟南戰役,全國解放戰爭,甚至抗美援朝和越南自衛反擊戰中,到處都有留下了上將許世友的一線指揮的足跡。甚至有他在,由他指揮,毛主席非常放心。
許世友將軍愛喝酒,別的將軍行軍都是帶著地圖、檔案和各種書籍。但是許將軍打仗前,每次都要讓衛兵做挑夫,幫其挑著兩擔子酒壺。特別是在掃平膠東地區,攻下濟南城擔任山東軍區司令時,更是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
面對這個問題,毛主席則主動找到許世友說:“酒,是好東西。喝酒可以交朋友。但是酒會成事,也會誤事。古往今來,因喝酒誤事,打敗仗的不在少數。”
於是要求許世友自己約法三章,許世友制定出:“戰前軍事擺兵佈陣,不喝酒;戰鬥進行中,不喝酒;打了敗仗,不喝酒”的三不原則。
解放後,許將軍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好喝酒的許世友習慣性地以酒品論人品,認為誠實能喝的才是好同志。後來這些同志實在受不了他的這番行為,便把他的狀告到周總理這裡。
後來周總理專門請許將軍喝酒,總理也不讓他用酒杯,而是直接拿碗來喝,結果2瓶酒下去後,許將軍已經醉倒,而周總理與其喝的一樣多,卻仍安然無恙。
第二天許將軍酒醒後,總理便告誡他:人的酒量有大小,不能為難其他的同志。
由此許將軍真的怕了周總理,再也不敢和周總理喝酒了,也不再以酒品論英雄,為難其他同志了。
1955年,在給戰功卓著的將軍們授勳時,許世友對被封為上將軍銜表示不服,便耿直地去找周總理討說法。覺得憑自己的功勞,最起碼應該是大將。
而周總理說出兩個名字就讓許世友心服口服。
第一個便是第一大將粟裕,他身經百戰,百戰百勝,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軍事家級別,而許世友曾是粟裕的部下,如此軍銜低於自己的老領導,讓許世友心服口服。
而另一個便是第一上將的老將軍蕭克,他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井岡山斗爭,抗日戰爭,一生戰功無數,這樣的老將軍都不願躋身大將,自願列為上將,如此的高風亮節瞬間讓許世友無地自容。
於是以後每次遇到周總理,許世友將軍都覺得無地自容。
一生三跪,悔不能盡孝
晚年的許世友將軍和兒子許光聊天時說:“我這一生最怕的就兩個人,一個是你奶奶,另一個就是周總理”。而他最佩服的兩個人,還是自己的母親,另一個就是毛主席了。
也許是從小被賣的經歷,讓其觸動很大。
1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靠單薄的身體養活一家七八口人。後來兄弟姐妹一個個去世,唯有自己活了下來。
所以其七八十年來一直記掛著母親。在少林寺做和尚學功夫的時候,聽到母親病重,便打出少林,回家照顧母親。
在走上革命道路的時候,臨行前給母親磕頭下跪,俗話說:當兵三年無孝子,覺得以後沒法為母親盡孝了。並且在打仗時經常夢到母親,想到母親一個人在家便嚎啕大哭地醒來。
1948年秋天攻打濟南,攻下濟南後,許世友做山東縱隊司令員時,其兒子許光從老家趕到濟南,其看到兒子便想到母親還在老家。於是喊著兒子;“走,回家接你奶奶去!”將母親接到濟南。
到達濟南後,其在堂屋內擺了把椅子,讓母親正襟危坐,自己帶著兒子再次磕頭下跪喊道:“娘,孩兒不孝,這麼多年讓您受苦了。”
一個將軍,粗野的大漢,用最質樸的語言,簡單地勾勒了這麼個令人感動的畫面。
本以為母親從此便可以與自己生活在一起,自己有時間膝前盡孝。而母親總歸農人思想,閒不住,總記掛著家裡的幾畝薄田,受不了每天兒子媳婦好菜好飯地伺候著,於是裝病要求兒子把自己送回老家去。
而第三次下跪,是在南京軍區做司令員時,一次去大別山戰備檢查時正好路過家鄉便借道回家,期望能給母親一個驚喜。
而到達村口時,看到瘦弱的母親一個人揹著柴草往家裡走。
頓時的辛酸湧上心頭,此時的他也不顧及自己是將軍,是司令,是國家的高官了,在司機和秘書及一行人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喊:“娘,孩子不孝,回來看您來了”。娘倆的淚水頓時洶湧而來。
他的這一跪,感動了無數鄉親,傳到軍營裡也是一番佳話。由於許將軍軍事工作繁忙,自個沒法在老母親身前盡孝,後來他將事業有成的大兒子輦回老家,讓兒子在奶奶身邊伺候,替自己盡孝。
如此維護中國數千年來的孝道,再一次感動了軍政界的同仁,讓人敬重佩服。
1956年,黨中央要求移風易俗,發表幹部去世後《火化倡議書》,所有幹部都在倡議書上簽字唯獨許世友拒絕簽字。
他講“百善孝為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他反對自己去世後火化,堅決要求回老家土葬,和母親葬在一起。
要求土葬,先盡忠後盡孝
1985年元旦後,80歲的許世友肝癌晚期,在住院時他自知來日不多,於是留下遺言,並讓秘書向中央打報告,以“自幼參加革命,活著報效生母不足,死後回家鄉土葬,在老母親身邊以盡孝道”為由,向中央申請土葬。
元旦後報告就打上去了,中央一直沒有批覆,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裡,他幾次在昏迷中醒來後,首先要問的就是打上去的申請報告,中央批覆了沒有。
為了能夠回家土葬,他以北京醫療條件不好,路窄人多為由,拒絕去北京軍區總院治療。其實他知道如果去了北京,在北京去世自己遺體就回不來了,就沒法達成其回到母親身邊盡孝的初衷了。
1976年在其70大壽時,其就要求兒子許光在老家為其打造一口棺材,待去世後回家下葬。兒子將棺材打造完成邀請其回家驗收時,正值越南自衛反擊戰,此時在戰場的許世友講:“如果我能回來,就回家驗收;如果死在戰場上,就不用驗收了,直接用這口棺材下葬”。
並且嗜酒如命的他,在最後的病床上都想喝酒,他甚至偷偷地跑到衛生間去偷著喝,醫生知道後,警告他這種行為無異於“喝毒藥”。
可好喝酒的他,真的是太饞酒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醫生為了滿足他的願望,不得不用棉籤蘸著茅臺,抹在他乾裂的嘴唇上,他伸著舌頭去舔,去品美酒的芳香。
1985年10月22日下午,80歲的許世友將軍仍未等到中央的批准,最終閉上了眼。
許將軍去世後黨中央還沒訊息,實在沒法辦了,他們將報告直接交到鄧小平手上,最後由鄧小平回想許世友的這一生,想到中央在1956年這份《火化倡議》,想到這都30年過去了為何許世友對這份檔案為何還不覺悟,還這麼不開竅呢?
可這份檔案只是倡議,而許世友當年也並未簽字認同。並且在1956年許世友找到毛主席提出自己的意見時,毛主席對50歲的許世友說,你未來的路還長著呢,以後你會改變觀點的。
可是30年過去了,其並未改變生要盡忠、死要盡孝的初衷。
此時鄧公覺得,如果拒絕難免不近人情,但是同意的話又為未來開了一個不好的口子,兩難之下只好做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的批示。許將軍去世四天後,王震老將軍親自帶著鄧小平的批示趕到南京向親屬傳達中央的意見。
王老將軍評價說:“許世友同志,一生在60年戎馬生涯中,戰功卓著,九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簽發的這個特殊通行證,是特殊中的特殊。”
由此,許世友終於得到中央首肯,獲得這份獨一無二的土葬特批,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但是對於許將軍的去世,鄧小平同志給出:只進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不公開登報訃告宣傳此是;不立碑;不許家屬外傳等六不指示。
於是許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便在默默中進行。
最後
許將軍作為天生悍將,是毛主席忠實衛士。他精忠報國,忠孝雖難雙全,但是他恪守氣節,先忠後孝、入土伴母的忠勇孝義,感動了無數的人。
遺體告別儀式這一天,雖然是大家都知道不許聲張,在默默地進行,但是軍界的同志、朋友、戰友們,對老將軍的威名和事蹟,是無不知曉的。加之老將軍的確讓人敬重和佩服,於是他們都自發趕到南京為老將軍送別。
下午3點到5點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原計劃3000人,沒想到卻有上萬人參加。來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各軍區幹部乘坐的一千多輛轎車,排在院門外猶如兩條長龍。它們整齊一致,一字排開,首尾相接地停在軍區大門到中山門,西大門到雞鳴寺的道路兩旁。
如此壯觀的場面,在80年代中期,中國的汽車並不多見的時刻,真的是壯觀,讓人嘆為驚奇,一時轟動了南京城。由此老將軍回鄉土葬的事情,為了不打擾群眾,不得不秘密進行。
老將軍家鄉聽說英雄回故鄉安葬,本想隆重地去接老將軍的靈柩,也被制止。
11月9日凌晨,根據中央的要求,老將軍的遺體秘密地被送往河南老家秘密安葬。
根據上級要求,他們凌晨出發,一路上不許開大燈,不許摁喇叭,不通知地方,全程禁止拍照,禁止錄影。為了不打擾群眾,車隊白天休息,晚上趕路,成功了避開了人們的視線,靜靜地將許將軍的遺體安葬安葬在工兵們經過數個夜晚挖好的墓穴中。
其墓西南40米處,正是老將軍父母的合葬墓。
由於老將軍去世後,很多人去墓前弔唁,一年後,在王震老將軍的建議下,在楊尚昆和徐向前的支援下,他們以私人的名義,以不計功,不冠職,不敘史的前提下,讓范增僅為老將軍題下“許世友同志之墓”,為百年後的老將軍立了塊碑。
而老將軍的墓中,則陪葬了其心愛的四樣物件,一把其形影不離的手槍,兩瓶其一生摯愛的茅臺酒,許將軍生前的手錶一塊,還有100元錢。
據說是酒壯膽,槍打鬼,錢買路,再加上10張10元的鈔票正好100元,寓意“十全十美,實心實意”。
而回顧老將軍的一生,也正像其80歲壽宴的那首詩一樣,是其一生的寫照:
《百萬子弟唱大風》
八旬回眸憶平生,鼙鼓旌旗鋪征程。
太行立馬嘯長夜,五臺金雞報曉鍾。
冀南烽火壯士夢,膠東青紗父老情。
決策千里誰稱雄,三軍主帥毛澤東。
四十春秋數捷報,百萬子弟唱大風。
伏櫪老驥戎心在,匣中寶劍紫氣凝。
導師遺訓豈敢忘,帝國主義是戰爭。
握手一笑泯恩仇,溫故永志前車銘。
參考資料:
央視 :百年經典 傳奇將軍—— 許世友
長篇評書:單田芳《少林將軍許世友》, 改自同名小說,原作者:陳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