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帥是我軍重要的領導,紅軍時期還曾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作為我軍驍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華的人,在解放戰爭前期,徐帥曾一度因為身體原因,未能來到戰場作戰,直到1947年身體情況好轉,才回到戰場指揮了戰鬥,成為了華北軍區副司令和第一兵團司令員。
而就在他帶領的第一兵團麾下,曾經有三個戰鬥力超強的縱隊,這三個縱隊的司令員也各個不凡,在戰爭中都有著不錯的戰績,這三名司令員分別是誰?他們都有著怎樣的戰績呢?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1947年,徐向前元帥回到戰場後,回到老家山西參加瞭解放太原等作戰,最初他下屬的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只有一個縱隊,後期由於兵力不足的關係,又擴充了兩個縱隊,以下就是徐帥第一兵團下屬的三個縱隊指揮官:
第八縱隊:王新亭
王新亭1908年出生於湖北孝感,1930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王新亭小時候家境不錯,還曾經念過私塾,然而在十多歲的時候,家道中落,家境也是一落千丈,沒法支撐上學,只得去當鋪當學徒,當時的光照條件不好,王新亭因為讀過書,還需要每天晚上記賬,小小年紀就近視了。
1930年參加革命後,帶著眼鏡,文質彬彬的王新亭成為了部隊中的另類,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部隊領導直接讓他做了隊伍中的文職工作,從紅軍時期開始直到解放戰爭前,一直做得都是隊伍中的政工工作。在當時幾乎大家都認為,像王新亭這樣有文化的人就是做軍政工作的料,然而所有人都想錯了,王新亭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不但軍政工作他做的好,打仗方面他的才華也是十分高杆。
抗日戰爭時期,王新亭是386旅的政治部主任,和陳賡成為了抗戰中十分默契的一對好搭檔。陳賡大將是個風趣幽默的人,和他一起共事很難不輕鬆,386旅的生活氛圍也是受到領導的影響。
但風趣歸風趣,關鍵時刻戰鬥力還不弱的,在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這三次作戰中,386旅取得了三戰三捷的光輝功績,兩人的配合也是打響了名頭。尤其是在神頭嶺一戰中,王新亭表現出了對陳賡大將指揮的絕對信任,當隊伍中有人對這次伏擊的戰略產生疑惑時,王新亭堅決地站在了陳賡大將一邊,這才有了後來神頭嶺伏擊戰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作戰中386旅共計殲滅日寇1500多人,繳獲了日軍大量物資。
1947年8月,王新亭成為了第八縱隊的司令兼政委,大家對這個安排感到很是疑惑,王新亭不是做軍政的嗎?怎麼開始指揮軍事戰鬥了?然而根本來不及疑惑,第八縱隊剛成立就迎來了戰鬥的任務,首戰就是攻打運城。
當時的第八縱隊只有1萬多人,重型武器也很是不足,只有兩門火炮,但王新亭卻不在乎,困難總是要克服的,況且總指揮徐帥既然敢派第八縱隊來攻城,那肯定是有勝利的希望。其實王新亭是有些謙虛的,作戰計劃是徐向前元帥給到了部隊,但具體怎麼完成,還需要王新亭自己想辦法,因此他便獨創了一個挖地道打運城的作戰方式,既保證了我軍的安全,又實現了軍事上的推進。
實際上,運城市解放山西全境最重要的一戰,閻錫山在運城也設下了重兵把守,我軍三打運城才拿下了這場戰鬥的勝利。在第三次作戰中,敵人已經知道了第八縱隊的地道作戰方式,但王新亭在將這個基礎上再次創新,在地道中加入了爆破作戰的環節,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很快就將運城的城牆炸開了一個缺口,我軍攻入城內,12月28日解放運城。
1948年3月,王新亭又參加了臨汾作戰,採用了攻打運城一樣的挖地道炸城牆的計策,同樣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在面對敵人的超強火力和毒氣彈時,王新亭絲毫不懼成功殲滅城中守軍,活捉國民黨第六集團軍副司令。
建國後,王新亭繼續參與國家的軍政工作,還曾擔任解放軍部隊的副總參謀長。1984年12月,76歲的王新亭在北京病逝。
第十三縱隊,徐子榮
1907年徐子榮出生於河南確山,1927年參加革命,建國後曾擔任常務部副部長、國務院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1928年,徐子榮成為了中共確山縣縣委書記,並且在同年和楊靖宇一起領導了確山暴動。
1937年3月,徐子榮成為了陝西省工委秘書長,立足於晉冀魯豫地區開展軍事政治工作。很少有人知道,徐子榮也曾參與指揮了中原突圍的行動。1946年,徐子榮成為了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下屬第一旅政委,旅長皮定均,而這支部隊正是赫赫有名的“皮旅”。
中原突圍是一場我軍6萬兵力與敵軍30萬兵力對戰的一場差距懸殊的作戰,皮旅作為這次戰役的主力部隊承擔了大量的敵人炮火,壓力十分大,徐子榮和皮定均二人組織部隊進行三天三夜的殊死抵抗,最終完成了掩護我解放軍部隊撤退的任務。
1948年2月,徐帥攻打臨汾,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在中央的支援下,臨時組建了第十三縱隊,政委正是參加過中原突圍,有著充分組織經驗的徐子榮。隨後皮旅經過合併改變等一系列操作,到了1949年成為了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第61軍,徐子榮出任這支隊伍的首任政委。
第十五縱隊,劉忠
劉忠1906年出生於福建上杭,1929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從小出身貧苦農家的劉忠,只讀過三年的私塾,在10幾歲的年齡就去做了泥瓦匠學徒,不過就是為了吃飯果腹,小時的他受了很多苦,飽經生活的滄桑。
南昌起義後,我軍轉戰廣州發動起義,沿途在各地進行土地革命,幫助當地的窮困農民從地主的手中解放出來,當時途徑上杭的時候,劉忠見識到了紅軍一心一意為農民著想的風格,深受打動,決定加入革命隊伍。
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前路面臨著更多的未知和風險,為了保護大部隊的安全,中央決定成立一個偵查科,也就是紅軍隊伍的先頭部隊,打通前進路線的情報網,為隊伍排除危險。劉忠成為了這個臨時成立偵查科的科長。
劉伯承元帥曾評價劉忠在長征中功不可沒,可在這場艱難的行進路線中,劉忠也並非沒有留下遺憾。1934年11月,紅軍攻破了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紅二師到達湖南道縣,部隊在此短暫休整,制定接下來向全州地區的推進戰略。
劉忠作為偵查科長,立刻前往界首打探敵人訊息,在得知沒有國民黨進城的訊息後,劉忠又偷偷進了全州城,發現當時城內只有部分民兵把守,國民黨主力部隊尚未到達,如果紅軍抓住這個時機透過全州,那麼接下來的行程就好走多了。在得到了這個重要情報後,劉忠立刻回到了部隊,向首長通報了這個訊息,等到大部隊經過時還是晚了一步,這也成為了劉忠畢生的遺憾。
抗日戰爭時期,劉忠一直從事隊伍中的政工工作,在穩紮穩打中逐漸積累經驗。直到抗戰後期的1942年,劉忠才成為了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割槽司令員。與之前王新亭一樣,都是政轉軍的幹部,也曾面對過戰士們的不解和疑惑。
在組織當地的抗日作戰中,劉忠力排眾議,摒除了原有保守作戰的策略,尋求主動出擊的軍事行動,在實戰中驗證了指揮的正確性,短時間內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劉忠這次的作戰指揮真正讓隊伍心服口服。
解放戰爭時期,十五縱隊是最徐向前元帥第一團隊,最後一個組建的縱隊,這支隊伍來源於之前的太嶽兵團也即是劉忠所在的部隊,十五縱隊成立後,劉忠成為了縱隊的司令,參與瞭解放太原的戰役。作為這場戰役的主力部隊,劉忠帶領手下的戰士們來到了太原東山要塞,圍殲了閻錫山重要突圍部隊。
山西解放後,劉忠參與了扶風戰役和眉縣戰役,作為主攻部隊,劉忠領導的十五縱隊從沒讓人失望,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隨後一路向西推進,參與解放了西北的大部分地區。
隨後,劉忠跟隨部隊揮師南下,參與瞭解放大西南先頭部隊的工作。挺進大西南的過程中,部隊面臨著種種困難,在兩千五百里的極速行軍過程中,殲滅敵人近5000人,為後續的大部隊解放西南掃清了障礙。
建國後,劉忠曾先後擔任西康軍區司令員、川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務部部長和副校長,一直關注著解放軍教育事業的發展。2002年8月劉忠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
徐帥手下的這個三個縱隊的領導都是傑出的軍政人才,為了和平年代的到來,他們正如那個時代的所有革命者一樣,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