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臻高格 淡彩天成
——淺析李翔的淡彩山水畫
文/周晶
中國山水畫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衍變,在當今已基本形成了“百花齊放”式的多元格局。在這個傳承的過程之中,隨著歷代畫者所創造的一座座豐碑,當代對山水畫的審美要求也不斷提升。在如今國畫創作“高數量、低質量”的氛圍下,創新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李翔 《分明還是山林好》 180cm_97cm 宣紙設色 2015年
在二十世紀初期,受西風東漸的影響,如留學歸來的林風眠等高舉“用色彩改造中國畫”的旗幟,隨之帶動了一股變革中國畫的浪潮。有志於變革中國畫的畫家,引入西方寫生之觀念作為改造中國畫的一個重要手段。他們透過寫生,走出畫室院門,接觸現實生活和人民群眾,衝破傳統題材的束縛,表現被遺落於程式化繪畫之外的自然景象。李可染先生在中國山水畫上的創新有目共睹,其同樣重視寫生,在1950年即提到:“改造中國畫的第一條。就是必須挖掘已經堵塞了六七百年的創作源泉,這在古人可以說是師造化,我們應當更進一步地說是生活……我認為深入生活是改造中國畫的一個基本條件”。1當代畫家李翔在繪畫變革上不僅重視深入生活中去寫生,同樣希望用“色彩”豐富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語言。與一般的油畫家改畫山水畫不同,其有良好的傳統書法功底,為此,其提倡山水畫的書寫性,即山水畫須有傳統的筆墨趣味和質量,還須表現寫生物件的精神氣質。這種師法自然的寫生創作,使其山水畫筆墨表現更加自由,現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淡彩”山水畫之風格。
李翔 《千巖競秀亦蒼茫》 68cmX68cm 紙本設色 2013年
明代龔賢提出中國畫的四個重要特徵:筆法、墨氣、丘壑、氣韻。2本文就是從這四個方面淺析李翔的淡彩山水畫作品,以及其山水畫變革的觀點及時代價值。
李翔 《山雨才歇天地清》 68cmX45cm 國畫 2015年
筆法
李翔原籍山東臨沂,其地為“書聖”王羲之故里,書風鼎盛。1962年秋,李翔出生于山東臨沂的一位徐姓之家(其隨母姓)。其父在臨沂文具廠任美工,開設過“小亭書畫店”,在當地享有盛名。從三四歲時,李翔便常與父親鑑賞家藏字畫,從小深受薰陶。其心中埋下了一顆熱愛藝術的“種子”,其書法亦深受王羲之的影響。
李翔 《版納春深》 50cm_50cm 宣紙設色 2014年
最早認識李翔是在2013年,經友推薦,隨其在首都師範大學書畫高研班學習了一年。期間李翔饋贈我不少大小精美畫冊,其作品之中有人物畫,也有山水畫。尤其是其山水畫其境如家鄉的山水,一草一木看著都有眼緣。今年6月份特意去山東臨沂美術館參觀了李翔藝術館,其中有李翔捐贈的諸多書畫精品。現場有不少他在陝北寫生的山水畫寫生作品,也有平時少見的書法作品,尤其是其草書四條屏非常精彩。細細觀摩,其山水畫特點多書寫性,中鋒用筆,以書入畫,短線居多,用筆肯定而準確。其放棄了傳統的線描勾勒,填色造型的方式,而多用短線、點,透過提、按、勾、蹭等筆法,使其畫面結構清晰。其用筆的流暢自如,得益於自幼的書法功底,以及常年在書法臨池上的堅持。其擅章草,行書自二王,楷書得黃庭堅筆法,書體疏朗,筆力遒勁,字裡行間有一股書卷氣。這種筆法體現在山水畫上,即用線短促而有力量,點劃雖隨意皆有味道。這種筆法體現在細節之中,既是打動人的地方,也是其嘗試用“色彩改造中國畫”的最關鍵的一個支點。
墨氣
墨色是中國畫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最具神韻的東方藝術表現形式。在敦煌壁畫之中,隋唐之前的山水畫多勾線描、施以重彩,設色以巖彩居多;自宋代以後,在絹本上創作山水畫多以線勾勒,以墨暈染;自元代以後的山水畫多勾皴點染結合,墨的應用更加廣泛。當代畫家黃賓虹即總結有“五筆七墨”(濃墨、淡墨、破墨、潑墨、焦墨、積墨、宿墨)之說。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之中,偏重墨色,色彩只是隨類賦彩的應用,屬於被支配的地位。
李翔的山水畫探索創新點就是色彩。如林風眠一樣,其從西畫的豐富色彩中得到啟示,希望用西畫之長處豐富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同理,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當代美術思想開放、視野開闊,也需要更豐富的筆墨語言來表達。但是,客觀來看,近百年來眾多留學歸來的畫家都把色彩作為了變革中國畫的切入點,如吳冠中、劉海粟等等,都是在探索之中,只是初步形成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尚不完善。因這種探索難度頗大,須畫者一是有良好的西畫創作思想及經驗,二是中國傳統山水畫臨摹之基礎,二者相結合,方有路徑。李翔在中央美院期間畫過油畫,也嘗試過用西畫的語言豐富中國人物畫的表現形式,這種探索被移植到山水畫之上,使其山水畫表現形式更加豐富、自由。多年的全軍美展的組織工作,使其視野更加開闊,其也意識到:中國山水畫如要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還需要世界性的筆墨語言,色彩就是其中最好的切入點。這一點可從張大千旅居巴西期間開始嘗試潑彩得到印證。在李翔的山水畫之中,色彩是主體,其把墨、色、水融合在一起,這種效果不是潑彩,不是暈染等技法反複製作的。而是對景寫生,筆筆分明,直接寫上去的。如其所言:“在自然之中繪畫,猶如入定一般,筆墨皆可化為與自然交流的語言。”
李翔 《傣寨春早》 50cm_50cm 宣紙設色 2014年
我有幾次現場觀摩李翔寫生的經歷,其皆是現場調墨、調色,現場邊講解邊畫四尺、六尺的山水畫作品,畫中山石、樹木、高粱地皆有彩墨線條,對景略有取捨,墨色層層遞進,有近實遠虛之景,亦有近虛遠實之境。畫法之中既有線描勾勒,也有傳統沒骨法,也有借鑑賓虹先生的積墨法而反覆積彩的效果。
李可染在山水畫上是提倡中西結合的。其言“要把臨摹前人得來的一套方法放下,要從物件之中挖掘新的方法”。3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融合中西,把西畫之中的塊面、調子、體積、明暗與中國傳統的筆墨元素相融合,豐富筆墨,達到真實的藝術感受。李翔的山水創作思路與可染先生類似。其用西畫色彩亮度、明度、純度、對比度替代傳統墨色,其多選用傳統國畫顏料,色澤鮮明。畫中色彩有深淺變化,色階微妙而有節奏感。其用淡綠色為主色調,顯得恬淡而又雅緻。其重視積墨效果的運用,也借鑑了明代徐渭墨中大量加水的經驗,使其畫面溫潤而又明亮,這與中國傳統山水畫設色時調和中間色的方法完全不同。其淡彩山水畫面更加清新雅緻,冷暖色調的對比不是特別強烈,頗具裝飾及視覺衝擊力。2020年,李翔等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創作了一件大幅山水畫,就延續了這一風格。
李翔 《漠漠煙中樹 層層雲外峰 心閒空淨淨 何處著塵蹤》 136cm_68cm 宣紙設色 2019年
丘壑
所謂丘壑,就是畫境,至於“境”也是中國畫創作中最難的部分。顧愷之《論畫》中有:“美麗之形、尺寸之制、陰陽之數、纖妙之跡,世所並貴;神儀在心,而手稱其目者,玄賞則不待喻。”4如從哲學思維來講,中國畫的丘壑也是畫家的心境。李翔心中的丘壑多自然之境,如從小在山東臨沂感受到的沂蒙山水一樣,其喜歡描繪鄉村之自然景象。曾與李翔聊天,其平時工作繁忙,閒暇之餘多寫字及出外寫生。與諸多名家喜歡奔赴名山寫生不同,他更喜歡平凡之景。我曾隨李翔在河北承德寫生兩週,一些普通的小山村在其筆下鮮活起來,山村、高粱地等景象頗具野趣。連綿群山之下掩映一兩間房屋,猶如幽居之地,皆能可居可遊,令人神往。
李翔 《山高仍有人家住 仙客未必能勝此》 180cm_97cm 宣紙設色 2015年
對於丘壑,龔賢有獨到見解:“丘壑者,位置之總名。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無貴於安,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今有作家、士大夫二派。作家畫安而不奇,士大夫畫奇而不安。然與其號為庸手,何若生手之為高乎……愈奇愈安,此畫之上品。由於天資高而功夫深也”。5這個觀點至今有仍參考意義,其中作家代表職業畫家,士大夫代表文人畫家,其中職業畫家多繪畫技巧,文人畫家多思想,文化修養,如把二者相結合,則是有技巧,有思想,畫畫能心手相暢,繪之則為“畫之上品”。從李翔山水畫作品《千峰競秀亦蒼茫》可看到:近景虛淡,留白;中景一條小徑若隱若現,緩緩延伸至遠方;遠景山峰層層疊嶂,延展至天際。此畫構圖甚奇,非傳統之近實遠虛,亦非清代梅清之山水畫常用的近虛遠實,而是中景實,近景及遠景皆虛,可謂為安。此畫尺幅為斗方(68cm-68cm),既有實境,亦有虛境,“奇”與“安”相統一。整體呈現出山村朦朧之美,亦可讓人產生“臥遊之興”。
李翔 《霧雲疏有葉 雨浪細無花 穩放扁舟去 江天自有涯》 136cm_68cm 宣紙設色 2019年
李翔有號名一默齋,其一默齋的“一”字,與石濤的“一畫論”有關聯,亦與老莊哲學相契合:“天地初開,始源於道,道是無,也是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繪畫上,“一”為萬物之源,既有繪畫從“術”到“道”的昇華,亦有撥開迷霧直擊藝術本質的參悟。“默”字有靜中生慧,慧中悟道之意。在李翔的淡彩山水畫之中,其丘壑與“一”之道,皆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有石濤之“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意境。如在其作品《山雨才歇天地清》,近景為一山林,樹木蔥鬱,遠景綠意瀰漫,呈現一種雨後清新之境界。在這幅畫中,李翔化墨為色,其“一”即色彩,其餘山川、樹木、雲霧皆是可以變化的個體。在這幅畫中色彩是統籌全域性的,林間樹木高低錯落,霧氣籠罩之中又有留白,但都保持在淡彩的色調之中。這種描繪雨後的技法有嶺南畫派中撞彩的影子,其特點是水在筆墨、色彩之中的大量暈染、反覆運用,最終所呈現出的就是一種水墨酣暢淋漓的視覺效果。由此可見,李翔之丘壑亦是法無定法,其可根據不同的寫生環境,創作出不同視覺效果的淡彩山水畫作品。這是多年從事美術工作的經驗積累,亦是一種心有“丘壑”的藝術修養。
李翔 《西海峽谷松樹怪 飛來右下更嶙峋》 50X50cm 2021年
氣韻
所謂氣韻,是由筆法、墨氣、丘壑的綜合而成。龔賢提出:“畫以氣韻為上,筆墨次之,丘壑又次之。筆墨相得則氣韻生,筆墨無通則丘壑其奈何?令人舍筆墨而事丘壑,吾則見其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中。墨如稿灰,筆如敗絮,甚無謂也。”6依此為方向可以看出,丘壑是畫的核心基礎,氣韻也只是畫家的筆墨遊戲,更需要畫家有自己的獨特認知,對自然萬物的真誠。
同樣是黃山寫生,弘仁的黃山之境多冷峻、無人之境;梅清的黃山之境多清淨、淡雅之境;石濤的黃山之境多奇姿,甚至有人盤坐在松樹之上的景觀。每位畫家的繪畫思想、技法不同,最終呈現的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所以“氣韻”不過是現實的美,經過畫家的藝術再創造所呈現的理想效果,是來源於現實美而又高於現實美的藝術修養。在李翔的淡彩山水畫之中,從山水之境,及其題款,皆顯露出文雅之氣。其在日常教學之中,亦是擅於總結,提倡多讀書,平時題款多用古韻做詩詞等,這些畫外功夫潛移默化之中亦會豐富畫面之中的文雅之氣。
在國畫的教學上,李翔沒有讓學生簡單去臨摹自己的作品,而是提倡學生多看展覽,開闊視野,有方向的學習。其常言“三日不學習,面目可憎”。從軍三十年以來,其皆是在不斷學習。從人物速寫、色彩、山水寫生、傳統詩詞等方面,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研習山水畫應從臨摹傳統山水入手,總結經驗技法;從寫生之中實踐筆墨語言,探索畫者心中之“丘壑”。不僅如此,他認為除了多臨摹歷代傳統經典,還須寫書法多臨帖,多讀書擅題款等等,只有綜合繪畫能力強了,學養豐富了,才能更好的表現出心中“丘壑”。
從國內目前山水畫創作狀況來看,李翔所創作的淡彩山水畫是獨具面貌的。對比龔賢之“四要”,其心中“丘壑”是核心,筆法、墨氣皆是為“丘壑”服務的,而氣韻則是整個創作的成果。如其提倡的“軍事題材九步訓練法”一樣,每一步是高質量的,最終“訓練”結果肯定是高質量的。其造型、色彩、構成、書法等藝術素養皆至臻高格,其心中有美術創作應為國家服務,為百姓服務的大願,更有推動中國美術作品走向世界的時代責任感。如其所言,在國畫之上的創新探索、實踐有可能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有時候會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一旦邁開了步伐,就為國人提供了一條路徑。此等探索,有開宗立派之氣魄和胸懷。李翔的淡彩山水畫不僅寫時代之風貌,更勇於探索,打破千人一面的山水畫創作格局,其淡彩山水畫是值得美術理論界持續關注的。
【註釋】
1.李可染,《人民美術》創刊號,《談中國畫的改造》,載1950年。
2.劉綱紀, 上海美術出版社《龔賢》 ,1962.03。
3.李可染,上海書畫出版社,引自孫美蘭《可染論畫》之《桂林寫生談》,2005年。
4.朱良志, 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美學名著導讀》顧愷之?論畫,第52頁。
5.劉綱紀,上海大學出版社《中國書畫、美術與美學》,第574頁。
6.朱良志, 北京大學出版社《南國十六觀》第11觀,第410頁。
(作者為佛學博士,《榮寶齋》期刊特約編輯 周晶)
李翔,1962年10月出生於山東臨沂,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解放軍美術創作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第四屆、第五屆、第六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是中國文化名人和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就學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央美院。多年來勤奮努力,創作了大量美術作品,參加過許多全國性重要展覽。組織並主持過許多全國、全軍性的美術展覽和學術研究活動並多次擔任全國、全軍美展評委。作品曾在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展中獲獎。全國第二屆速寫大賽獲一等獎,作品選入全國中國畫百年大展和首屆、第二屆、第三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代表作品有《紅色樂章》《畫兵》《父老鄉親》《原鄉》《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媽》《南沙天浴》《母親·母親》《南海·南海》等。許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等海內外收藏機構收藏,出版作品集多部。
來源: 神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