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的意志、將帥的決心
“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敢於同他作戰。”
這是毛主席於1948年9月6日發給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一封電報中的一段內容。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三位東野領導人接到電文後,隨即指揮70萬大軍南下錦州,拉開了遼瀋戰役的序幕。
70萬大軍千里行進,在錦州城下完成集結後,大氣沒喘一口緊接著就投入規模空前的攻堅大戰和阻擊作戰。從1948年10月7日到10月15日,東北野戰軍主力7個縱隊先後取得錦州攻堅戰和塔山阻擊戰的勝利,殲滅蔣軍15萬多人。
初戰告捷,這讓林彪的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更加篤定。按照他自己的設想,下一步的打擊目標應該是集結於錦西、葫蘆島的蔣軍“東進兵團”。就在他按照這一設想部署的時候,毛主席的又一封電報到了。
毛主席認為,如果此時東北野戰軍主力打“東進兵團”,那麼另一支蔣軍部隊就極有可能趁機從營口港上船逃跑,然後開赴華中。
毛主席沒有在電報中講明這支蔣軍部隊的番號,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支部隊就是赫赫有名的第9兵團,是東北蔣軍的主力部隊。而錦西、葫蘆島的“東進兵團”不過是臨時從華北抽調過來增援的一支偏師。他們雖說是背靠大海,但是身後還有大量艦艇集結,面對東野大軍,既可以利用艦炮掩護與之作戰,也可以隨時上船撤退。
而第9兵團則在距離大海數百里之外的彰武一帶,原本是奉命從瀋陽出發和東進兵團一同救援錦州的,看到錦州失守,他們決定從營口上船,撤離已經險象環生的東北戰場。就在毛主席的電報到達後兩天,第9兵團接到東北“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下達的“向錦州推進,實在不行,可以撤退營口”的命令。
而此時自信心爆棚的林彪無論如何是不會眼睜睜看著第9兵團從容離開的。接到毛主席的電報後,林彪馬上修改了作戰計劃,放棄錦西、葫蘆島的東進兵團,集中主力北上打第9兵團。
經過近一個多月行軍作戰的東野主力,隨即也放棄了休整十天的計劃,重新踏上了戰場!
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東野大軍雖說是人多勢眾,卻是一支疲憊之師。而第9兵團從瀋陽出發到彰武,前後半個月走走停停,基本上沒有什麼大戰,在彰武還繳獲了不少東野囤積在這裡的物資。從某種意義上說,東野大軍奔襲而來,第9兵團可以以逸待勞。
這一仗對於東北野戰軍來說,也是充滿著兇險!
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對這一點認識也很清楚,但是成敗在此一舉,他們下定決心要打好這場“前所未有的殲滅戰!”他們命令部隊:
“須振奮百倍勇氣與吃苦精神,參加此一光榮的大決戰。不怕傷亡、不怕疲勞,不怕遭受小的挫敗,每個連即使被打散,或者剩下幾個人,也不害怕。”
最高領導人的堅強決心感染著每一個渾身沾滿硝煙的指戰員,每一位指戰員都能理解“此一光榮的大決戰”的重要意義,那就是“促成蔣介石的迅速潰滅”。另外還有一層埋藏於每個人心中的念頭,那就是對手第9兵團是一支長期與我軍作戰的蔣軍部隊,惡貫滿盈、血債累累,消滅這支部隊也就等於為犧牲的戰友、慘死的親人報仇雪恨!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圍殲戰——遼西會戰,由此展開。
曾經名揚世界的名將名軍,卻揹負著累累血債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我軍建軍以來規模最大的三場戰役,三大戰役中所有的攻堅戰、阻擊戰、圍殲戰規模都遠遠超過過去的任何一次。四個多月的作戰中,我軍共消滅和改編國民黨反動軍隊154萬多人,蔣介石的主力部隊喪失殆盡。這是一般意義上對三大戰役的戰果的總結。
但是如果深入地瞭解歷史,讀者朋友們就會發現,在三大戰役中被殲滅的蔣軍部隊,絕大多數是在漫長的革命戰爭中長期與我軍作戰的部隊,而且是鮮有敗績。換句話說,這些頑固透頂的部隊是蔣介石反動集團維持黑暗統治、鎮壓人民反抗的工具,雙手沾滿人民的鮮血,同時也欠下了我軍筆筆血債。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大戰役的勝利,也是人民解放軍向蔣匪軍討還血債的過程。
那麼蔣軍第9兵團欠下我軍哪些血債呢?
第9兵團下轄新1軍、新3軍、新6軍、第49軍、第71軍,總兵力10萬餘人。熟悉軍史的朋友從這些番號上不難看出,這5個軍除了第49軍是以原東北軍發展而來、屬於雜牌部隊外,其餘4個軍都是清一色的蔣介石嫡系中央軍。不僅僅是兵精將勇,武器裝備也是多而精。根據戰後東北野戰軍的統計,單是火炮一項就繳獲了1500多門。而同一時期的蔣軍精銳兵團如邱清泉第2兵團、黃維第12兵團,每個兵團只有4個軍,“五大主力”只有一個,武器裝備數量也遠不如第9兵團。
新1軍、新6軍這是在抗日戰爭中通窮兇極惡的日軍一招一式較量出來的部隊,在滇緬作戰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輝煌的戰績令一向高傲的西方人都嘖嘖稱奇。正是因為憑藉著非凡的戰鬥力和西方人的青睞,這兩個軍成為抗日戰爭前後首批換裝美式武器的部隊,躋身於國民黨軍“五大主力”行列。
抗日戰爭一結束,這兩個軍馬上成為打內戰的急先鋒,從西南邊陲空運到萬里之外的東北地區。在長達3年多的解放戰爭中始終作為東北蔣軍的骨幹成員,大小戰役幾乎無役不予,也是東北我軍最強勁的對手,欠下的血債也是最多的。
1946年4—5月的四平保衛戰,新1軍和新6軍就是參戰蔣軍的主力部隊。新1軍從正面進攻、新6軍側翼迂迴,憑藉著兵力、火力的絕對優勢,最後迫使我軍放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四平城。
四平保衛戰的失利在相當一個時期給東北我軍帶來不少麻煩。拿下四平後,新1軍、新6軍一路跟蹤追殺,我軍從四平且戰且退,一直退到松花江才穩住陣腳,前前後後付出了1.5萬餘人傷亡的巨大代價。如果再算上沿途掉隊或者叛變者,總人數接近6萬人。一個月內減員6萬多人,這在我軍戰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這就是第9兵團欠下我軍的第一筆血債!
參加四平作戰的蔣軍部隊除了新1軍、新6軍,另外一支主力就是第71軍。這個軍同樣是組建於抗日戰爭時期,論資歷,比新1軍、新6軍要早得多。早在全面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中,國民政府就以第87師為班底組建第71軍。眾所周知,87師是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花費巨資按照德軍步兵師的標準打造的王牌勁旅,在淞滬會戰初期就高調亮相,一度打得日軍狼狽逃竄。和87師齊名的還有36師、88師,後來也全都編入第71軍。
憑藉著頑強的戰鬥意志和驍勇善戰的實力,71軍參加了正面戰場大多數大會戰,同時也參加了遠征軍入緬作戰,戰功赫赫。
1946年初進入東北後,作為“老大哥”的71軍在戰場上的表現絲毫不亞於新1軍、新6軍這兩位後起之秀的“小師弟”。1947年6月中旬,東北我軍發起四平攻堅戰。已經在前一階段中被我軍打得損失過半的第71軍居然重新煥發出戰鬥力,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死守四平13個晝夜,頂住了我軍5個師的輪番進攻,奇蹟般的守住了四平。四平攻堅戰由此成為我軍戰史上唯一一次城市攻堅戰失利的戰例。在13個晝夜中,我軍平均每晝夜傷亡1000人以上!四平攻堅戰的失利讓林彪心裡一度產生陰影,遼瀋戰役前期,毛主席一再命令東北野戰軍首先攻打錦州,林彪遲遲不敢下決心,很大程度就是受四平攻堅戰失利的影響。
而71軍能夠在兵力、火力都不佔任何優勢的情況下頂住我軍的猛烈進攻,也不完全靠什麼戰鬥意志頑強,而是進行了喪心病狂的焦土作戰。城內居民的住房大部分被71軍拆了當掩體,甚至強迫老百姓給他們當“肉盾”。在整個戰役過程中,作為當時遼北省省會的四平被戰火摧殘得面目全非。就連國民黨當局事後也不得不承認:
“戰事之先,軍政當局應協力將戰地百姓為適當處理。如遣送婦女老幼離開戰場,即其要者。此次我71軍未完成此種處置,戰時戰後受累更大。特於戰事激烈時,民眾要求離開,未獲允許,致傷亡眾多。亦戰後軍民感情惡化之主要原因。”
這番言語雖說帶有推脫之嫌,卻也道出了基本事實。戰後,立下戰功的71軍軍長陳明仁落得個“一手拿青天白日勳章、一手拿撤職令”的尷尬結果,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就是第9兵團欠下我軍的第二筆血債!
新1軍、新6軍、第71軍是第9兵團的主力,而新3軍也是由原新6軍的第14師、暫編第59師合編而成,戰鬥力自然也不一般。
“強將手下無弱兵”,這4個軍戰鬥力強悍,一方面是裝備精良,另一方面是打仗不擇手段,最為重要的是帶兵的主將個個身手不凡。
比如新1軍的前身是在仁安羌大捷中以不足兩千人打破數倍於己的日軍包圍圈,解救出7000英軍的新編第38師,師長就是被英國人稱作“東方隆美爾”的孫立人。新1軍組建後,先是資歷更老的鄭洞國擔任軍長。由於孫立人在接下來的緬甸作戰中表現突出,很快由孫立人任軍長。抗日戰爭結束後,孫立人率新1軍進入東北,也沒少同我軍打仗。現任軍長潘裕昆,和林彪是黃埔四期的同學,同時也是一位在抗日戰爭中與日軍殊死搏殺出來的驍勇戰將。1944年的密支那會戰,時任中國駐印軍第50師師長的潘裕昆率部衝殺在前,第一個與美英盟軍會師,由此獲得了美英等國頒發的多枚勳章。
和新1軍同門師兄弟的新6軍還繼承了另一支“五大主力”第5軍的的風範。這個軍由第5軍新22師為班底組建,1942年與新38師共同合編為中國駐印軍後直到1948年初,兩支軍隊幾乎每一場戰役都是並肩作戰,首任軍長就是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現任軍長李濤、49軍長鄭庭笈,也都曾經是廖耀湘的老部下和老戰友。
71軍雖說無緣“五大主力”,卻因為有著老資格的身份加上有兇悍的戰將指揮,即便是在解放戰爭中一次次被我軍重擊,卻也始終保持著建制完整。前任軍長陳明仁自不必說,現任軍長向鳳武是陳明仁一手帶出來的,繼承了陳明仁兇悍善戰的特點,在抗日戰爭中也是掛的上號的驍勇之將。
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向鳳武在抗日戰爭中意識到人民群眾對戰爭的影響。1942年,時任71軍副軍長的向鳳武就曾因為反動軍警橫行鄉里而派衛隊將其扣留,並收繳其非法所得退回給當地老百姓。三戰四平結束後,望著滿目瘡痍的城市,向鳳武不覺悲從中來。再加上71軍不在“五大主力”行列,少不了受新1軍、新6軍的白眼。這一系列因素導致向鳳武這位抗日戰爭時期的虎將開始變得意志消沉、對前途迷茫,從而極大的影響了71軍的戰鬥力。黑山阻擊戰最激烈的時候,向鳳武以部隊傷亡太大為由向廖耀湘請求休整一晚上,結果為東北野戰軍主力合圍第9兵團迎來了寶貴的時間。
實際上,整個第9兵團乃至整個國民黨軍界,在從1948年開始還有幾個將軍不會因為對前途感到迷茫而意志消沉、失去往日的雄風呢?只是因為個別人受蔣介石的“知遇之恩”、“栽培之情”立誓要為“黨國盡忠”。
廖耀湘就是典型的一個。
黃埔六期的廖耀湘在國民黨黃埔系將領中算是個小師弟了,從資歷來說能做到兵團司令的,只有黃埔四期前後。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在戰場上的發揮,拋開戰績不說,但就看他帶過的部隊就可以明白一切。他當新22師師長時,這個師是第5軍和新1軍的頭等主力師,不然也沒資格分出來單獨成立和他們齊名的新6軍。他當第9兵團司令官,這個兵團則是當時蔣軍所有機動兵團中戰鬥力最強的。國民黨元老也是偉大的戰略家蔣百里曾經用“蔡鍔之後湖南軍人之第一人”來評價廖耀湘。
由此可見,第9兵團絕對是一支作戰經驗豐富、兵力、火力都十分強勁的精銳之師!那麼經過了兩個月連續不斷行軍作戰的東北野戰軍,能否一口氣全殲東北蔣軍這支精銳兵團?
前文說過,第9兵團的任務是從瀋陽出發向錦州前進,與東進兵團一起夾攻圍攻錦州的東北野戰軍主力。可無論是總司令衛立煌還是兵團司令廖耀湘都很清楚,第9兵團出了瀋陽就是解放區,上百萬解放軍和數以千萬計揹負深仇大恨的老百姓,能眼睜睜放他們過去嗎?
但是出於對“黨國”和“蔣總統”的忠誠,廖耀湘還是帶著十萬大軍踏上了險象環生的戰場。但是廖耀湘也不是傻瓜,他沒有按照蔣介石為他設計的沿著北寧線前進的道路去走,而是先繞道西北的彰武,然後緩緩南下。救錦州可以,前提是東進兵團與錦州守軍會合。於是,眼看著錦州方向打得熱火朝天,廖耀湘待在彰武一動不動,這一待就是十天!
亂而勝之、亂而敗之
1948年10月17日,錦州失守、範漢傑被俘、東進兵團受阻的訊息傳來,廖耀湘感覺林彪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他,於是趕快向上級建議,第9兵團改走營口,從海上撤離。可是輸紅眼的蔣介石卻要令第9兵團繼續執行在錦州夾擊東北野戰軍的計劃,衛立煌和杜聿明苦勸不聽,又糾纏了5天。
5天后,接到杜聿明命令的廖耀湘這才開始行動。而廖耀湘不知道的是,東北野戰軍6個縱隊已經從錦州掉頭北上向他撲來,在他的前方和後方,也有東野的兩個縱隊堵住了通往瀋陽和營口的退路。隨著長春的和平解放,圍困長春的解放軍約10萬人也開始向營口方向運動。
第9兵團要想到達營口,首先要透過橫在遼西走廊裡的黑山和大虎山。早在錦州攻堅戰開始前,為了阻擊第9兵團馳援錦州,林彪部署由梁興初指揮的第10縱隊在此防守。眼看著兄弟部隊在錦州凱歌高奏,自己的部隊卻在這兒徘徊,這讓江西鐵匠出身、紅軍時期的騎兵連連長梁興初十分憋屈。
一接到林彪“讓敵人在我軍陣地面前屍橫遍野”的電報後,梁興初心裡直叫好:“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黑山阻擊戰從1948年10月24日起開始,連續打了3天。東野10縱這支新部隊面對兵力火力佔絕對優勢的第9兵團死戰不退,而求生的慾望也驅使著第9兵團向餓狼一樣撲向黑山。就慘烈程度而言,黑山阻擊戰遠遠超過了塔山阻擊戰。
第9兵團在黑山屍橫遍野,硬是沒開啟生命之路,卻等來了從四面八方衝殺而來的東北野戰軍主力。
從我軍過去打殲滅戰的經驗來看,部隊在完成對敵人的包圍後,總是要先調整好部署,然後再發動進攻。然而圍殲第9兵團的作戰卻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殲滅戰。參戰各部隊行軍和作戰途中從縱隊到營、連一級建制全部被打亂了。
“亂”到什麼程度?東野6縱半天之內接到好幾道林彪發來的命令,一再改變行軍方向和攻擊方向。縱隊司令員黃永勝乾脆兩天兩夜不和林彪聯絡,獨自指揮部隊行動。對此,不明真相的林彪一度發火罵人,但是當他得知6縱堵住第9兵團向瀋陽的退路後,馬上就喜笑顏開了。
3縱7師21團3營也是因為失去和上級的聯絡獨自行動,居然歪打正著地摧毀了廖耀湘設在胡家窩棚的兵團指揮部。也正是因為這一擊,讓原本雲裡霧裡的林彪一下子找到了第9兵團的確切位置,橫衝直撞的東野大軍找到了明確的攻擊目標。
幾十萬人進行如此重大的一場戰役,卻沒有統一的指揮,這在戰爭中絕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戰爭法則往往就是這麼奇妙,從不根據人的意志決定,任你是多麼高明的將帥,做出多麼精妙的部署,也會被血火交織的戰場無情打亂。
林彪的部署一開始被打亂,但是憑藉著幾十萬解放軍戰士頑強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最終贏得了勝利。
東野各軍各自為戰,看上去比較混亂,就連林彪也發出了“亂不亂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的命令。然而每個身處戰場的指戰員都明白,消滅敵人是關鍵!有趣的是,建制完整的第9兵團也被我軍這種“亂打一氣”的方式搞得陣腳大亂,而且了亂的一塌糊塗。幾乎每個軍的軍部都遭到我軍的攻擊,而一遭遇攻擊,軍長們便各自丟下部隊逃走。各部隊之間完全失去指揮,各自奪路逃命。6縱2個排一度俘虜了2000多蔣軍官兵,身份居然有5個軍、9個師的番號。
看到長官逃命,士兵們自然是一鬨而散。戰後,我軍幾個、十幾個人押著成百上千的敵人走下戰場的場景比比皆是。
從10月26日至28日,短短兩晝夜的時間,第9兵團這支蔣軍最精銳的機動兵團共5個軍、12個師共10萬多人宣告全軍覆沒。廖耀湘、向鳳武、鄭庭笈、李濤、潘裕昆、龍天武這6位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名揚世界的戰將或被我軍俘虜,或丟下部隊隻身逃走。
大仇得報、血債討還的東北野戰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瀋陽,東北這塊被戰火侵蝕了半個多世紀的黑土地,從此寧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