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nathan Jones,編譯/陸林漢
葛飾北齋(1760 - 1849)是19世紀日本最重要的畫家與版畫家之一,他曾為《萬物繪本大全》繪製了103幅畫稿,然而繪本終究沒有出版,這些未出版的畫稿反而得以長久存世,變成供人觀賞的藝術品,並於2020年成為大英博物館藏品。
2021年9月30日,大英博物館特展“北齋:《萬物繪本大全》”開幕,呈現葛飾北齋描繪的廣泛“萬物”,從宗教,神話,歷史,文學人物描繪到動物,鳥類和花朵,以及其他自然現象和風景。在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看來,北齋的水墨作品有著強大的活力及博爾赫斯式的想象力。
像我一樣,你可能會想到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他漫長而輝煌的一生於1849年結束。在長達七十年的創作生涯裡,北齋創作了無數傑出的作品,其中多數代表作創作於晚年期間。他以代表作《神奈川衝·浪裡》(又稱《巨浪》)聞名於世。他的木版畫作品中的感性色彩,那些精緻的海洋和天空色調,是其留下的痕跡。 但近期,大英博物館的新展覽去掉了那些誘人的色彩,展現了黑白的北齋。 這是一件大膽的事情。
《萬物繪本大全(Great Picture Book of Everything)》
作為一個重新發現和研究的故事,這個展覽是一個引起轟動的事件。2019年6月,一組103幅畫稿被誤認為是另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並出現在了巴黎的拍賣會上。經銷商伊斯雷爾·戈德曼(Israel Goldman)認為這是葛飾北齋遺失的作品,而大英博物館的專家蒂莫西·克拉克(Timothy Clark)也同意了該說法。因此,大英博物館買下了這批作品。在如今這一充滿挑戰的時刻,此次展覽無疑是一個好訊息。如果你期待一場饕餮盛宴,那你可能會驚訝於博物館繪畫展廳裡昏暗的環境。堅持看下去,你會得到巨大的回報。
北齋在1820年代後期為《萬物繪本大全》創作了這些水墨畫稿,旨在從字面上展示“萬物”。這是一本包含了整個地球的書,充滿著奇妙的博爾赫斯式的想法。更有趣的是,江戶時代的日本嚴格限制與外界的聯絡,北齋關於中國和印度的想象並不可靠,但看起來卻是令人愉快的。這本書從未完成。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紙本水墨傑作得以倖存的原因,因為如果將這些畫作轉移到木版上進行印刷,原作就可能會被摧毀。
自文藝復興以來,繪畫一直作為藝術家手上最純粹的產品被儲存下來。 這一點在中國也是如此。然而,19世紀早期的江戶木版版畫家們則不然,他們是為市場而工作的“流行藝術家”。因此,這批葛飾北齋的原稿才能如此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作為畫家,而非彩色版畫家的葛飾北齋。這也讓他的作品能與大英博物館內的歐洲傳統繪畫進行一場對話。這一展覽與世界上最傑出的版畫及素描收藏相鄰,後者的珍品包括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教堂穹頂繪製的草圖,以及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Albrecht Dürer) 筆下的犀牛的原始草圖。
北齋的所有畫稿中包括一頭可愛的印度象,這可能是他對丟勒《犀牛》的回答。就像丟勒這位德國藝術家一樣,北齋也被一種異國情調的野獸所吸引。在北齋的筆下,大象疲憊地低下頭,彷彿是厭倦了它的象牙和身體的重量。它的面板佈滿皺紋,體型又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它的隨從看起來像是一個矮人。不同的是,丟勒的《犀牛》是以科學為目標,而北齋的作品則是輕鬆寫意,充滿活力。他的創作是自由的、迅速的。
這些畫稿無疑是水墨作品中的高潮。儘管北齋的水墨畫很少能倖存下來,但他為這些水墨畫稿感到自豪。他將它們複製到他稱為《Hokusai Manga》的書籍中。展廳中,策展人無法抗拒對現代漫畫的引用:邪惡的帝王被閃電劈死,耀眼的墨線從爆炸中散發出來。但這並非漫畫,北齋創造出了強烈的活力。更神奇的是,他像魯本斯和卡拉瓦喬那樣在墨色的中心留下了一個靜止的白色光點,以此讓你感受到明亮灼熱的光感。不同的是,西方的這兩位藝術家需要用顏色來達到這樣的幻覺,而北齋不需要藉助顏色。
看完這些,你就明白了,北齋在做的是其他人所沒做過的事。想想他畫水的方式,用很少的抽象式的卷線重複繪製。這裡有一幅有趣的影象,描繪的是瀑布下的熊,而熊的臉正在被這些波紋線所淹沒。1820年代的歐洲藝術家甚至都沒有想到過用這種程式化的速記方式來提煉大自然。北齋則在用半抽象、程式化的方式描繪傳統景觀。這種方式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的中國。但在北齋的眼中,他為了突如其來的新事物而打破了傳統。
在他描繪的印度景觀中,人們在沙塵暴中奔跑,低著頭,雙腿在空中跳躍。在這個場景中,自然和社會是不穩定的領域。而在另一幅作品中講述的是八世紀的佛教僧人船子德誠。船子德誠是一名船伕,在船上講解佛法。畫面中,他將另一位善會僧人推入水中,而這位不幸的落水者正在試圖解開一個答案。北齋描繪的場景是善會僧人跌入水中時,其雙腳在空中飛舞。據說,善會僧人在水中得到了啟示。(注:船子德誠,又稱船子和尚,唐末遂州(今四川省遂寧市)人。僧人善會向他學習佛法。善會找到船子德誠後,被其三次打入水中,在沉浮起落間突然大悟。有無不二,起落不二,一切對立,無不如此。船子德城對他說,你溯江而上,在深山裡耕耘度日,待有可教誨的,覓取一個半個傳承,不要斷絕。)
北齋的藝術以類似的方式啟發了我們。他敦促我們接受生命的流動,享受它的喜劇,忍受它的悲劇。這是佛教的見解嗎?北齋所描繪的佛教聖人和佛教故事具有樸素、感人的即時性。
這也為他筆下的吞噬小船的藍白色泡沫作品——《神奈川衝·浪裡》賦予了新的哲學深度。 出於對流動和變化的思考,北齋創造了第一個我們認為可以捕捉現代狀況的藝術。“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卡爾·馬克思(Karl Marx)談到現代生活時是這樣說的,但北齋在他之前將這些畫了出來。
展覽將展至2022年1月30日。
(本文編譯自《衛報》,作者喬納森·瓊斯 (Jonathan Jones)系藝術評論家。)
責任編輯:陸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