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順口溜,來自官兵的日常生活,也是大家日常訓練生活的感悟,當然很有正能量,能夠激發向上,也能舒緩苦悶,不管怎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讓我們來回憶下,您也可再評論整兩句。
點選頭像@馬千里說 ,關注後,能夠看到更多內容。
第一,思想篇
“我是一塊泥,糊到哪裡都不起皮;我一塊瓦,榪到哪裡都不會垮”。意思是有工作就安排吧,幹就完了;但有時也用於表達個人情緒和無奈。“老兵退伍新兵跳舞,新兵下連老兵過年”,這體現的是過門媳婦終於要熬成婆了,也要被後來的新兵喊一聲“班長好”,感到自己也老兵了;新兵下連,老兵可以鬆一口氣樂,因為上一年的退伍,導致人很少,晚上站崗人都不夠,幹活就那麼幾個人,所以新兵下連,對於老兵來說過年。
第二、工作訓練篇
我們先來感受一個畫面:哨聲響,靜了2-3秒,接著幾聲大喊:“穿迷彩服、帶帽子不扎腰帶,帶筆帶本帶小燈,二樓俱樂部集合;戴帽子扎腰帶集合。“佇列訓練天天搞,全身痠痛受不了”。這個佇列訓練只有經歷過的才知道什麼叫忍,尤其是端腿,那叫一個難受。“三大步法開始練,軍姿一站一身汗”,站過軍姿的人,汗水下來不敢擦,臉上有小蟲子爬那個癢勁不敢動,那個難受勁真是不用說了。“擒敵練的效果好,晚上體能照樣搞”,每晚睡前一趟5公里,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蹲起,這一套下來,溼透溼身,心情舒暢。“衣服劃破手磨爛,戰術就得拼命幹”,在練習戰術基礎的時候,根本不顧及鐵絲網的刮破,就是拼命的往前爬,帽子丟了,袖子開口、手劃破,根本不知道疼,就是搶時間速度。
第三、作風篇
“老兵怕號,新兵怕哨”,有時候你看老兵表面“吊兒郎當”、“晃晃悠悠”,一旦號聲響起,就意味著衝鋒,關鍵時刻老兵是真管用,真吃勁,真能頂住,所以老兵怕號,號一響就得衝了;而新兵就一聽到哨就蒙圈,知道又來事了。“當兵不當副班長,站崗不站二五崗”,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副班長工作比較雜,也就說副班長是“萬金油”,啥都得會、啥都得幹,活雜;站崗不站第二班和第五班,因為第二班剛躺下或者剛迷糊睡著,就被叫醒站崗去,難受啊;第五班也是,回來你是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恍惚中起床哨響了,有多無奈。“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那意思你要是不服出來幹一下,別在那說風涼話。“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說的是一個人特別能吃苦、提別能幹活,有啥困難也不說,自己想盡一切辦法幹。“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雷鋒董存瑞”,這句話意思是不要說說講講,幹就得了。“要想前途光明、只有燈火通明”,哈哈,這個比較形象,小編在圍城裡時,基本都得加班到晚上12點左右,下班時你再抬頭看樓上,燈火通明,有的裡面是真有人,有人學諸葛亮。還有其他的順口溜,比如“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當兵不習武,不如回家買紅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都是體現大家矢志強軍,努力工作的場景。滿滿的正能量,不再一一列舉,歡迎您來補充。
第四、著裝篇
“穿膠鞋、扎領帶”,其實這件事我真不理解,自己也這麼幹過,可能是趕上了,也就那麼穿上了,反正聽著挺搞笑。“被子不分裡和外”,也看不出來裡和外,都一個色,開啟就睡了,尤其在野外時,管他裡外,睡就完了。
第五、情感篇
“每逢佳節倍思親,親人就是解放軍”,這是野外拉練時或者搶險救災時駐地鄉親們給的評價,展現了對軍人的認可和讚許。“走進軍營不想家,走進飯堂不想媽”,這是一種自我調侃,其實誰都想家,想家裡的老媽媽,只能這樣安慰兄弟和安慰自己。“當兵後悔二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但凡當過兵,無不對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懷念的,懷念一起打拼的歲月。“當兵一張帕,洗臉又摸胯”,其實這是在50、60年代,那個年代條件不好,發的毛巾數量有限,一副毛巾,啥都幹了。不過現在好了,好幾條,用不完。再有就是“離家大都十七八,新兵蛋子最想家”“寫信剛寫爸和媽、兩眼早已淚嘩嘩”,等等,情感類很多,也歡迎您留下經典語錄。
第六、拉歌篇
這個是最有意思的,每次集會,都得拉歌,指揮的班長最後是嗓子啞了,滿身大汗,接著換另一個班長。唱的人更是情緒噴張,喊聲陣陣,恨不得把對面的兄弟壓下去。其中拉歌時的用語,更是有意思。
“要你唱,就唱,扭扭捏捏像啥樣,像大姑娘” “讓我唱我就唱,我的面子往哪放?讓我唱偏不唱,你能把我怎麼樣 ?”緊接著就是一整鼓譟,一整起鬨,想法讓對方唱歌。“一二三四五,我們大家等得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六,我們等得好難受”“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們等得好著急”,一二三四七八九,別讓我們等一宿”,這個特別有意思,好玩又有趣。“時間寶貴、不唱不對、要唱乾脆、拒絕浪費”,想盡辦法讓對方唱歌,想盡辦法在氣勢上壓制對方。
軍營文化,不一定非得制式,有些接地氣的更加短促有力,振奮士氣、鼓舞士氣,而這些文化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貼近官兵實際,更加真實可用。
點選頭像@馬千里說 ,關注後,能夠看到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