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文都古城:現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古城 誕育了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大師
唐古特人 喜馬拉雅線上 2018-09-25
ཧི་མ་ལ་ཡའི་རིག་གནས།ཤེས་རབ། ཀུན་སྤྱོད།
探秘文都古城:現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古城 誕育了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大師
作者:陳慶英 崔光海 謝佐 旺其格 噶爾哇·阿旺桑波 | 責任編輯:胡俊
探秘文都古城:現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古城誕育了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大師
元世祖忽必烈為帝師八思巴送行到朵思麻文都城
在“世界屋脊”黃河流域一隅——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文都鄉,有這樣一座古城遺址,承載著700多年漢藏蒙交融的歷史,經幾百年歲月風雨的沖刷,仍保持著大氣莊嚴的氣度,在古城土坯的一粒沙間,彷彿仍閃耀著蒙元帝國的輝煌和藏傳佛教在這片土地上一路發展的光芒繁盛……這是現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古城,誕育了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大師。
元朝朵思麻宣慰司首府文都古城遺址
文都古城,坐落在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十世班禪大師故居附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文都城作為元代遺留的古城遺址被保護,1988年9月15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朵思麻宣慰司首府文都古城的格局有內外兩城,均建於不同的時期,內城建於元代,外城早於內城,在宋代所建。元代是朵思麻宣慰司首府;明代則是必裡衛首府。在清代初,演變為文都千戶府。
朵思麻宣慰使(朵思麻本欽)帝師八思巴之弟本欽·益西迥乃
文都古城在《大世界吉尼斯風雲人物》中,依據有關蒙元歷史古籍的記載和當地相傳的歷史,記錄其歷史為:“世界吉祥萬佛塔坐落於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十世班禪大師故居朵思麻文都城。1255年,大元帝師八思巴在朵思麻文都城水晶佛殿受了比丘戒。1261年,遵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大臣答失蠻率隨從到入藏第一關口朵思麻文都城設立了漢、藏、蒙交通的主要驛站。1264年,大元帝師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在元上都議定,以文都為朵思麻宣慰司的中心,任命帝師八思巴之弟本欽·益西迥乃為朵思麻宣慰使(朵思麻本欽),修建為朵思麻首府文都城。1272年,遵大元帝師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之命,本欽·益西迥乃在帝師八思巴受比丘戒之地朵思麻文都城,在皇室大量資金的支援下,為世界平息戰亂而修建了世界吉祥萬佛塔。帝師八思巴之弟帝師亦憐真興建了文都大寺、皇家護國護法殿。1274年3月,帝師八思巴從臨洮動身返往烏斯藏之時,元世祖忽必烈和察必皇后、真金太子從臨洮送到朵思麻卻喀中心的文都城,帝師八思巴兄弟三人與皇帝、皇后、太子等一起為文都寺皇家護國護法殿和朵思麻文都城世界吉祥萬佛塔舉行了盛大的開光與祈福儀式。元世祖忽必烈和帝師八思巴一道,開創了國家大一統時代的先河。以佛教的慈悲和智慧,為弘揚佛法、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世界和平、人類福祉作出了極大貢獻。”
至今保護完整的文都古城城牆和護城河遺址
文都古城現存遺址外城呈長方形,南北長480米,東西寬350米,高約13米,基寬11米,頂寬1.3米,用沙石與土混築而建成,夯土層厚6至10米,城門1座,東向,門內有1道弧形遮牆。城內東南兩邊有元代朵思麻路軍民萬戶府蒙藏士兵所駐守的蒙古包搭建之地,中心有兵器庫房,以及還有兵馬廄和飲馬口等。現存內城在外城內西北角,內城西、北面城牆,借用外城西、北面城牆。東、南兩面城牆用夯土築成,城牆四周有護城河,深約3米,寬約5米;東城牆長207米,南城牆長238米,西城牆長185米,北城牆長162米,高13米,基寬11米,頂寬1.5米。夯土厚層10至16釐米,城牆四角有四座馬面,東西兩邊有四座馬面,大門兩邊有兩座馬面;南面有甕城門,東向,城內北部較高。城內中軸線上部坐北朝南有宣慰司政務大殿,其左側為朵思麻路軍民萬戶府,右側有城內衛兵房;宣慰司政務大殿前有廣場,其左邊有宣慰司元帥府,右邊有必裡萬戶府。宣慰司元帥府和必裡萬戶府中心各設防火水池。在古城內外遺址及其周圍出土了八思巴文聖牌和元幣、銀幣、銀盤、金碗、法器、大小寶瓶、各類瓷器、刻紋陶罐、壺殘片、四系罐殘片外,地面還散佈著大量磚瓦和綠色琉璃瓦片等元代眾多物品。
清華大學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考古專家崔光海和原青海省文化廳副廳長、考古專家格桑本等在文都古城實地考察
蒙古國駐呼市總領事賓巴道日吉和蒙元歷史學家仁欽東日布等在文都古城實地考察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元朝歷史專家陳慶英在文都古城實地考察
青海省地方誌辦總編輯、地方誌專家謝佐教授在文都古城實地考察
元朝十四位帝師祖庭——雪域薩迦文庫專家洛珠加措在考察文都古城遺址
文都古城先後經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及內蒙古、西藏、青海等各地相關部門的漢、藏、蒙專家學者對文都古城遺址的初步考察,認為內城建於元代,外城早於內城,是在宋代為唃廝囉政權所屬的藏族部落首領必裡王所建。
青海省循化地區在元代具有重要的地位,據藏文古籍《漢藏史集》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派大臣答失蠻建立藏族地區的交通驛站,驛站的起點即在循化地區的丹鬥水晶佛殿(當時循化在藏文歷史中稱為瑪隆丹鬥地區),丹鬥水晶殿是薩迦班智達前往涼州會盟時途中所建。1255年帝師八思巴在該殿受比丘戒。”可見循化是從內地進入青藏高原的第一個交通要衝。在《漢藏史集》和《西藏通史》中載:“吐蕃分為三個卻喀,每個卻喀都有一位本欽,是以皇帝和國師商議決定任命。”
1264年,大元帝師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在元上都議定,以文都為朵思麻宣慰司中心,任命帝師八思巴之弟本欽·益西迥乃為朵思麻宣慰使(朵思麻本欽),修建為朵思麻首府文都城。到忽必烈在位的至元四年,朵思麻路併入朵思麻宣慰司,因此,學者們認為朵思麻宣慰司首府內,管轄設有朵思麻路軍民萬戶府和必裡萬戶府。在元代從內地進入青藏高原的第一座大城。從文都古城的遺址看,其城牆、馬面等形制與元世祖忽必烈和帝師八思巴所建的西藏薩迦王朝首府古城相仿,規模大小也基本相同。
在元代,文都古城是朵思麻宣慰司首府,朵思麻宣慰司下轄有朵思麻路軍民萬戶、必裡萬戶。明代則是必裡衛首府。在清代初,演變為文都千戶府。至清中期,文都千戶府遷至現址以後,文都城被廢棄,但是城牆及護城河等至今儲存完整,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文都城作為元代遺留的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朵思麻宣慰司主要歷史人物,該古城修建者帝師八思巴之弟本欽·益西迥乃迎娶唃廝囉後裔朵康瑪為妻,生了阿丹和米根洛桑。元世祖忽必烈封阿丹為必裡萬戶長,迎娶忽必烈之子云南王忽哥赤公主霍爾莫為妻,生了白瑪堅贊等“阿丹七子”。米根洛桑封為藏北索德部落首領。本欽·益西迥乃圓寂後,元世祖和帝師八思巴在公元1275年封阿丹為朵思麻本欽世襲。本欽·阿丹世襲後裔第二十一代文都千戶堯西·古公才旦迎娶堯西·索朗卓瑪為妻,並於1938年正月三日在文都千戶府誕育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宗教領袖十世班禪大師。
朵思麻宣慰使本欽·益西迥乃後裔十世班禪大師和父母親在一起
文都古城,經歷了幾百年歲月風霜的磨礪,依然以一副清晰的骨骼輪廓默然佇立,彷彿一位靜觀歷史的老者,見證著滄海桑田的更迭興替,也鐫刻了青藏大地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印記。
如今,它以無聲的語言,帶我們回望那曾經的輝煌,也呼喚著進一步的保護……
(本文撰稿: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藏學歷史專家陳慶英,清華大學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考古專家崔光海,青海省地方誌辦總編輯、地方誌專家謝佐,蒙古族科學史與遊牧文明研究院院長、蒙元專家旺其格,大世界吉尼斯佛學特聘專家噶爾哇·阿旺桑波。)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