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近日,畢馬威中國汽車產業審計服務主管合夥人徐侃瓴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金融市場大有可為。隨著數字化轉型深入,未來在“乘用車+商用車”的市場環境中,金融能夠提供助力,賦能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和中國的銷量首次超越100萬輛。此外,在過去一年,越來越多主機廠已著手開展以全電動化為目標的大規模轉型。可以說,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汽車產業重要戰略方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專屬保險已結束徵求意見,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即將面世。對此,徐侃瓴認為,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的出臺體現了國家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的政策力度。
“據我們觀察,消費者還是會青睞使用金融槓桿進行新能源汽車首次購買。目前市場上的汽車保有量大概為2000多萬輛,假如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一年就是200萬輛。根據國家政策,其中20%也就是40萬輛必須是新能源車。對金融機構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徐侃瓴告訴記者。
不過,產品和服務同質化是當下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金融市場的一大問題。徐侃瓴指出,如果要獲得更多有信貸需求的客戶的青睞,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必須要設計定製化的金融產品,並針對消費者需求提供更有痛點的服務。他建議機構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收入結構的消費者設計不同的產品,同時儘量提供一站式服務。
“金融機構也可直接和整機廠合作。目前,大部分整機廠都設有金融事業部,但對消費者的金融服務不是整機廠的金融事業部直接提供,他們會對外合作,這必然要金融機構的參與。”徐侃瓴進一步稱,“像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整機廠對金融機構的訴求就是要服務好客戶。這些整機廠把客人介紹給金融機構時,是希望金融機構能夠提供專屬化、定製的服務。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想要與整機廠直接合作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要有設計專屬化產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