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呂娜 編譯
在生育率持續下降和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的雙重因素推動下,全球60歲及以上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長,估計到2050年將超過16億。老齡化正在世界範圍內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國政府、企業、健康衛生機構等都需要為此提前做好準備。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多項新興技術應用,如護理機器人、自動駕駛、可穿戴健康裝置、智慧家居等,對解決老齡化所帶來的健康、居家養老、社會參與、照顧者負擔等嚴峻挑戰都能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建設適老型社會的重要工具。然而,如果人工智慧系統在設計和部署時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質考慮不充分,或者對各類潛在隱患防範不足,其損害又將是嚴重和難以逆轉的。如何提供恰當、體貼又高水準的數字支援是老齡社會與數字時代共同面臨的重要命題。
今年8月,世界經濟論壇官網釋出了由美國克萊姆森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理查德·白(Richard Pak)和美國老齡化協會副總裁蓮娜·克拉克-雪莉(Leanne Clark-Shirley)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人工智慧適老技術應用的設計準則》(Desig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for Older Adults),圍繞數字適老、數字包容等問題,提出了若干在規劃和發展人工智慧適老型應用時需要遵循的關鍵準則和設計要點,或可為各國謀劃解決上述問題提供路徑參考。
查德·白(Richard Pak)和蓮娜·克拉克-雪莉(Leanne Clark-Shirley)認為,老年人因為生理上的衰老和疾病,實際上是當今社會中最需要數字服務的人。保護老年人要以尊重和正視其生命價值、激發生命活力為前提,幫助他們融入數字生活,享有數字福祉。針對人工智慧適老型應用,兩位作者進一步提出了14條具體應用設計準則,分別對應科技向善、平衡自主性與安全性、隱私保護、防範過度依賴人工智等重要價值取向。
以同理心扶持老年人,踐行“科技向善”
一、主動向老年人闡明人工智慧的潛在好處
研發機構在規劃相關應用的初期階段,就應當明確闡釋人工智慧將如何惠及老年人,能幫助他們解決哪些問題,同時提前評估可能出現的負面結果,制定相應預案。
二、實施以老年人為中心的設計過程
從早期的概念提出到後期的系統部署,整個應用開發過程中都應邀請老年人及其利益相關者提供反饋,以瞭解真實的需求和關注點。
三、將老年人資料納入人工智慧資料集
確保老年人資料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訓練和測試模型中得到體現。建立能夠反映老年人口多樣性(包含年齡、性別、血統、殘疾等特徵)的資料集,以確保技術應用真正適應老年人的需要。
支援老年人使用數字技術的自主性,同時確保資料與資訊保安
四、注重數字包容性
老年人是一個多樣化的群體,擁有不同的身體健康狀況和認知能力。在人工智慧應用開發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來自不同地域和處於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老年人的特性,設計適應面更廣、更具包容性的數字應用。
五、照顧殘疾老年人口
除了遵守常見的無障礙標準外,從有身體殘疾的老年人那裡獲得反饋對於確保人工智慧系統的功效符合預期至關重要。
六、將欺騙風險降到最低
如果使用聽起來像人的聲音與老年人互動,就必須及時向老年人披露它是合成的聲音,以儘量減少欺騙帶來的有害後果。
七、制定合適的評估標準
對人工智慧應用進行適時評估和改進對提升老年人的使用滿意度至關重要。制定具體評估標準時應考慮技術對生活質量、孤獨感和幸福感的影響程度。
嚴格保護老年人隱私
八、採取有效的隱私保護方法
保護隱私的具體方法至少應包括:1)只收集絕對需要的資料;2)規範資料儲存和及時刪除不再需要的資料;3) 如果可視系統在家庭中使用,應恰當考慮放置的具體位置,兼顧安全;4)界定可以訪問資料的人員範圍;5)為老年人提供保護隱私的使用者設定選項。
九、及時披露被收集的資料
由於老年人並不總是瞭解人工智慧技術的全部功能以及他們的資料是如何被使用,及時披露被收集的資料,消解老年人的擔憂就顯得至關重要。
十、獲得老年人的知情同意
設計人工智慧系統應該確保納入幫助老年人做出知情同意決定的設定選項。這既是一系列資料收集場景的法律要求,也是建立使用者信任的關鍵所在。
十一、防止資料濫用
對老年人的所有個人資訊都應透過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加以保護,以防止資訊被惡意竊取和濫用。
防範老年人對人工智慧產生過度依賴
十二、為適當的信任而設計
人工智慧系統無法完全消除出錯的機率。當老年人在高風險場景下使用人工智慧時,系統出錯的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因此,設計時需要讓老年人理解人工智慧的運作機理,對系統的可靠性形成適當預期,建立適當信任。
十三、清楚展示人工智慧的能力與侷限性
老年人有可能對人工智慧系統懷有過高期望。當系統能力無法滿足這些期望時,就會出現不適當的使用,並導致意外的後果。因此,系統開發者需要向用戶清楚展示系統的功能優勢與侷限性。
十四、避免老年人形成對人工智慧的過度依賴
過度依賴護理機器人,甚至將其作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替代品,會損害老年人的幸福感。因此,系統的設計應兼顧老年人的感情需求和服務需要,讓機器人更多承擔勞動密集型的任務,以使人類護理人員更加專注於對老年人護理。
鑑於科技發展的速度不會放慢,但所有人都會變老,如何設計適應老年人需要並提供適當保護的數字應用,既是社會責任,也是商業機遇。兩位作者因此強調,設計適老型人工智慧應用需要來自政府、社會、技術及企業界的深度協同,一方面要設法解決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又要構建一個能夠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良性治理框架,並對老年人進行數字賦能,實現可持續的數字包容。
責任編輯:吳英燕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