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厭改,好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即便是寫作高手的文章也不都是一揮而就的。修改,是作過程中一個是很重要的部分。
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也都會在修改上下功夫。
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是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把這部經典帶到了人們面前。
魯迅先生也說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而我以前,很不重視修改這個環節,總是慌慌張張把文章一寫完,就發到朋友圈,或者是平臺上了。
記得有一次,文章發過去不到三分鐘,有一個網友給我發了一條評論:你好好看看,好多地方都不通順。
我開啟一看,複製貼上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弄亂了,文章後半部分一踏糊塗,我趕緊刪了,可當時已有好多朋友看到了,我自己也覺得怪丟人,從那以後,我才開始重視修改。
今天聽了弘丹老師的課,我更加認識到了修改的重要性,同時也有了修改的思路:
修改時,要先整體後區域性,我們要有全域性觀,在主題的框架下選材寫作,這樣可以避免跑題,接下來再從細節入手,打磨區域性,使文章更吸引人。
具體修改起來有五個步聚:
一、檢查文章的主題是否明確
一篇文章一個主題,我們要圍繞這個主題去寫作,不能什麼都想寫,什麼都想說,結果是什麼都沒寫清楚,什麼都沒說明白,讀者也不知道你寫的是什麼。
二、檢查文章的觀點能否說明主題
我們的觀點就是用來佐證主題的,所以觀點要和主題緊密相連,如果觀點偏離主題了,就要果斷修改,哪怕這段文字寫得再好,也要忍痛割愛。
三、檢查所選擇的材料能否說明觀點
我們寫作時所選擇的材料,其實就是論據,是用這些事實案例來證明我們觀點的,如果你選的案例,說明不了這個觀點那就要換。
比如我們要寫一篇小學生養成好習慣的文章,你寫的故事,是一個孩子透過考學改變了命運,就算這個故事有多勵志,有多感人,放在這裡也不合適。
四、檢查文章的邏輯性是否清晰
我現在的寫作,大都是自由寫作,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所以,有時寫完的初稿,會比較散,甚至還會邏輯不清,詳略不當。
所以在修改時,要認真調整文章的邏輯順序,避免出現前言不搭後語,前後不連貫這樣的現象。
五、檢查文章的標題是否有吸引力
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一個好的標題,能夠提升文章的開啟率,相反,如果標題不吸引人,哪怕內容寫的再好,也沒有人願意開啟看。所以,一定要在標題上多下功夫。
這五個步驟修改完之後,我們還要在文章的語言上潤色,這就是細節了。
我們可以出聲朗讀自己的文章,一邊朗讀,一邊修改。
關於語言文字,我覺得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句子通順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句子都寫不通,讀者就讀不懂你寫的東西。
沒有語病 語病的種類有很多,這就需要平時多加練習,也可以多閱讀,多積累,增加自己的語感。
不能羅嗦 這也是很多初學寫作者的通病,總是害怕一句話說不清楚,我們要儘量讓語言簡潔,用最少的話,表達最完整的意思。
減少口語 寫作時,最好用書面語,要文一點。
總之,寫好一篇文章,修改是非常必要的,就好像我們女人出門前要化妝一樣,修改,也是在給我們的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回頭率。
修改是一個很折磨人的過整,需要反覆推敲,認真打磨,一字一字去咬去嚼,但是回頭想想,那些大作家們還能如此這般不厭其煩的去反覆修改,何況我們這些初學者?我們更要用一顆謙卑的心,嚴謹的態度來對待。
寫作,就是一個沉澱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學習、去實踐、去打磨、去修改,讓自己的文章不斷進階,我們才有機會朝著寫作精進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