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選》第三卷的《整頓黨的作風》中說到:“學風有些不正,就是說有主觀主義的毛病。”而正學風主要是要做到“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證明”。
而怎麼樣才能做到呢?其實細究“馬克思研究商品”、“主觀主義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範例,我們能知道:做到勤究事物的底層邏輯關係,就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大染坊》這部戲中,我最感興趣的片段是“三言御倭,一炮巡河”那段。陳壽亭就是牢牢把握住藤井用東三省高利潤做補貼,在山東低價傾銷佔領市場這個底層邏輯,直接收“漢奸廠”的所有低價布,然後在傾銷到東三省高價布銷售的區域。讓藤井知難而退。最最厲害的是陳壽亭還十分清楚當時時政---國家積弱,為了保護相關人的人生安全,像藤井擺明自己的計劃,而不是真的去實施。就有了後來趙東俊的評價:這書不看讀多少,得看什麼人讀!也有了盧老爺子的“一字不識通六經”的評價!
而陳壽亭的綜合素質卻是來源張店的說評書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把握對每個事物必須勤究內在的底層邏輯關係,並總結出經驗,再到實際中應用去檢驗。這也是《毛選》關於正學風的主要內容。
我們再想一想《明朝那些事》一書推崇的“神人”--王陽明,他的“格物致知”不就也是這個道理嗎?只是開始沒有找到方法的時候,‘抱著’竹子一頓猛‘格’。現在如果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邏輯思維的養成!
前幾天,跟女兒一起看她數學作業時,有這麼一道題“24個同樣的正方體的小盒子,疊放到一起拼成長方體,求最小表面積”。我看女兒把很多種拼成長方體的方式,然後一個個去計算,找到最小的那種。當時,我就想這個怎麼樣去確定某種擺放方式是會最小面積呢?
既然是疊放到一起,如果我疊放的時候我讓覆蓋起來的小正方體的面最多的情況下,那不就會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最小嗎?按這個方式,就能一下找到最合適的疊加方式。
事後,我就想女兒可能更需要的是這個解題的思路,即這個邏輯思維過程。從此我就對我女兒在數學上的要求改變了:著重訓練邏輯思維,每道題可以不計算出來,但是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述出來,可以減少數量。
其實,“學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種困局,這麼看來也是很容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