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朱熹曾說:“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這就是說,讀書是求生之路,而刻苦銘心的閱讀則是人生的一筆巨大財富。從民國走來的大師們大都經歷過這種苦讀實踐,也有著各自的讀書方法。
梁啟超:三步讀書法。梁啟超提出讀書要有三個步驟:鳥瞰、解剖、會通。鳥瞰,就是指快速粗略的閱讀,瀏覽書的序言、目錄、標題、重點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這本書;解剖,對於重點部分可以反覆閱讀,理解文章的含義並得出一些自己的感悟;會通,也就是“融會貫通”,輸出自己的想法。
胡適:四到讀書法。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不走神,每個字都不放過;口到,遇到好文章要念出來,用感官強化記憶;心到,注意力要集中,讀完要思考;手到,動手記筆記,記筆記不是抄書,而是寫下自己的感悟。
魯迅:閱讀十法。一泛覽:讀書範圍要廣博,多讀。二硬看:要有死磕的態度,決心搞清問題。三專精:要有自己深入的領域。四活讀:靈活運用知識,結合自己的實際學以致用。五參讀:多讀傳記、回憶錄,瞭解別人的人生。六設問:帶著問題讀書,多問為什麼。七跳讀:碰到不理解的先跳躍,結合前後文之後可能就會有答案。八背書:看到好的文章、段落、句子要背下來。九剪報:把知識點剪下來歸納,方便隨時查閱。十重讀:經常回望曾經讀過的好書。
錢鍾書:勤做筆記。錢鍾書的博學在於博覽。他閱讀書籍所寫的札記,用汗牛充棟形容毫不誇張。寫學術鉅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據夫人楊絳說,錢鍾書做筆記很費時間,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錢鍾書自己也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還說最精彩的句子,往往要讀幾遍之後,才能發現。這種科學的讀書方法,不僅使錢鍾書成為一代學術泰斗,更為後世的學者指出了正確的成功之路。
陳寅恪:讀原典。陳寅恪將書分為三類:最低限度的讀物、進一步學習的讀物、深入研究的讀物。尤其是第一類,必讀,從中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識。無論好惡,《詩經》《尚書》乃人人必讀之書,它們是我們先民智慧的結晶。讀原典,是陳寅恪讀書的訣竅,因為原典有原創性和基礎性,是一門學科的入門書。他曾說:“中國真正的原籍經典(原典)也只不過一百多部,其餘的書都是在這些書的基礎上互為引述參照而已。”讀原典,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讀書策略。
錢穆:須全讀。據說錢穆9歲能背誦《三國演義》。上世紀80年代,錢穆的孫女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寫信向祖父請教讀書問題,錢穆回信說:“《論語》外,須誦《孟子》、《大學》、《中庸》與《四書章句集註》為主。《莊子》外,須誦《老子》。四書與老莊外,該讀《史記》,須全讀不宜選讀,遇不易解處,約略讀過,遇能解又愛讀處,則仍須反覆多讀,仍盼能背誦……”要求孫女全讀、背誦,作為史學大師的爺爺自然更能背誦,能把《史記》背誦下來,讓人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