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題破山寺後禪院
作者:常建
正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註釋:
萬籟:各種聲音。籟,本為古代一種管樂器,三孔。後泛指聲音。
譯文:
清晨步入古老的寺院,旭日映照高高的樹林。
小路通向幽深的處所,花木守護禪室的僻靜。
小鳥在山林怡然自樂,潭影似人心空靈晶瑩。
各種聲音都歸入空寂,只有鐘磬聲徐徐延伸。
題解:
常建(生卒年不詳),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與王昌齡同榜進士,曾任盱眙(今江蘇盱眙)尉。天寶末隱居於鄂渚(今湖北省鄂城縣境)。據《唐才子傳》,常建“仕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遁之志”。常建之詩多寫山水田園風光,詩風與王孟派相近。《河嶽英靈集》以其詩置卷首,並評曰:“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全唐詩》存其詩1卷。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縣虞山北。
賞析:
常建此詩作於仕途失意、遊歷興福寺之時,此次遊歷,彷彿給他的靈魂作了一次洗禮,詩歌描繪了一個清麗而充滿幽趣的境界。
一輪初日照古寺,既是寫景,也象徵著一種常新的力量賦予古寺勃勃生機。小徑曲折、幽深,然而其盡頭卻有一番勝景:叢生的花木中深掩著禪房,這既寫出環境的幽美,又寫禪僧的胸次,同時表達出作者對這一出人意表境界的驚羨。
在這一境界中,山林景象,使鳥兒怡然自樂;深潭倒影,使滿腹經綸者萬念俱消。一切塵世的喧囂紛爭都歸平寂,天地間只有一陣陣淨化人心的悠揚的鐘磬聲。此詩於充滿色彩和生機的畫面中寓以禪悟,頗耐品味。
歐陽修曾極力稱道:“吾常喜誦常建詩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其語作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