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枯鑑》是十朝元老馮道寫的書,這位老人在五代十國這亂世當中,在混亂的朝廷之中,能夠做到宰相;並且歷經改朝換代,官場沉浮,最終能夠壽終正寢,活到72歲高齡,實在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估計這位老人回顧一生,在他所處的年代,在危國亂邦之中,感覺最難就是如何和小人相處,實屬不易,所以這本書就是圍繞“如何防範小人”來展開的。
下面來具體看看這位亂世不倒翁老人在《揣(chuāi)知卷》中的思想:
1.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
擁有智慧不要到處炫耀,你們看我多麼聰明,多麼了不起;這樣做往往自食其果;要麼使對手提前有了防禦,有了準備;要麼其他人看出你善於精明算計,紛紛遠離於你,省得哪天自己被算計。
三國楊修非要展現自己聰明,高人一等;甚至和老大曹操去比較,結果當然不吉利:
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楊修招呼大家把整盒酥吃了。
曹操問:為什麼這麼做?
楊修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啊,盒子上寫了“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違抗?
也就是楊修這傢伙兒,不打招呼,自以為聰明,把別人送給老闆的禮物,擅自拆掉吃了。
曹操攻打漢中,劉備因險拒守;久攻不下,想要回軍,又不忍心。
正好軍中請示口令,曹操便傳口令:雞肋。
下屬不知什麼意思。
楊修開始收拾自己行李,別人問:怎麼知道要出發了?
楊修說:雞肋這種東西,不吃扔了可惜;吃起來又沒什麼可吃的,這裡指的是漢中,所以大王要回軍了。
實在是閒得蛋疼,沒事兒老猜老大心思幹啥捏?自以為是地將資訊分享給大夥兒,你一口啊我一口;老大在你面前完全是光著的,好不害羞,太討厭了,不滅你滅誰。
2.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
置險難:時時身處險境,也就是居安思危,做好全身而退的策略,或者無可奈何之下的心理準備。
以絕念:降低對他人的期望,斷絕不可能實現的妄想;就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
3.君子惑(huò)於微,不惑於大
君子小事糊塗,大事講原則。
很多小的事情不要斤斤計較,讓讓算了,省得自己糟心。
但是碰到重大事情,哪怕付出很大代價,也應該遵守原則,守住做人底線。
魏晉名士劉伶(líng)就能過做到小事不計較,看似吃虧,實則把持了大原則:
劉伶曾在喝醉酒時與別人爭執,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揮拳要打。
劉伶緩緩地說:我瘦得像雞肋(lèi),不能讓你的拳頭打得舒服。
那人就笑著不打了。
看上去毫無面子,實際上佔到便宜了,明明打不過你,平白無故被你打一頓幹嘛。
234年,諸葛亮發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軍營前叫陣,辱罵,挑釁(xìn),但任憑你使勁花招,司馬懿巋(kuī)然不動,堅守不戰。
諸葛亮派人送套女人衣服給司馬懿,想著能刺激刺激他,然而司馬懿不上當,反而悠然自得地將女人服裝穿在自己身上,哈哈大笑;結果活活拖垮了諸葛亮大軍,病逝五丈原。
4.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
人心的秘密能揣(chuāi)測出來,別人忌諱之處就能解除了。
要和別人談一筆生意,對方有什麼述求,有什麼擔心的地方;你能夠了解,並且為他人答疑解惑,對方就放心了,就能夠和你達成一致。
司馬懿和諸葛亮軍隊對峙久了,底下將士紛紛請求出戰,沒辦法,只好將皮球踢給皇帝;當然他也知道皇帝能瞭解其意思。
司馬懿給魏明帝送上請戰書,明帝深知司馬懿的用意,立即派衛尉辛毗(pí)為軍師,持詔書到陣前,宣稱:皇帝有令,只准堅守,不準出戰。
蜀將姜維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司馬懿不會出戰了。
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諸葛亮早就知道司馬懿這麼做的用意,哪裡有將軍在外面打仗,千里之外去請示皇帝這仗怎麼打的,無非套路而已。
小人並不是某個時代特有的產物,而是生活中,工作中隨時隨地都會碰到的人才。
當然要心量廣大,不能見誰都不順眼,稍微不符合心意,就列為黑名單。
其次,才是防範小人,而最重要的明哲保身之道,就是既然惹不起,也要躲得起;儘量不要和小人鬥,一般來講,鬥不過小人;因為對方完全不講規則,你的心也不如對方厚黑,小人做些違背良心的事兒照樣吃得下,睡得著;你就不行了,徹夜難眠,所以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
曾國藩:一部《榮枯鑑》,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
最後,來看看《揣知》卷其餘文字: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懼,知心堪(kān)御。
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
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小人慮於近,不慮於遠。
設疑而惑,真偽可鑑(jiàn)焉;附貴而緣,殃禍可避焉。
結左右以觀情,無不知也;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