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公社裡,由於生產部門的分工,交換關係的增加,以及奴隸在生產上的使用,私有財產開始逐漸增長,而這也從一方面意味著原始公社已經開始分化解體。貧富分化的日益發展,使得少數人變成了富有者、剝削者、有權利者,而相應的,自然也就會產生被剝削者、被統治者。國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夏朝的傳說
《禮記》的禮運篇中說,在大禹的時代之前,人類的社會是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財產公有的大同社會,而大禹的時代則是一個財產公有轉變成為財產私有的時代,這樣的說法是很有見解的。
大禹發明了原始的灌溉工程,提高了生產力,並且還俘獲苗黎族來當奴隸,建築了城郭等,這一切都使得人們的財富開始私有並且受到了合理的保護。大禹死前雖然按照慣例推舉了益來作為繼承人,但大禹的兒子啟的勢力卻比益要強大,於是在大禹死後,啟便奪取了政權,也從此開創了傳子制度。
一種制度得以改變並且能夠實施下來,一定是因為經濟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但一種制度的改變面臨的,是舊傳統習慣的反抗,這股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啟奪位之後,由於這種反抗的力量存在,導致他的政權並不很穩固,於是他放棄了陽翟,西遷到了大夏,也就是汾澮流域,並且在山西安邑縣建都。在同姓的部落中,有扈氏在陝西鄠縣起兵反對啟的統治,結果最後被啟打敗,並且被罰做了牧奴。
之後,啟的兒子們也效仿他爭奪政權,為此,他把小兒子武觀放逐到了黃河西岸,之後武觀又反叛,他派彭壽帶兵去平定了叛亂。啟在世的時候非常喜歡酗酒、打獵和跳舞,在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卻比啟更荒唐。太康帶著家屬到洛水北岸去打獵,一去就是接連一百天。夷族的酋長后羿乘機利用夏朝人民對啟的怨恨造反奪取安邑,自己做了統治者,號稱有窮氏。但后羿在獲得統治權之後也越來越荒唐,沉湎於玩樂中,尤其喜歡打獵。最終,后羿被自己的親信寒浞用陰謀殺死。寒浞還將后羿煮熟,逼迫他的兒子吃,最後后羿的兒子被逼而自殺。寒浞繼承了后羿的妻妾和全部的家業。
這段傳說究竟真實性幾何我們無從知曉,但卻充分地說明了伴隨著私有財產制度而產生的,是富人的荒淫作樂以及窮人的勞苦災難。可以說,私有制的產生在當時社會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階級與剝削。
據說太康失勢之後,逃亡到了同姓部落斟,也就是河南鞏縣西南方,后羿滅了斟,扶植了仲康。後來仲康之子叛逃到了河南商丘縣,遭到了蠻族的襲擊,之後又逃往帝丘,也就是河北濮陽縣,依附同姓部落和昆吾等部落。寒浞攻打相併且殺了他。相的妻子從牆洞爬了出去,逃回了孃家有仍氏,生下兒子少康。少康在有仍氏做了牧官,後來又被寒浞追殺,逃到了舜的後裔有虞氏做了廚官。少康非常有才華,聯合了同姓部落,一起攻打寒浞,並且消滅了他。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少康奪回了太康所失去的地位,古史稱之為少康中興。
兩種制度長期爭鬥後,新制度戰勝了舊制度。傳子制度有了進一步的鞏固。
少康滅了寒浞之後,定都在大禹的舊都陽翟。少康的兒子杼則先是北渡黃河在河南濟源縣建都,之後又南渡在河南陳留縣附近的老丘建都。大概在帝洩的時候,蠻族才承認了啟所奪佔的帝位。到帝胤甲的時候,夏開始衰弱,退居到了西河,即河南洛陽到陝西華陰。帝皋的都城建在了澠池附近。而到帝桀的時候,則建都洛陽。當時,商已經在東方日漸強盛,最終滅亡了夏。
在戰國以前的記載中,從不稱大禹為夏禹,但是稱啟卻是夏啟。這種區別充分說明了兩個時代在歷史上不同的意義。私有財產制度在夏朝的發展確立了傳子制度的勝利,從而也導致原始社會制度的崩潰。
雖然傳說夏代的時候已經有銅器的存在,但並沒有實物來作為佐證。《竹書紀年》中說從大禹到夏桀一共歷經了471年,而《三統曆》則說是432年。
商朝的事蹟
湯是帝嚳的後裔契的子孫,傳說契的母親簡狄吞下燕卵從而生下了契。在堯舜時期,契居住在商丘,主要官職是掌管教育的。關於卵生的神話在各地分佈很廣,比如秦的祖先女修吞燕卵而生下了大業,高麗國的祖先朱蒙是從一顆大卵之中出生的,而清朝的祖先則是佛庫倫吞下神鵲銜來的紅果所生的,等等。
契到湯歷經了十四代,一共遷居了八次,過著遊牧生活。商的祖先們大多都以天象來作為名號,例如在湯以前的六代名號都用干支,即上甲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等,可以看出那個時候農業是非常進步的。
在湯攻滅夏朝之前,商已經是一個非常興旺的部落了。隨著商業的發展,交易的貨物也隨之而增加。夏早已經開始有了奴隸,故而推測商應該擁有比夏更多的奴隸來從事生產。從歷史發展程序來說,商比夏要發展快得多。
那個時候,祖先做出了一定的功德,後世才會舉行大規模的報祭來答謝。而商朝從上甲微到報丁四代都用報祭,可見商朝在長期的發展中,打下了非常強大的基礎。
夏桀是夏朝的最後一個君主。湯在討伐桀的誓詞中說,夏朝的國君過度剝削民眾,濫用很重的刑罰來驅使民眾服勞役。夏朝的臣民們開始罷工,並指著太陽咒罵說,你什麼時候才會滅亡啊,我情願跟你同歸於盡。於是,湯便想利用這個機會率領著自己的部下去討伐夏朝。但當時,湯的部下們卻說,夏桀暴虐並不幹他們的事,不想攻打夏朝。而湯強迫他的部下們說:“你們要是不聽我的命令,我就殺了你們,然後讓你們的妻子去做奴隸;但你們要是聽我的命令,我將大大賞賜你們。”這所謂賞賜,自然就是戰爭勝利的掠獲品了。
湯從商丘遷徙到居毫,也就是山東曹縣,為滅亡夏朝做準備。他任命伊尹為右相,任命仲虺為左相,一同伐夏。伊尹是湯的妻子陪嫁的“媵臣”,而仲虺則是夏車官奚仲的後代,居住在山東兗州南,是個舊部落的酋長。可以說伊尹和仲虺分別代表了當時的奴隸貴族兩個階級。
夏桀居住在洛陽,東邊有昆吾、韋和顧三個依附國。湯攻滅了韋、顧,戰勝了昆吾,並乘勢攻打桀。桀率領部下到鳴條,即河南陳留縣來應戰,士兵被湯打得潰散,桀不敢回洛陽,便逃去昆吾。於是湯將昆吾攻滅。此後桀又逃去南巢。
湯回到毫都之後,自封為武王。從第六代中丁到第十代陽甲,一共有九個王來爭奪王位,使得政治局面陷入混亂狀態。而每個國王都大興土木,貴族階層則奢侈貪汙,使得商朝陷入搖搖欲墜的局面。直到陽甲死後,陽甲的弟弟盤庚繼承帝位,商朝才開始有了轉機。盤庚試圖抑制一直以來貴族階層的惡習,從而緩和商的階級矛盾,便強迫貴族和民眾遷往殷。盤庚用茅草來建房屋,減輕對人民的剝削,史稱中興賢王。盤庚以後,商的別號為殷,但本名仍然是商。
盤庚一直傳到紂歷經七代十一王,其中只有武丁比較賢明,而其他的則全部都是昏君。紂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也是最為殘暴的國君,最後被周武王所攻滅。從湯到紂一共十七代三十王,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證。《竹書紀年》中說有496年,而有的書中則說有629年的。
商朝的生產
在夏朝的時候,世襲制替代了禪讓制,也就是說私有制開始破壞了公社制。而商的經濟發展比夏快,也就是說商的私有制在發展中進一步完成。繼原始公社之後興起的是奴隸佔有制度,而在中國,商朝正是奴隸制度佔主要地位的朝代。
甲骨文中,有臣、多臣、小臣、牧臣、臧、僕、奴、宰、奚、童、妾等字,都是作為奴隸的名稱。最高的官職叫做冢宰、太宰。冢宰是指管理奴隸的頭目,而國王就是最大的奴隸主。奴隸們參加生產和戰爭,而奴隸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壓迫和剝削奴隸。
在商朝,生產工具已經不是石制的而是金屬工具了。殷墟就發掘出了許多的銅器,有矢鏃、勾兵、矛、刀與鞘、斧與錛、觚、爵,以及各種銅範。可見,殷商時期並非石器時代,甚至還是青銅時代的末期。古埃及大約在公元前四千年前後才進入青銅器時期,而經過中王朝一直到新王朝的第十八王朝,即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後,在此期間,埃及建立了強盛的奴隸王國。而殷商既然已經進入了青銅器末期,則表示殷商完全能夠有能力建立起一個奴隸佔有制度的國家。
殷商時期,畜牧業的發展也達到了最後階段,此後所有的家畜,在殷商時期已經種類齊全,而且那個時候還將大象用於戰爭和生產。當時的人非常重視祭祀,在祭祀中的消費是很驚人的。
在那個時候,除了農業和畜牧業以外,手工業的種類也很繁多,並且分工很細。安陽殷墟就發現了在王宮的西北有石工和玉工場所,西南部則有骨工和銅工的場所。這四種工業中,銅工和骨工主要是製造兵器和禮器。而玉是貴重的貨幣,也是貴族的珍玩,石器則主要是藝術品。此外還有皮革、釀酒、舟車、土木、蠶桑、織錦、制裘和縫紉等工藝,也都可以在甲骨文中尋找到記錄。
商朝很早就有了商業。貝類是海濱的產物,而製造青銅的錫是從南方出產的,玉則是從西方運來。盤庚時代已經將貝類和玉石稱為寶貨,骨工製造的骨貝大概可以當成輔幣來用。而當時周公也允許殷商的臣民們牽著牛車到遠方進行貿易,這說明商業在商朝是有所發展的。
殷商的統治者們對奴隸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呢?奴隸是被抓獲的俘虜以及犯了罪的人。殷商時期,戰爭特別多,刑罰也特別重。統治階級利用重刑來壓迫平民當奴隸,同時鎮壓奴隸的反抗,用大批的奴隸來殉葬,祭祀也用人來作為祭品。在殷商時代,奴隸和牲畜在統治階級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是奴隸社會的通常現象。
商朝的制度與文化
商朝社會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兩個階級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既然有階級,自然也就有國家,周人將商稱為大邦或大國,可見,商無疑是一個國家的稱號。既然如此,實行奴隸制度的商朝自然擁有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從而導致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施嚴厲而殘酷的刑罰,以此來壓迫被統治階級,進而又導致矛盾的加劇。
夏朝是國家機構逐漸形成的朝代,而商朝則是國家機構已經完全成型的朝代。商朝的制度比夏朝要更為完善,但依然有一部分承襲了夏朝的制度。
夏和商在王位繼承上都是父子相繼,兄弟相繼是其中的例外,並不合乎常理。商湯的兒子大丁死得早,而孫子大甲還年幼,故而之後是大丁的弟弟外丙和中壬相繼繼位。中壬死後,王位仍然回到了大丁的兒子大甲手中。在湯之後,王位的傳承中,兄弟相繼的有十四個,而其中弟弟傳位給自己兒子的有六次,把王位還給兄長兒子的有三次,但還位給次兄兒子王位的卻一次也沒有。故而我們可以看出,商朝的王位繼承應是以長子繼任為主,而兄弟繼任為輔。但從中丁到武乙這段時期的九世之亂便是由於長兄的兒子和弟弟的兒子爭奪王位而引起的,於是從武乙到紂這期間,廢除了兄弟繼任的制度,最終確立了傳子制度。
商朝時期,國王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然而實際上,國王並不是只有一個配偶。國王的妻子生下的兒子是嫡子,擁有王位的繼承權。而妾所生的孩子則不具備王位繼承權。雖然庶子不具有王位繼承權,但某些庶子能夠擁有分封權。
鬼神在商朝有著莫大的權威性,國王也一樣。國王自稱為天子,而天下所有的土地和人民則都是上天賦予他的。國王死後會回到天上,而人民和奴隸們死了,也依然會是國王的人民和奴隸。盤庚就曾訓告民眾說:“你們不聽我的話,天上的先王就會發怒,說,你們為什麼不順從我的小孫子!而你們的祖先,則都要請求先王,降下懲罰,把你們都殺絕,不留種子!”這便是當時鬼神的妙用,國王隨意殺人,還可以說是那人的祖先自己請求給他降罪的。人民在地上反抗,不能逃過上天降下的懲罰,活著是奴隸,死後也依然是奴隸。倒不如忍受著痛苦,免得死後更是不得安寧。正是這樣的認知,壓迫了民眾的思想,讓廣大民眾甘於忍受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榨。
商代的祭祀種類繁多,無論是祭祀鬼神,還是祭祀曾經的統治者,其祭品都十分豐富,連虛無的鬼神和死去的統治者都能受到這樣的待遇,更何況活著的統治者?統治者們大都窮奢極欲,絲毫不顧廣大民眾的生死。在商朝,卜筮是用來傳達鬼神旨意的,而國王的大小事件,都要透過卜筮來詢問鬼神,得到指示以後,就沒有人敢反抗他。所以,紂才仗著自己是“天命所歸”,說:“我生不有命在天?”故而紂並不懼怕周國的攻打。但周人不一樣,他們信天命,卻認為“惟命不於常”,並最終把商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