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當然那時候還不叫解放軍)經過22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國民黨,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國防事業也進行了擴充,在原有的步兵、騎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兵種,後來歷經多次風風雨雨,一些兵種最終被裁撤掉,成為歷史。今天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新中國成立時建立的八大兵種以及首任司令員在建國後的成就。
1、空軍——首任司令員為劉亞樓上將
1949年7月26日,中央軍委決定以四野第14兵團機關和軍委航空局合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被任命為空軍司令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自上任之時開始,劉亞樓便為了中國空軍的建設嘔心瀝血。
朝鮮戰爭爆發後,成立不久的中國空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空軍,入朝參戰,年輕的中國空軍與美軍在朝鮮展開了殊死搏鬥。原空軍司令員王海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率領他所在的空軍大隊,與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敵機29架,本人擊落敵機9架。因功勳卓著,該大隊後來被命名為“王海大隊”。
中國空軍
朝鮮戰爭之後,中國空軍經過70餘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維護國家主權的一支強勁的力量。首任司令員劉亞樓,自上任之時起就為建設中國空軍付出了全部精力,他在空軍司令員任上幹了16年,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空軍在建國初期就成立了29所航空院校,培養了大批的空軍力量,使其成為相當規模的軍事力量。1955年劉亞樓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劉亞樓在上海逝世,享年55歲。
劉亞樓上將
劉亞樓上將的葬禮堪比國葬,雖是上將卻享受了元帥級別的待遇,追悼會那天,北京數十萬軍民自發前往中山公園弔唁,中央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同志悉數出席,林彪親自主持,羅瑞卿致悼詞。不過對國家做出大貢獻的人物,如此葬禮規格也是應該的。
2、海軍——首任司令員為蕭勁光大將
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蕭勁光被任命為海軍首任司令員。與劉亞樓這位空軍司令員暈機一樣,蕭勁光這位海軍司令員暈船。
中國海軍成立之初,連像樣的軍艦都沒有,現有的也是來自於國民黨留下的艦隻,面對一窮二白如此虛弱的中國海軍現狀,在蕭勁光的帶領下,中國海軍慢慢地發展起來,在五六十年代,中國海軍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了發展“潛、飛、快”的方針,將潛水艇、陸基海軍航空兵以及快艇部隊作為發展的重點。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國產導彈核潛艇下水。
遼寧艦
經過70多年的發展,中國海軍已經發展成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小覷的一支軍事力量,如今已經有遼寧號和山東號兩艘航空母艦服役,未來中國的海軍還會更加強大。
海軍首任司令員蕭勁光在海軍司令任上幹了30年,被稱為“海軍終身司令員”。1955年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之後他還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1989年蕭勁光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他是十大將中最後逝世的一位,也是十大將中壽命最高的一位。
蕭勁光大將
3、裝甲兵——首任司令員為許光達大將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有了自己的裝甲部隊,不過當時的力量還十分薄弱,當時東北民主自治軍在瀋陽東郊馬家灣子成立東北坦克大隊,僅一輛坦克,30餘人。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現代化的裝甲部隊,1950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由許光達任司令員,1951年7月16日,摩托裝甲兵司令部改稱裝甲兵司令部。
裝甲兵
裝甲兵成立後,從蘇聯購買了首批10個坦克團的裝備用於訓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裝甲兵也入朝參戰,坦克第1團還發明瞭坦克炮間接射擊法。經過朝鮮戰爭的洗禮,到1955年,裝甲兵已經發展為3個坦克師、1個機械化師、4個獨立坦克團、48個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共有3030輛蘇制坦克及自行火炮的強大裝甲力量。1982年9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將裝甲兵領導機關改為總參裝甲兵部,1985年,又將獨立裝甲兵以坦克師和旅的編制配屬新組建的集團軍,裝甲兵作為單獨的一個軍種的歷史也就此結束。
許光達大將
首任司令員許光達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9年9月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許光達領導裝甲兵部隊發展壯大,成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骨幹力量。1969年,被林彪和四人幫折磨達一年之久後,許光達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4、炮兵——首任司令員為陳錫聯上將
1950年8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領導機關,統一領導全軍炮兵部隊的建設,有“小鋼炮”之稱的二野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被任命為首任炮兵司令員,炮兵成立後,相關的院校和科研機構也相繼成立。
炮兵
到1953年底,全軍預備炮兵已達23個師(含火箭炮2個師、高炮6個師)88個團和22個獨立營;共組建軍、師屬炮兵團109個,戰防炮營、高炮營各數十個,加上團、營屬炮兵分隊及機關、院校,全部兵力共計30餘萬人。1953年的金城反擊戰就是中國炮兵實力的體現。
1982年,炮兵領導機關改為總參謀部炮兵部,作為總參謀部主管全軍炮兵軍事工作的業務部門。1985年除保留部分炮兵部隊作為預備炮兵外,其餘大部分與隊屬炮兵統一整編為集團軍和步兵師的隊屬炮兵。
陳錫聯上將
首任司令員陳錫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他有先後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甚至還一度代替葉帥主持全軍的日常工作。1999年,陳錫聯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5、防空兵——首任司令員為周士第上將
1950年9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部成立,周士第被任命為防空軍首任司令員,當時防空軍還是作為陸軍的一個軍種來建設。1955年防空軍脫離陸軍,上升為一個獨立的軍種來建設,由楊成武出任防空軍司令員,1957年5月,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僅存在了7年。
周士第上將
首任司令員周士第資歷頗深,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為新中國的防空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到1953年7月,防空部隊擁有2個高射炮師,3個高射炮團,8個獨立高射炮營,4個探照燈團,1個雷達團,8個雷達營,17個對空監視團,建立了高階防空學校、高射炮學校、防空學校、雷達學校、技術學校等5所學校,培訓總人數10餘萬人。1979年周士第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6、工程兵——首任司令員為陳士榘上將
1950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工兵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到1952年12月,全軍已組建28個工兵團,總兵力達7萬餘人,同年陳士榘被任命為工程兵司令員,在他的領導下,工程兵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82年8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領導機構改為總參謀部工程兵部,在總參謀部領導下負責管理全軍工程兵的軍事工作。
陳士榘上將
首任司令員陳士榘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8年,陳士榘兼任工程兵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與領導國防工程和導彈、原子彈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圓滿完成兩彈基地工程任務,為中國導彈、原子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95年陳士榘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7、鐵道兵——首任司令員為王震上將
1954年3月5日,鐵道兵領導機關正式成立,由王震出任鐵道兵首任司令員兼政委,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下轄10個鐵道兵師、1個橋樑獨立團、1所鐵道兵學校和2所文化速成中學,共8萬人。此後,鐵道兵部隊幾經擴編和整編,人數最多時達51餘萬人。
王震上將
鐵道兵為新中國的鐵路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鷹廈鐵路、成昆鐵路、貴昆鐵路、襄渝鐵路、東北林區鐵路、新疆南疆鐵路、青藏鐵路和北京地鐵工程等都是由鐵道兵完成的,1983年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結束了它的歷史。鐵道兵從成立到併入鐵道部的35年間,有8000多名官兵為鐵路建設獻出了生命。
首任司令員王震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93年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
8、公安軍——首任司令員為羅瑞卿大將
195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成立,由羅瑞卿出任公安軍司令員,但它僅存在了兩年,1957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及其領導機關被撤銷,公安軍內衛、邊防部隊分別交所在省軍區領導指揮;專區、縣的公安部隊交地方政府公安機關改編為人民警察。
羅瑞卿大將
羅瑞卿司令員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建國後先後擔任公安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1978年逝世,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