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清史的專家馮爾康等人,用了這樣一句話“富貴閒人豈逍遙,爭奪儲位惱煞人。”來總結雍親王胤禛歷經45年的皇子生涯,貼切生動。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雍親王胤禛生於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是四皇子。他與眾多兄弟爭奪儲位採取一個更加隱蔽的辦法,就是靠“裝”。
本來胤禛的兄弟們個個精明強幹,個個野心勃勃。威望功勞都沒有優勢的雍親王胤禛硬是裝出了“天下第一閒人”的模樣。
他的“裝”讓他的兄弟們放下了對他的戒備心,少了許多的麻煩事。
胤禛年輕時,就與佛教結下不結之緣。平日裡參禪禮佛,吟詩作賦。像:“千載勳名身外影,百歲榮辱鏡中花。”詩句,就表現了幾分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他與僧侶過從甚密,宣揚自己恬淡無務,就是把自己隱藏在其他皇子攻擊之外的一種有效手段。
他的“裝”也讓康熙對他另眼相看。乖巧聽話也讓康熙感到心裡很舒服。
雖然說康熙比較開明,他主張讓成年皇子參與朝政帶兵打仗。但兒子們外露野心,如狼似虎,這也讓康熙如芒刺在背。只有胤禛時常關心父親身體。在康熙生病時,胤禛擇醫問藥,試孝侍君。年齡大了總是渴望一些親情,怎能不讓康熙對他這個皇子有好感呢?
胤禛這恬靜清活,與世無爭的裝扮,既使能矇騙許多對手,但在他自己心裡明白他要什麼。也明白自己並不是父親最看重的皇位繼承人。
於是他不得不拿自己的兒子弘曆(乾隆皇帝)這一籌碼來加重自己的份量。真可謂是處心積慮費盡心機。
從命相而論,乾隆皇帝的八字出奇的好。而康熙是怎麼知道的呢?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來聽聽。
康熙六十年,乾隆十一歲。隨父親到避暑山莊,在廊下背誦經書,無一漏字,當時康熙近侍皆在旁環聽,都很驚奇。其實胤禛早就有讓兒子隨侍康熙讀書的願望。
等到第二年三月,在牡丹臺弘曆第一次拜見自己的皇祖康熙時因其靈秀、聰慧和知禮首先贏得了康熙皇帝的喜愛,進而也使得胤禛有機會將弘曆的好八字進呈給康熙看。
也許正是因為康熙皇帝看了弘曆(乾隆皇帝)的好八字之後,竟然就真的在心裡決定將皇位傳給雍正。
雍正的“裝”成就了他,而進退有度,攻守有節的表現,才是他贏得君心的關鍵所在。以康熙皇帝的英明,當然會明白其中的緣故。
也許正是這種不急躁、不懈怠、能耐得住寂寞,能受得了打磨的行事作風,才是成就大事的必備品格。
有時候高人和庸人們的區別在於,能不能拎得清自己的斤兩,明白自己的處境。實力不足的時候,可以向雍正學習。不抬高自己,不著急出頭,更不要停止做事。
不過對雍正來說,他繼承皇位正如他自己所說是一件“大苦”之事。在位13年,他緊鑼密鼓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勵精圖治,取得了諸多功績。儘管後世對此頗多爭議,但他還算盡心盡力做好了一個皇帝。康乾盛世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怎麼說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在裡面。
這真是:韜光養晦四十五年儲君夢,一朝即位橫添多少“大苦”事!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