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50歲的時候,在巡遊過程中突然暴病而亡,由於他生前沒有立太子,所以讓趙高和胡亥鑽了空子,沙丘密謀得逞,胡亥被立為秦二世。就像他名字的諧音“胡害”一樣,秦二世上臺以後在趙高的攛掇下胡作非為,好端端的大秦江山就斷送在這兩個卑劣陰險的小人之手。讓無數人為之扼腕嘆息。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為什麼不早早地立好太子呢?要知道,他已經稱王27年稱帝10年了。
在秦國的歷史上,歷來有儘早確立太子的傳統。他爺爺幾乎是做了一輩子太子,而做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立好了嗣子,即他父親。換句話說,在秦昭王晚年,是把第二代(安國君),第三代(子楚),第四代(嬴政)繼承人都定好了的。嬴政13歲即位,在位37年,在這麼漫長的時間當中,為何不按照慣例儘早確立太子呢?
秦始皇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史留其名的兒子有四人,即長子扶蘇、公子高 、公子將閭、十八子胡亥,不是沒有繼承人呀。
有人認為秦始皇死的時候才49週歲,還很年輕,不著急立。這有點以今論古了,擱現在這歲數不算大,但在兩千年前的古代已經不算小了,就拿他的祖輩來說,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活了35歲,祖父孝文王53歲,再往上除了昭王壽數大74歲外,武王22歲,惠文王45歲,秦孝公43歲。可見始皇不但不能說年輕,說已進入暮年也未嘗不可。都這把老骨頭了,還不著急立太子,想什麼呢?
也有人說,他怕死,諱言死,立了太子就是承認自己要死。這明顯與他的實際做法相違背,他統一天下之後廢除了諡法,自己定尊號為始皇帝,以後為二世、三世、傳之萬世,怎麼諱言死了?大修驪山陵墓又說明什麼?人說那是在他初即帝位之時,還比較清醒,後來他就大肆追求長生,相信自己真的長生不老了。誠然,秦始皇是孜孜以求地追求長生,但當數次不得仙藥,不得見仙人之後,他對此事也早已懷疑,他覺得上了侯生、盧生等人的當了,所以才下令坑殺方士。
還有人說,秦始皇疑心極重,極不相信別人,就連自己的兒子也不信任,所以不立太子。其實也不盡然,秦始皇在滅楚之戰中,幾乎掃空國中,將六十萬甲士託付給王翦一人。說他有疑心可以,擱誰不疑心呢,將自己的刀把子塞別人手裡?但說他不信任人是不對的,他十分信任王翦,任憑王翦在前方按自己的主意行事,即便王翦長期按兵不動,也沒有隔空去亂指揮。反觀長平之戰中的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本來按照廉頗的打法,固守堡壘,以逸待勞,秦軍是很難突破防線的。然而趙王卻數次派人去責備廉頗,以為他怯懦。繼而又中了秦人的反間計,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結果讓秦軍趕盡殺絕。一對比就不難看出秦始皇用人到底是信任還是不信任。
更有傳言,說秦始皇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而五帝都是禪讓不搞世襲,所以自己也想效仿先賢,將來將帝位讓給一位賢人而不是自己的兒子。這種說法出於西漢劉向的一篇文章《說苑·至公》,說始皇有禪位的意思,讓群臣討論一下,禪讓和世襲,哪個好?博士七十人沒有敢說話的,最後一位姓鮑的把皇帝痛罵了一頓,說看看你的做法,簡直是桀紂之行,哪有一點德行比得上五帝呢,侈談什麼禪讓咧?始皇大慚,遂罷謀,無禪意也。
我覺得秦始皇久久不立太子,還是跟他的個性有關,始皇是位極度自信近乎自負狂妄的人,滅六國之前為了統一大業還能夠強制自己屈身待人,而一統天下之後,他再也不需要這樣做了,因此沒有一個人能進入他的法眼,他的兒子們,比起他來,自然是一個不如一個,他過分貪於權勢,不放心他們,猶豫,遲疑,捨不得……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