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優質的鋼材換無用的高爐渣,這種買賣值得做嗎?
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此時中國正進行重工業建設。為了緩和兩國緊張的關係,中國經常邀請日本來交流考察,而那時日本也剛好學習到了爐外精煉以及濺渣護爐等專利技術。
技術是有了,但是資源還是一片空白。當時日本聽聞我國四川省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便派遣考察團前往攀枝花市進行交流考察,但在考察的過程中,日本卻提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請求,他們希望可以用自己生產的優質鋼材來換取我們的高爐渣,那可是糧食都不充足的70年代啊,優質鋼材的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精明的日本為何會做這種虧本買賣呢?這件事後來被周恩來總理得知,周總理在深思熟慮過後,還是拒絕了這個誘人的買賣,因為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日本不可能花重金買一堆廢品回去,所以這些高爐渣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呢?
受到當時技術的限制,我們只能把所有的高爐渣儲存在庫房裡,直到我們把這些高爐渣的成分弄明白後,我們才慶幸周總理做的決定有多麼正確。
普通的高爐渣一般包括鍊鋼生鐵渣、鑄造生鐵渣、錳鐵礦渣等,這些爐渣一般都是在鍊鋼的過程中產生的含礦的固體廢物,並沒有什麼值錢的地方。為了做到廢物的迴圈利用,我們不是將它用來鋪路就是將其製作成建材。
[微風]攀枝花礦區豐富
但是從地理環境上看,攀枝花市身處川滇地區板塊活躍的地帶,板塊的運動使得攀枝花成了富含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的礦區,所以攀枝花當地排放的高爐渣含有許多稀有物質。透過利用二次提純技術,我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稀有物質不僅包括鈦和矽,甚至還有一些稀土材料。
我們都知道鈦元素被譽為“太空金屬”,如果將其和其他材料結合在一起,我們就可以把這種複合材料應用到航空領域、醫療領域甚至日常用品,比如鈦合金材料就是修復骨骼的絕佳人工材料。
而當其他材料加入矽元素後,就可以變得富有韌性、更易切割、更耐高溫,不論是在航天器材還是在軍事領域,我們都離不開它。
[微風]珍貴的稀土材料
最珍貴的當屬稀土材料了,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一種,它其實包含著17種金屬元素。1794年芬蘭化學家加多林發現了第一種稀有金屬元素釔,直到153年後也就是1947年,美國物理學家馬林斯克才在鈾廢料中分離出最後一種元素鉕,至此17個稀土元素才算被完全發現。
這些元素具有光電磁催化屬性,能夠提高絕大部分材料的效能,所以享有“工業維生素”的美名。可以說當今任何一個國家沒有稀土資源,就無法順利地發展軍事、農業、工業。
[微風]白雲鄂博礦區
而除了攀枝花,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也有一個著名的稀土礦床,它就是1927年我國地質學家丁道衡發現的白雲鄂博礦區,只是當時的北洋政府並沒有意識到這一礦區的重要性。直到1954年,我國才正式建立了包頭鋼鐵廠,並於1957年礦區被正式開採。
隨著礦區從最開始的16km擴大到32km,我們開採了包括鐵、鈮、錳在內的175種礦物。除此之外還獲得了十餘種新礦,更驚人的是,我國大約83%的稀土資源都分佈在白雲鄂博礦場。
只不過由於我們技術的落後,無法充分利用這些礦石,所以日本看似大方地向我們提出了用鋼換渣的請求,當然我們拒絕了。
[微風]稀土分離技術
但問題又來了,稀土是有了,可是因為其中15種元素性質相似而常常以礦石的形式出現,而我們沒有成熟的稀土冶煉技術,所以我們只能低價出售原礦,然後再以數十倍的價錢回購稀土元素,這也是我們的稀土賣出“白菜價”的主要原因。
直到上世紀80、90年代,在徐光憲院士的帶領下,我國終於研製出了稀土的分離提純技術。而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稀土全產業鏈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