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啊,老馮跟大家聊兩個問題:
問題一:“犬養”、“八格牙路”這些日語,是什麼意思?抗戰時期淪陷區百姓口中的“太君”,又是什麼來由?
問題二:哥倫布為什麼冒險出海、去發現新大陸?他真是為了人類的航海事業嗎?
全文長姿勢,開眼界,建議讀完。
1
我們都知道啊,日本人有姓“犬養”的,例如說,二戰之前的日本政治家犬養毅,還有他的兒子犬養健,以及,後來的日本共同社社長犬養康彥……等等。
日本政治家犬養毅
那麼試問,日本人為什麼要姓這麼“難聽”的姓呢?“犬養”是不是“狗娘養”的意思呢?
其實,不是。
原來啊,我們誤解日本人了。
原來日語有“動詞後置”的語法,例如說:
我是中國人,日語的語法是“我中國人是”。
再例如說:我喜歡足球,日語的語法是“我足球喜歡”。
同理,“犬養”在日語裡面,其實就是“養犬”的意思,它是把“養”這個動詞,放到後面去了。
對,犬養,就是養狗,在日本,姓犬養的人,祖宗是養狗專業戶,所以,子孫都姓犬養。
不是狗孃養的意思。而是養狗的意思。僅此而已。
好了,那麼日語裡面的“八格牙路”呢,它又是什麼意思?
其實,所謂“八格牙路”,其實是日語“baka yarō”的漢字音譯,但是,這個詞語在日文裡面的正式寫法,是這樣的:
寫法:馬鹿野郎
讀音:baka yarō
是的,日本文字“馬鹿野郎”,念baka yarō,它的意思是“笨蛋”、“混賬”,是日語裡面罵人的話。
日本報紙上的馬鹿野郎
那麼,日文為何用“馬鹿”二字,來指代“笨蛋”呢?
其實,就是源於我們中國古代,秦二世和趙高“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
是的,日本文化,受我中華文化影響頗深,我們的文化,深刻地影響了日本的語言文字。
好了,那麼說起我們在抗日影視作品裡經常聽到的“太君”一詞,又是什麼意思呢?
沒有標準答案。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至今也沒有標準答案。
我國在很古早的時候,有“太君”的叫法,例如楊令公的妻子“佘太君”,古時候指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官的夫人,但是,在抗戰時期,“太君”這個詞作為漢語,早已不常用了。
在抗戰歷史上,我國淪陷區的群眾,出於恐懼,確實曾經把日本鬼子叫做“太君”,但是,到底“太君”的叫法是如何來的?它是什麼意思?沒有標準答案。
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呢?
因為在戰爭期間,沒有人研究過這事,一個時代的事物,如果當時沒有人研究,時代一過,就很難溯源了。
打個比方,上海人管印度人叫“阿三”,為什麼叫“阿三”?因為當時沒有研究它的起源,所以,時間久了,源頭就再也查不清了,所以,沒有標準答案,相對較為合理的解釋是:“阿三”是上海話“阿sir”的諧音,因為當時印度人在上海有很多是當警察的,所以叫“阿sir”,上海話一發音,就是“阿三”。
不過,這只是推理,不是標準答案。
同理,戰時淪陷區百姓,為何管鬼子叫“太君”,由於當時沒有人追溯它的源頭,所以,我們今天也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老馮我為大家查閱了海量的歷史資料,至今為止,相對最為可信的解釋是這樣的:
“太君”應該是
日語“大人”的發音
是的,在日語裡面,“大人”兩個漢字的發音是daijin,和漢語“太君”的發音,相似度在90%以上,這個說法有很多佐證的資料,其中一則,是齋藤邦雄所著《陸軍步兵故事匯》裡面的一幅插圖,圖中有中國百姓喊日本兵“大人”的一幕,如下圖:
齋藤邦雄《陸軍步兵故事匯》插圖:中國百姓喊日本兵“大人”
我們從這一幕可以反推,從當年日本鬼子的耳中聽起來,中國人喊他們“太君”,日本兵聽起來,就是漢字“大人”的日語發音。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日語並不常用“大人”這個詞,那麼,當年的鬼子,為何接受中國人喊他們為“大人”(太君)呢?
這也是一個謎。
不過,事情很可能是這樣的: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透過翻譯(二鬼子、漢奸)的解釋,廣泛接受中國百姓喊他們為“大人”。因此,當時的翻譯(二鬼子、漢奸),教淪陷區的百姓,遷就日語的習慣,故意把“大人”讀成daijin,以迎合日本鬼子的聽覺習慣,久而久之,daijin(太君)這個“不中不日”的怪詞,就橫空出世了。
也就是說,“太君”(daijin)這個詞的產生,邏輯很可能是這樣的:
邏輯一:淪陷區百姓沿襲舊時代習慣,把所有當官的(包括日本鬼子)都喊“大人”。
邏輯二:翻譯(二鬼子、漢奸)向日軍解釋,“大人”是“長官”的意思,鬼子表示接受。
邏輯三:為了迎合日本鬼子,翻譯(二鬼子、漢奸)故意教淪陷區的百姓,把“大人”按照日式發音,讀成daijin。
邏輯四:淪陷區的老百姓不懂日語,也不懂daijin,他們依照自己的理解,認為daijin就是歷史演義書籍裡的“太君”。
老馮認為,這個解釋,應該是目前為止相對最為合理的解釋。
2
我們從小就知道,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然而,哥倫布為什麼要去發現新大陸?躺在家裡的沙發上看手機不香嗎?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出海遠航、去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
據說哥倫布是“為了人類航海事業”而出海遠航、發現新大陸,或者是“為了人類科學探索的偉大事業”,因而出海遠航。
這些假大空的說法,其實只適合對小朋友說,而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我們承認哥倫布為人類航海事業、人類的全球化程序,作出了客觀的貢獻,但,那並不是他的本意,那只是順帶的結果。
哥倫布航海路線圖
哥倫布冒著生命危險、出海遠航、發現美洲新大陸,是因為西班牙王室和哥倫布,簽署了一個“探索與發現”合同,合同約定:西班牙王室出資、派哥倫布出海遠航,探索海洋,對哥倫布發現、佔領、收穫的所有財富,包括土地、奴隸、動物、黃金、香料……西班牙王室分享90%,哥倫布提成10%,這,才是哥倫布冒著生命危險,出海遠航的主要動機和目的。
是的,你沒有看錯:
哥倫布其實是
殖民主義的開山鼻祖
是的,哥倫布,其實是西方殖民主義的鼻祖,哥倫布在1492年出海遠航,他的使命,是為西班牙王室,發現和開拓殖民地,發現和獲取黃金、香料等貴金屬、珍貴物產和一切財富。
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哥倫布
哥倫布當年的事,簡單地說,是這麼回事:
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是義大利人,出生於1451年,我們中國這邊是“大明帝國景泰二年”,也就是明代宗的時期。
哥倫布是個航海狂熱愛好者,他曾經遊說法國、英國、葡萄牙的國王,要求他們資助哥倫布出海遠航,哥倫布說,他知道一條新航線,可以很快到達印度和中國,可以為王室帶回來很多的黃金和香料,但是,法國、英國、葡萄牙的國王,要麼說哥倫布是瘋子,要麼說他是騙子,都沒有資助他。
那麼,當時的西班牙王室呢,因為戰爭的緣故,財政上出現了問題,於是,西班牙王室,對哥倫布的瘋狂計劃,產生了興趣,畢竟,死馬當活馬醫,能來錢的專案,不妨瞭解一下。
所以呢,哥倫布一直遊說西班牙的王室,要求資助他出海遠洋,為什麼?哥倫布說,他聽說了很多年,在大洋的彼岸,有一個富饒的國家,叫中國,此外,還有一個富饒的國家,叫印度,尤其是後者(印度),是盛產黃金和香料的國度,不但如此,浩瀚的大洋上,一定還有很多尚未被人發現、尚未被人佔領的土地,因此,只要王室出資、資助我哥倫布出海遠航,那麼,我一定能為王室,帶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收穫。
那麼在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王室和哥倫布簽了一個合同,合同約定:由西班牙王室出資、資助哥倫布出海遠航,這次遠航發現的、佔領的、獲取的所有土地和財富,哥倫布提成10%,於是,躊躇滿志的哥倫布,就這樣出發了。
不過,哥倫布雖然發現了美洲大陸,但是,哥倫布當時對美洲大陸,產生了誤會,他誤以為那個是印度,所以,他把他在美洲大陸上看到的印第安人,稱為“印度人”(Indios,西班牙語的“印度人”)。
描寫哥倫布和印第安人打交道的畫
順帶說一下,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英語裡面,“印第安人”和“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都是“Indian”,這個誤會就是來自於哥倫布,後來英語國家的人為了區分,在“印第安人”之前加了個“American”,變成“American Indian”,直譯為“美洲印度人”,這就是來由。
哥倫布在發現美洲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很霸道的事情,例如,1493年,哥倫布從美洲捕捉了一些印度安人,強行押上船,運回西班牙,販賣為奴,同時,哥倫布在美洲建立西班牙殖民據點,勒索當地的印第安人,每個印第安人,都要向哥倫布的船隊,交出若干的黃金,否則就揍你,有時,哥倫布的船隊,用武力驅使印第安人,到哥倫布發現的金礦上去挖礦。
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殖民者的典型行為。
哥倫布發現美洲,為歐洲人開啟了殖民美洲的大門,對印第安人來講,其實就是歐洲人侵略和殖民美洲大陸的開始,而西班牙殖民美洲,又是歐洲人殖民全球風氣的開始,所以,我們說,哥倫布是公認的,西方殖民主義的開山鼻祖,這個說法,是基本符合事實的。
所以我們說呢,哥倫布這個人,既是偉大的航海家,偉大的“地理大發現”貢獻者,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兇狠的殖民者,也是西方殖民全世界的開山鼻祖。
好,我們順帶說最後一個問題:美洲大陸是哥倫布發現的,那麼為什麼美洲叫“America”呢?既然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美洲應該叫“哥倫布卡”才對呀。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
哥倫布雖然發現了美洲,但是,他不知道那個是美洲,也不知道那是一塊新大陸,哥倫布一直誤以為,他發現的美洲,其實是印度。但是後來呢,同樣是義大利,出了另一個航海家,名叫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
郵票上的亞美利哥
亞美利哥依照哥倫布記錄的航線,也到達了美洲,但是,亞美利哥在美洲,做了很多實地測量,測量之後,亞美利哥認為:這個大陸,根本就不是印度,不是亞洲,而是一個新的大陸。
世界人民恍然大悟。後世人為了紀念亞美利哥的貢獻,把美洲命名為“亞美利加”,也就是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