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新民
2001年12月23日是林巧稚誕辰100週年的日子。林巧稚昔日的同事、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吳階平撰文紀念,他寫道:“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獻身醫學事業,把畢生的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林巧稚的名字在醫學界、在接觸過她的人中,有口皆碑,她是新中國醫學界的楷模。”
《開啟協和的窗戶看祖國》
1901年,林巧稚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她從小就跟著哥哥和父親一起學習英文,誦讀聖經,自己也就成了基督徒。20歲那年,她考上了教會背景的北京協和醫學院。1929年,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博士學位,被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她是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
1932年,林巧稚獲得了到英國倫敦醫學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的機會。1933年,又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1939年,她再次遠渡重洋,到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當研究生。1940年她謝絕了芝加哥大學婦產科的挽留回國,不久升任婦產科主任,成為該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協和醫院也被迫關閉,但林巧稚仍然沒有離開淪陷的北平,她在衚衕裡辦起了私人診所,同時參加以協和校友為主的中和醫院的工作。
◆青年時期的林巧稚。
林巧稚在醫德方面可以說達到完美的程度,對有錢病人的饋贈毫不客氣地一禮全收,對窮苦病人則盡力照顧,不僅治病中為他們考慮節省或爭取免費,而且自己拿錢幫助貧苦病人。新中國成立後,在協和醫院開展了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思想改造運動,由於她心口一致的特點,想不通的事絕不說假話。她說:“外國人幫我們培養人才,我們的本事也是跟人家學來的。現在要我們站出來揭露他們,那不是過河拆橋嗎?”當她放寬了眼界,看到了實質,弄清了情況,分清了是非,思想很快就轉了過來,並敢於糾正錯誤,解剖自己。在禮堂她當眾講了自己的認識和轉變過程,還寫了一篇題為《開啟協和的窗戶看祖國》的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對當時思想改造運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林巧稚在《開啟協和的窗戶看祖國》(載於1952年9月27日《人民日報》)中寫道:
“過去30多年,我從‘協和’窗內看祖國,炮愈響,我把窗戶關得愈緊。什麼動力叫我自覺自願開啟‘協和’窗戶,看見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呢?”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者佔領‘協和’,我初步感覺到個人生活離不開國家。在淪陷時期嚐到亡國奴的滋味,日夜盼望抗日勝利。勝利訊息傳來,歡欣鼓舞,滿腔熱情地決心為祖國服務。但在很短時間內,國民黨政府腐敗,使我對這個政府完全失掉信心,對祖國的復興灰心失望。”
◆林巧稚
“解放以後,我對人民政府也採取懷疑觀望的態度,認為哪一個政府都是一樣的,換換門面而已。我們學技術的乾脆離政治遠一點好。但是,我從‘協和’窗裡也看到解放軍紀律嚴明,有高度的愛國精神,能吃苦耐勞;我看到短時間內物價平穩,交通迅速恢復,到處都在建設,人民事業不斷髮展。從這一連串的事實,我開始認識這個政府與從前的政府不同,是為人民做事的政府。”
“在思想建設運動中,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人民政府對我們的關懷。幹部非常耐心地幫助我們,先了解我們每個人的情況,估計我們每個人的政治水平,啟發我們的自覺,開各種座談會,討論分析各種意見。我深深體會到這種方式方法是實事求是的,是科學的。我得到了一連串的教育,對自己落後思想作鬥爭。我覺悟到共產黨與人民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以人民的利益作為衡量的標準。就是這個真理感動了我,喚醒了我,使我打開了30多年關緊的窗戶,伸出頭去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我決心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廣大人民謀幸福。”
◆正在做實驗的林巧稚。
“‘協和’的窗戶打開了,豎起了毛澤東時代的五星紅旗,‘協和’工作人員全都站起來了。我們為祖國偉大的進步感到光榮驕傲!”
這篇文章對“協和人”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開拓了“協和人”的眼界,增擴了他們為事業獻身精神的新領域新內容,就是為祖國、為人民作奉獻。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自覺地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蔚然成風,尤其和醫療業務工作密切結合,成就斐然。
林巧稚的這篇文章成為了協和醫院歷史上的標誌事件。在北京協和醫院院史館的展牆上,刊登《開啟協和的窗戶看祖國》那張1952年的《人民日報》的影印件總是吸引大家駐足:“同樣的感召力,在1955年前後,使得該院大批高階知識分子爭相加入中國共產黨;如今,這份感召力變得越來越強。”
“你還信上帝嗎?”
2018年3月的第六期《求是》雜誌,刊登了時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冷溶的文章《中國共產黨人的傑出楷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週恩來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文中寫道:
“著名婦產科醫生林巧稚曾說,我過去信過上帝,但上帝是什麼樣的?我沒見過,誰也沒有見過。可是我從周總理身上看到了一種真正高尚無私的人格。就是他這種崇高的精神在影響著我,使我由信上帝變成信共產黨。”
林巧稚受到周恩來的影響,是從給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看病開始的。解放初期,鄧穎超曾化名李明到北京協和醫院請林巧稚做過一次檢查,當時沒有認出總理夫人的林巧稚認為她不太可能再懷孕。在得知鄧穎超的真實身份後,林巧稚動員她做一次輸卵管疏通,以增加生育可能,但鄧穎超最終還是放棄了。鄧穎超的革命經歷和對生活的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待人處事的誠懇態度,使林巧稚對她產生了深切地同情和由衷地敬佩。
不久,林巧稚到中南海懷仁堂參加一個周恩來的報告會,親身領略到一個共產黨領袖人物的風采。
◆周恩來與林巧稚親切交談。
林巧稚高明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59年,她被推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現在的院士),在當時是唯一的女學部委員。她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北京婦產醫院院長、中國醫學會婦產科學術委員會主任。她是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起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還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處於暫時困難時期。在那個時期,共產黨的威信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的時期。林巧稚對此深有體會,她說:“中國不能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大家不要為暫時困難而愁眉苦臉,熬過困難,光明就在前頭。”
這樣,林巧稚的心與黨更貼近了,並逐漸萌發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林巧稚的這個良好願望,很快就被周恩來知道了,於是在1960年特意請林巧稚到廬山敘談。周恩來對她說:“你留在黨外,還能起到在黨內起不到的作用,黨相信你是一直堅信共產黨的!”因此,林巧稚的政治面貌一直是“無黨派人士”。
1979年,林巧稚在當年第二期的全國婦聯機關刊物《中國婦女》上,發表了《我們要像蠶一樣……》的文章,深情回憶了她親耳聆聽周恩來在一次婦產科學術會議上的講話:“我們要像蠶一樣,將最後一根絲都吐出來貢獻給國家。”在文章中,她重點談到了她對上帝認識的變化過程:
“還是在50年代,我記得至少有三次總理在和我談話時,突然問我:‘你還信上帝嗎?’現在的青年一定會覺得十分奇怪。當總理第一次問及的時候,我不禁一怔。我是個誠實的人,更不能在總理面前隱瞞觀點。我向總理回答,可總理並不想叫我難堪,他一轉話題於其他了。我所受觸動的還不在於問題本身,我驚訝的是總理對人瞭解之透、關懷之切。就是到後來,我自認為是個無神論者的時候,仍然在想著總理的提問。”
“信上帝是可笑的。現在連孩子們都知道,可我曾經篤信不疑。而上帝沒有拯救眾生,舊中國勞動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做醫生的也終日為出路惶恐不安,至於婦女的地位和解放,在上帝的眼裡根本連影子都沒有。唯有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革命,才使中國億萬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十幾年過去了,有一次我在總理家做客。席間,我向周總理彙報思想和工作,鄧大姐非常關心地問我:‘你願意參加中國共產黨嗎?’我又怔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我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做得還很不夠,難以接受這個光榮稱號。我把大姐的話當作巨大的鼓舞和奮鬥目標。”
“從信上帝到信共產黨,這是多大的距離,我的思想是經歷了多大的飛躍啊!然而,我思想的脈絡、心底的變化,總理看得那樣準,點得那樣清。我做了幾十年大夫,可我要說,就思想而言,總理是位最高明的醫家!”
周恩來去世後,林巧稚深情地說:“我總覺得心裡有一股很強的精神力量,卻說不清究竟是什麼。今天我明白了,我找到了那股精神力量的所在。我心中的上帝就是他!”
林巧稚在滿懷深情地述說了“從解放到現在,我是總理一點點帶起來的”的點點滴滴後,說道:“我真後悔,自己沒有單獨和總理照過一次相,留作永久的紀念。也許,我是該入黨的。這20年,我經歷了許多事。共產黨做事讓我佩服。現在,我明白了周總理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就是我一直認為人類社會存在的那種支配人一切的精神。多少年來,就是他這種崇高的精神,一直在影響著我……”
毛澤東號召的“為人民服務”貫穿了她的一生
林巧稚在《開啟協和的窗戶看祖國》展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決心。當她從醫50年的時候,她發表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文章。1977年9月,毛澤東逝世一週年的時候,《光明日報》發表了她的紀念文章《為醫學科研貢獻自己的餘年》。文章回憶了當年毛澤東和她談論關於防治血吸蟲病時的情景。文章寫道:
“當我回想起幾次見到毛主席的幸福情景,就更激起我對毛主席的無限懷念。”
“解放以後,我才真正懂得為誰服務和怎樣服務這個真理,這都是和毛主席的親切教導和關懷分不開的。”
“新中國初期,有一次我們到毛主席家裡去做客,他老人家就認真而又詳細地向我們調查有關血吸蟲的一些問題,反覆向我們瞭解這種小蟲是怎麼滋生的?我們當即向毛主席彙報了血吸蟲的生活史等情況,他老人家靜靜地聽,深沉地思考著。這使我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對勞動人民過去遭受的苦難了解最深,關心最切。”
毛澤東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他不僅提出了一系列發展中醫藥的重要思想,還直接對中醫藥工作的實踐進行具體的指導,特別是大力倡導中西醫結合。
1954年,毛澤東宴請一些醫學界的名家,其中既有北京四大名中醫之一的施今墨先生,也有林巧稚等著名的西醫專家。毛澤東風趣地對施今墨說:“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輕時就聽說過你們同行是不是冤家啊?”施今墨回答:“主席,我們團結得很好,互相很尊重。”毛澤東聽了很高興。
此後,研究和發展中西醫結合成為了林巧稚的一個努力方向。
◆1956年,毛澤東和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親切握手。
1971年2月6日,林巧稚接到通知,要她到人民大會堂參加一個重要會議。等她趕到會場上才知道是關於中西醫結合的研究和發展問題的會議。周恩來親自接見全國22箇中西醫結合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單位的代表,並聽取他們的彙報。
在聽完了山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彙報他們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宮外孕的情況之後,周恩來便問大家:“林巧稚大夫來了沒有?是我請她來參加這個會的!”
林巧稚激動地站起身來。
周恩來看著她的滿頭銀髮,頗為感慨地說:“呵,我也該叫你林老了。”
稍微停頓一下,周恩來又問:“你們都是怎樣治療宮外孕的?都要開刀嗎?”
林巧稚回答說:“開刀的多!”
周恩來聽了,用商量的口吻說:“多吸收一些老中醫的長處,可以不可以呀?可不可以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呢?”
林巧稚爽快地回答說:“可以!”
周恩來爽朗地笑了,然後風趣地說:“你們大家聽見了沒有?她說可以!”
會場上頓時發出一陣開心的笑聲,人們熱烈地向林巧稚鼓起掌來。
林巧稚在從醫50年回顧往事的時候,寫到了“社會主義的陽光照進了舊協和醫院,我也獲得了新生”,寫到了“1958年,我走出醫院大門,參加群眾性防病治病工作”,寫到了“1965年,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生平第一次走出城市,到湖南農村去巡迴醫療”。
◆林巧稚在與患者親切交流。
林巧稚在湖南湘陰縣農村巡迴醫療了4個月,參加治療了1300多名婦產科病人。她在關公潭、新泉等村鎮坎坷不平、多雨泥濘的田埂上來回奔走。她走到哪裡,哪裡就聽得見“林老”的親切稱呼。同時當她看到當地的那些年輕衛生員,對待病人像親人一樣的時候,非常感動。這對於一直在城市工作的她來說,更加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決心。1970年,她為一個從山東農村來的婦女切除了腹部25公斤的腫瘤。“我經常守護在她身旁,還請人專門做了她喜歡吃的煎餅。當她康復後,激動地拉著我的手,親切地叫我‘老大姐’,並一再感謝我們解除了她20年的痛苦。”為了解決農村缺醫的長遠問題,在林巧稚的建議下,還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半農半醫短訓班。作為高等院校的要給那些農村來的年輕人講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很快就琢磨出深入淺出、密切聯絡實際的授課方法,培養了一批農村赤腳醫生,不少人成為了後來開展農村衛生工作的骨幹。有一個名叫王淑貞的女青年心靈手巧、勤奮好學,成為林巧稚的得意門生,在開展農村婦幼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78年12月,林巧稚和楚圖南率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赴西歐四國訪問,在英國因患缺血性腦血管病返回中國。在首都醫院,經檢查,她被確診為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心臟病。患病期間,林巧稚開始在輪椅上、病床上寫關於婦科腫瘤的書籍,直至4年後,50萬字的專著《婦科腫瘤學》完成。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惡化。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協和醫院逝世。
林巧稚去世後,她的親友們紛紛撰文,深切緬懷這位中國醫學界的楷模。與她共同生活達40年之久的侄女和侄女婿在《懷念三姑林巧稚》一文中寫道:
“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都曾徵求過她對婦女保健事業的意見,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多次和她親切交談。”“解放後,透過觀察和對比,她很快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婦產科事業才能發展,婦女的地位才能提高,祖國才能興旺發達。”“(下鄉那段時間)生活雖然苦,但她精神非常愉快,因為她是以實際行動體現黨的意圖。”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援: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