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註也是引用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鎮江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可點選開啟),本篇為今鎮江市管轄市區縣一些老照片。
編輯不易,若君喜歡打個賞!
丹徒區
丹徒縣江心公社解放前個支離破碎的洲群,共有9個洲、21個圩,全洲上只有少數開墾了的熟地,四周沒有江堤,江水自來自退,氾濫成災……合作化高潮的1956年,由政府協助,築起了圍繞全洲的一條大堤,分散的洲群第一次連成一片,分居在9洲21圩上的兩千多戶人家也第一次團結在一起共同守衛江堤,防汛防澇……自1958年公社成立五年來,公社貢獻給國家2400多萬斤糧食和大豆,270多萬斤籽棉,平均每人每年提供540斤商品糧、60斤籽棉。
句容市
公社57歲的社員雕刻藝人湯德忠正雕刻了一張大理石桌子 1959年 周哲生攝
句容縣下蜀人民公社大搞副業生產,有副業29種,既可增加公社的資金積累,又可給社員發零用錢。
社員們在燻土肥 1959年 周哲生攝
句容縣下蜀人民公社大力進行積肥造肥,爭取1959年三麥大豐收。
句容縣農村衛生工作隊的醫務人員登山採集藥材,並製成一些當地農民需要的藥品。這是他們正在包裝自制的哮喘合劑,準備供應山區農民。
揚中市
揚中縣財貿部門為夏收準備了大量物資,這是三茅人民公社供銷部準備的一部分小農具。
揚中縣8萬多畝小麥已開始收割。全縣人民正歡欣鼓舞地迎接公社化以後的第一個夏收季節。江蘇省委書記劉順元(中)、縣委第一書記朱維中(左)和揚中縣興隆公社黨委書記顧大慶(右)等交談1959年收穫情況。
揚中縣新壩捕撈站自1959年4月27日揚帆出江,每天捕撈鮮鰣魚2000斤,最高日產量達到6000斤。
揚中縣三茅公社大眾大隊第二生產小隊陳忠和(左)積極參加勞動,堅持天天評工記分,工分帳目做到日清月結,一清二楚,很為社員滿意。
丹陽市
丹陽縣珥陵電力灌溉區已由1953年的一個生產合作社增加到30多個合作社。圖為該區橫塘鄉第一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一個生產小隊在麥田裡鋤草的情形。
江蘇省農民在春耕中得到國家各方面幫助,國家領導的丹陽牛市場從外地購買了大批耕牛供應農民春耕需要。
丹陽縣珥陵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在給橫塘鄉第一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社員講解防治水稻三化螟蟲的技術課。
丹陽縣松卜公社積肥專業隊正在漚制糞肥。
1964年1月13日晚,解放軍南京部隊“老戰士隊”和丹陽縣“新農民隊”舉行了一場籃球友誼比賽,結果“老戰士隊”以64比54獲勝……“老戰士隊”隊長是許世友(右,持旗者),“新農民隊”丹陽縣呂城公社東市大隊蘆家村生產隊隊長龐朝海(左,持旗者)。
丹陽化肥廠打破合成氨傳統生產技術,採用了新工藝為我國多快好省地發展氮肥生產,走出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