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化裡,有很多關於亞歷山大的傳說。
有人說他是半神半人之身,出生時電閃雷鳴,以至那些平日裡就神叨叨的占卜師一個個嚇得不輕。他們振振有詞地表示:一定有一個了不起的人將誕生,讓這個世界很不一樣。後來,甚至有人說這個人肯定是宙斯的兒子。
公元前356年,亞歷山大出生了。據13世紀西方的記載,他的長相果然很是與眾不同:他天生就帶有體香,目光如炬,說話聲音如洪鐘。就連眼睛都是一隻漆黑,一隻湛藍如海。
從這些傳說中,我們完全能得出一個結論:多年來,西方人對亞歷山大的崇拜已經到骨子裡了,要不然他們不會把這麼多看上去不太真實的描述加在同一個人身上。
與西方文化相反,中華文明對歷史人物的記載顯然要低調得多。為何這麼說?大家只要去看看與亞歷山大同時期的秦惠文王嬴駟的歷史記載,就能發現這一點。
論個人能力,秦惠文王真的是一點兒都不輸給亞歷山大。19歲即位,一上來就放了大招,把看不順眼的商鞅給滅了。在狠這方面,秦惠文王跟亞歷山大其實是不分上下的。
滅商鞅而不廢其法的秦惠文王,自稱秦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秦國第一位君王。這與年輕時上不了位,就急得跟老爹鬧脾氣的亞歷山大,多少有點兒不一樣。當政期間,秦惠文王西平巴蜀、北伐義渠、南下商於、東出函谷,還大張旗鼓地辦成了連橫六國的事。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們的歷史書裡留給他的文字和傳說,卻並不多。沒有什麼“天選之子”之說,更沒人說他眼睛和聲音異於常人,他就是一個凡胎。
一個是西方人眼裡的戰神,一個是中國人眼裡一步步自我成就的秦王,論在世界範圍內的名氣,後者似乎完全無法與前者相比,但當他們真的打起來,又會是哪種結局呢?
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將最終還是將波斯收入囊中。當時,所向披靡的他其實有3個選擇:其一,見好就收,不少臣子都覺得該如此;其二,向東南方面進軍,去碰一碰印度;其三,往東北走,這樣他最終將與秦惠文王有一戰。當然,前提是他過得了匈奴那一關。
最終,他選擇了第二條路:列印度。現在部分學者認為,他之所以這麼做是走錯了路,原意應該是來咱們這兒的。不過,這種說法目前還得不到百分百的證明。那麼,如果當時亞歷山大沒有去印度,而是與秦惠文王正面剛,會是怎樣一種結局呢?
有人認為,秦惠文王在亞歷山大面前只是“平平無奇”的人物,他本身都不算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所以肯定毫無勝算。也有人認為秦國對付靈活性不高的馬其頓方陣,完全是小菜一碟。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並不是簡單拼兵力的事。畢竟,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一場戰爭的勝與負往往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唯有仔細分析和推演打法,再結合自己的優勢或攻或守,才能有勝算。筆者結合歷史細細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亞歷山大要是敢來,大機率是沒命回去的,秦惠文王不是吃素的!為何這樣說?原因有三:
一:秦國人畢竟不是印度人,尚武精神是骨子裡的東西。
當年,亞歷山大進攻印度時,保拉瓦國王一開始也是積極應戰的。他當時光騎兵就有3萬人,體積龐大的戰象也達到了200頭之多。印度人做了良好的部署,他們讓戰象排在最前面,後接上步兵,騎兵則置於兩側,300乘戰車則保護騎兵。但在馬其頓方陣面前,他們很快就慫了。就連那些戰象,都在受傷後陸續發狂。保拉瓦國王更是在沒有再做出任何反抗的情況下,就成了俘虜。
這麼差的戰鬥意志,在秦軍隊伍裡是不可能發生的。秦國的崛起史,幾乎就是一部帶血的拼殺史,秦人的尚武在七雄中是出了名的。敢打硬戰、重勇士,在這一點上秦惠文王一點都不輸給亞歷山大。
二:“兵者,詭道也”,秦惠文王對付亞歷山大有太多辦法
有人說,要對付亞歷山大,秦惠文王甚至不用出動手下的司馬錯、公孫衍等人,只需要用一用謀士張儀就可以了。這麼說可能有一些些誇張,但對付馬其頓方陣,張儀加是一員大將或許就足夠了。
在這裡,筆者要跟大家強調一下:現在在一些關於馬其頓方陣的電影裡,對亞歷山大的戰術打法展現得都不夠全面,以致很多人都覺得馬其頓方陣只知道死拼,完全沒有任何靈活性。這一點,其實是一種誤讀。事實上,亞歷山大在攻打波斯跟印度時,都是用了不少變通之計的。比如列印度時,他們就用過聲東擊西的方法。只不過,這些小伎倆與張儀的八面玲瓏心相比,確實太小兒科了。
三:兵器不在一個等級上
秦人的兵器,從目前出土的情況來看,特點非常明顯:質量上乘、品類繁多、形制統一。青銅的製造技術在秦代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而且也早就開始系列化了。再加上秦軍車戰多的特點,作為“車之五兵”的矛、戟、弓、劍、盾,製作技術都得到了發展。
相對比來說,馬其頓方陣使用的武器,那些個又重又不靈活的長矛,確實很難與秦人想抗衡。而且,馬其頓方陣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弱點,就是如果避免與其正面對抗,而是攻背面和兩翼,那他們將很被動。而秦國的小戰車則剛好能抓住這一致命的弱點。
從以上3點來說,亞歷山大如果敢來攻秦,結局是可想而知的。更何況,除了以上3點之外,還有很多現實因素。就算他們能過得了喜馬拉雅山,是否能繼續以戰養戰地活下來,還是一個重大問題。
目前,網路上總有很多網友把亞歷山大吹成了無往不勝的“戰神”,還表示如果當初要不是他向東南走了,我們就將成為第二個印度。對此,筆者只想說你們也太小看秦人了。當時的大秦,從兵器、戰將等各方面來看,都不會輸給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
以上,是筆者個透過細細分析歷史,然後把各項因素放入手遊《萬國覺醒》裡去推演,得到的結果。在這款手遊裡,馬其頓方陣的戰術特點,可以被高度還原。同時,亞歷山大在遊戲裡的技能和故事也得到了完整呈現。
在萬國覺醒中,兵種之間的相互剋制也體現地淋漓盡致。其中,步兵剋制騎兵,弓兵剋制步兵,騎兵剋制弓兵。亞歷山大引以為傲的步兵,在中式的弓兵面前殺傷力大減,無法多方位作戰的致命缺點,也將在幾個回合後就被暴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款手遊裡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40多位傳奇將領,包括凱撒、曹操、項羽等。當這些人沙場相遇時,又會是怎麼一番場景?不同文明下的碰撞,加上卡通畫風下的寫實元素,這款全球累計下載玩家1億多的歷史類手遊,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