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平米,座標一線城市,你會選擇一套大戶型還是二套中小房型?以前我一直想有一套大房子,但終於可以擁有的時候卻猶豫了,糾結很久以後選擇了保留兩套小戶型。兩處居所相距不遠,一處用來過煙火人家的日子,另一處做遠離柴米油鹽的第二居所。現在帶大家看的是第二處,來到這裡,瞬間實現了物質和精神的斷舍離,它就像荊釵布裙、衣不重彩的女子,不喧囂不繁雜,儘管位置在三環附近還算比較熱鬧的地方,但關起窗子房間裡就格外安靜。
整體空間不大,結構上也沒有過大變動,前面這道輕體牆是唯一加建的結構,建議是一位專業設計師給的,住一段時間後我覺得實用性蠻強的。這道牆把原本26平米的廳一分為二,相對小一點的內廳,可以根據心情發揮用途,品茶、看書、聽音樂、放投影、打盹、發呆都好用,小廳左側養了幾盆經濟皮實的綠植,右側是1.7米高的衣櫃,櫃門是通體的鏡子,想臭美的時候它一定能俘獲你的芳心,鏡門前面是可以推拉的簾子,不需要鏡子的時候,它就藏在簾子後面,和我們的文化認同完全不會衝突,一道黑色的推拉門輕輕關起就是完美的私密空間;外廳擺放了一張1.8米的長桌,寫字、下棋、上網、鬥地主也很擺得開,最妙的地方是這張桌子可以折成薄薄的一片,分分鐘廳裡就可以空無一物。我喜歡這種不賦予特定意義的空間,可以根據心情去變化、延展,不拘一格。臥室只保留最基本需求,選了乳膠床墊仍會將我溫柔以待。主臥連線著陽臺,落地玻璃是單面透視的幕牆玻璃,視野開闊,晚上坐在這裡很容易放空下來。房子雖然不大,但有效形成了三個獨立的私密空間,同時居住五六個人也能各自安好。
各個區域都很簡單,但設計的時候我竟改了一百多稿,不斷的從繁到簡進行整合。最初幾十稿就像進了死衚衕繞不出來,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和情懷上的小矯情一股腦都在手稿上呈現出來,然後每一個區域性單看都很美,但湊在一起看就不倫不類、彆彆扭扭。幾十稿之後,我也逐漸體會出房子和人一樣,不會盡善盡美,和我們交朋友一樣,日久之後就會發現我們更喜歡相處舒服、久處不累的朋友。然後之前的大幾十稿付之一炬,只把最想追求的東西呈現出來,這時候房間就不剩什麼了,基本佈局也就形成了。
最後一步就是解決一些大眾認同和宣洩自己情緒點的問題。大眾認同,有人叫它風水,就是在門廳和客廳之間加了玻璃櫃,既起到屏風作用,又是臨時存放物品的地方。通透的玻璃櫃有助於我們遠離髒亂差,養成良好的收納習慣。至於情緒點嘛,我更喜歡用顏色來表達,畢竟它不像情懷那麼飄渺,可以更加具象。顏色透過掛畫傳遞,這些掛畫都是親手製作,我個人的好惡、情緒一目瞭然,因為這裡是極度放鬆的地方、是可以和自己相處的空間,不需要修飾也無需掩飾。“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我心深處的夢境;魚盆旁若有所思的小貓咪是我自己常常出現的小狀態;脫胎於上古神話的大魚海棠,濃墨重彩、飽滿絢麗,傳遞著保持善良、追求夢想的價值觀。對了,隆重介紹一下主臥的掛畫,“事事(柿柿)如意”,這就是國畫的表現力,含蓄但意味悠長,是同事媽媽的作品,畫框也一起配好了的,這種顏色的畫框不常用來搭配國畫,搭在柿子黃上,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色高手。
陽臺的大傢伙(躺椅)略顯多餘,是我從傢俱城扛回來的,留一點小遺憾也好,反正我也不喜歡十全十美的事物。
現在偶爾也會有朋友過來小住一、二日,放空一下,或約上三兩好友小敘一番。滾滾紅塵,我們沒有太多機會“採菊東籬下”,也難得有大把時間在路途上消耗,有了這樣一處居所,可以隨時切換狀態,也足以暫時停歇一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