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櫥櫃最下面的大抽屜裡,裝滿了各色各樣的袋子。
這些袋子是買買買的附屬品。
袋子中,有不同品牌設計精巧的銅板紙紙袋、牛皮紙袋,有面包店粉嫩可愛的白卡紙提袋;有商廈開業贈送的精美布袋,也有印著超市logo的可降解塑膠購物袋,還有菜市場買菜時附贈的紅色、白色、綠的塑膠袋。
這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袋子靜靜地躺在抽屜裡,等待著再次被賦予使命。
1
裝了袋子的抽屜就不再是普通的抽屜,而是一個記憶抽屜,裡面承載了我過往的生活。
拉開它,就好像觸碰到一次回憶的觸點。
這隻袋子,還殘留有咖啡的香醇;那隻袋子,讓我想起新店開業薅羊毛的快樂;哦,這隻袋子裡的紅酒曾讓我度過迷離一夜……
過往的生活鋪陳於此,又不止於此。
攢袋子,是讓生活變得豐厚的一種方式。
面對它,那些走過的歲月、經歷過的人事物依稀重現。
袋子帶來的回憶不算清晰,但總有些記憶猶深的細節讓我無法釋然,而那些鮮活明亮的瞬間也成為人生的經典定格。
這些袋子不是廢品,更不是垃圾,它應該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
經常地,我會拿出它們中的一隻,裝進適合的物品和自己的心情,讓它們奔赴下一個目的地。
2
我對袋子的情義,你也許不以為意,甚或覺得沒有必要。
你,錯了。
比如,今天出門我只想帶一部手機、一把鑰匙、一瓶水,這些東西挎包放不下、雙肩包沒必要。這時,一隻luckin coffee的牛皮紙袋就會被派上用場。
比如,我去圖書館,就會把要還的書放進仁恆伊勢丹開業時贈送的精美布袋裡,既方便又美觀。
再比如,當我需要給同事捎些東西時,也會從抽屜裡挑選出合適的袋子,方便攜帶又有品質。
當然,那些裝過各種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的塑膠袋,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家的垃圾袋。
積攢看似無用的袋子,我已經習慣成自然,且樂此不疲。
因為,“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是我的生活哲學。
袋子的到來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隨機的。一隻又一隻,鋪滿了整個抽屜,也填滿了生活的可能性。
當我想要裝東西時,總能找到想要的袋子,毫無違和感地把物品裝進去。然後,美滋滋地出門。
3
攢袋子不是財迷,也不僅僅因為環保,其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攢袋子時我會遇到大大小小、各形各色、各種材質、各種來路的袋子。這就像一生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走過不同的路、有著不同的際遇、獲取不同的經驗……由此,攢下人生的一隻只“袋子”。
由生活推及人生,道理也說得通。
有些“人生袋子”是必備的。
比如讀書、學習。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我們學習文化知識、用成績驗證自己,直至獲得一紙文憑。
於是,我們按部就班地獲取了這樣一隻“學歷袋子”,這隻袋子是人生的基石、是彌足珍貴的收藏品,也是開啟獨立人生的敲門磚。
這隻袋子,必須擁有。
有些“人生袋子”是找尋到的。
比如繪畫、書法、舞蹈、樂器等各種才藝,比如編織、歸納、烹飪等生活技能……
這些看似無用的事物,卻可以滋魂養魄、塑造人格。
“技多不壓身”,多攢幾隻這樣的袋子可以拓寬自我邊界,在遇到問題時能多些選擇、多些解決的方案。
物性決定人性,物境塑造心境。這隻袋子,值得擁有。
更多“人生袋子”是偶得的。
“通,才能成為大。”點開一部電影、翻開一本“閒書”、品讀一篇爆文,“無用”的袋子雖雜、雖通之,卻能讓你在歲月流逝中,發酵為一杯佳醅。
“人生就像攢塑膠袋,不知道哪天會派上用場。”從小到大,我們都要經歷求學、工作等不同角色的轉換。要多積累些“袋子”,甭管它當時有沒有用,說不定這袋子在某些時候就能起到大作用。
“人生袋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看似散亂,卻讓我們的生活抽屜豐盈飽滿。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每一步都作數。
每一隻袋子、每一份成長,都彌足珍貴。
我們擁有的物品不同,適合放置它的袋子自然不同、解決方案也不同,這就構成了人生的多樣性。
幸運的是,與現實生活中的袋子使用後難以回收不同,“人生袋子”可以重複使用,一次次,壘高自己。
所以。
不必問:“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我學這些東西為什麼?”“我看這些有何用?”
去做,就對了。
不必急,人生很長,攢好你的“人生袋子”。
在需要時,找出它,物盡其用,你會感謝當初那個攢袋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