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張佩綸日記中的1894年

張佩綸日記中的1894年


俯瞰劉公島

一朝被貶,餘生羈旅。張佩綸恐是外放的清流人中仕途生涯最不濟者,晚景以“詩人終老”。

貶謫是張佩綸人生軌跡的重大拐點。而後,張佩綸與宦海保持距離,但作為“局內之人”,對諸多大事件的認識,畢竟非外人所能及。其在1894年所寫關於甲午海戰的日記,折射出悲慼不斷的家國之情,亦在不經意中,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提供了難得的觀照視角。

陸軍無帥,海軍諸將無才

1888年5月,張佩綸告別了在張家口戍邊的生涯,進入李鴻章幕府,與李鴻章的小女兒李菊耦結婚。婚後,他住在北洋督署中,過著詩酒唱和的生活。因與李鴻章政見不合,他對公事少有參與,卻十分關注國事。

在張佩綸存世的日記中,有多處關於甲午時局的記載。1894年4月,朝鮮東學黨起義,中日兩國出兵朝鮮,事平後雙方軍事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增兵還是撤兵,成了一道擺在清政府面前的難題,由此引發清廷內部一場主戰與主和的爭論。

此時,張佩綸尚未發表意見,他在日記中寫道:“日本以兵脅朝鮮,欲使之為自主國,不認中屬。合肥(注:李鴻章)甚慍,與幕僚集議竟日。餘廢人也,所謀未必合時,殊為憤懣,姑無言預坐而已。”

憤懣積壓久了,張佩綸還是忍不住提出見解——先班師示弱以驕敵,再大舉未晚也。他提出,先撤兵的目的是為備戰贏得時間,這與李鴻章一味退讓、消極備戰不同。在清廷內部主戰呼聲日益高漲,英俄調停未果的情況下,李鴻章也只好趨於主戰。張佩綸雖主戰,可對缺乏將才的現狀深感憂慮:“陸軍無帥,海軍諸將無才,殊可慮也。”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豐島海面突襲中國海軍,擊沉我運兵船。張佩綸聞知,更加憂慮:“枯坐竟日,念倭事無人,勢將大挫。顧無權可以振之,悶悶而已。”

8月1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李鴻章環顧北洋無將才,有讓張佩綸出征之意,但因“戚不敢薦,內而樞臣忌嫉,外而淮軍驕惰”,張佩綸也念及十年前在馬尾兵敗之往事,把握不大,所以力辭之。

9月,正在平壤之戰全面打響之際,盛宣懷和淮軍將領賄買御使端良奏劾張佩綸干預公事,對戰事不力負有責任,請將其驅令回籍以免貽誤事機。9月10日,光緒皇帝批覆道:“革員張佩綸獲咎甚重,乃於發遣釋回後又在李鴻章署中以干預公事屢招物議,實屬不安本分,著李鴻章即行驅令回籍,毋許逗留。欽此。”

內憂外患,禍起蕭牆,李鴻章的惱怒可想而知,他立即上奏摺為張佩綸辯護。但光緒帝不為所動,硃批:“張佩綸獲咎甚重,李鴻章何得再為剖辨、仍令回籍,不準在該督署中居住。”

事實上,張佩綸雖身在督府中,為避嫌而比較注重分寸。況且在甲午戰爭爆發後,許多事李鴻章對他秘而不宣。張佩綸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五六月間,合肥或擇要相告,後則不見者幾一月,雖欲贊畫挽救,亦力不從心耳。”

對於甲午之戰,張佩綸指出:“此番若屈於倭,西洋蜂起,中國無以自立,即彼僅求得朝鮮,從此罷兵,渤海已失其半,煙臺、樂亭均展輪一日可到,臥榻之旁,有人酣睡,吾輩尚得安枕耶?”

聞倭船來圖威海

甲午臘月二十六日(1895年1月21日),張佩綸在日記裡寫道:“聞倭船來圖威海,有自榮成登岸之說。”

此日,一場暴風雪將劉公島銀裝素裹,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踱出寓所大門,一路往東行至提督府。龍王廟、碼頭、海潮聲,甚至連提督府前斜掛的黃底色青龍紅日旗,皆不在他的關心範圍之內。

碎瓊亂飛的雪花輕盈地落在丁汝昌的臉上,心情沉重的他舉頭南望,茫茫大雪中的威海南炮臺,形勢堪憂。威海衛陸路清軍總統領戴宗騫正移緩救急,從北岸炮臺5營淮軍中抽調3營兵力,火速趕往榮成方向阻擊日軍。

1月28日,日軍逼近威海南岸,駐守威海南北兩岸炮臺的淮軍幾乎全部在南岸設防,與日軍惡戰。兩天後,寡不敵眾的南岸炮臺全部淪入敵手。

張佩綸得到這個訊息時,已是2月1日。他在日記中寫道:“雪止,晴寒,聞威海南岸龍廟嘴炮臺不守。”

2月1日,在威海衛城裡遠望南岸群山,一面面太陽旗依稀可見。此時,還可以隱約聽到西郊的隆隆炮聲。前一天夜裡,寒風凜冽,當戴宗騫蜷縮睡在冰冷、黑暗的北岸炮臺彈藥庫裡時,他手中僅存一營守軍。丁汝昌派來的200餘名水軍援兵,趁黑全部逃往煙臺。

面對人去樓空的北岸炮臺,戴宗騫一臉慘淡。眼下整個北岸炮臺僅剩下自己率領的祭祀臺炮臺內19名官兵。狂風惡浪中,丁汝昌乘舢板來到北岸,猝然目睹炮臺內的情景,心情惡劣的他半晌無語。

最終,丁汝昌艱難地作出決定,與其資敵,不如自毀。丁汝昌命幾名水兵一擁而上,將戴宗騫從炮臺旁架走,北岸炮臺殘存的守軍也隨同撤入劉公島。同時,丁汝昌招募奮勇的兵丁,攜炸藥乘船至北岸炮臺,將大炮、火藥庫盡行炸燬。這幫兵丁剛完成任務回到船上,日軍平行而至,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北岸炮臺。

正是在這碼頭上,戴宗騫被當值的水兵從船上攙扶下來。身穿已抹得很髒的青面羊皮襖,頭戴一頂瓜皮帽,還纏了一條手巾,面色十分難看,他對攙扶他的水兵說:“老弟,謝謝你們啦!”接著長嘆一口氣,自言自語說:“我的事算完了,但看丁軍門的啦!”是夜,戴宗騫吞鴉片自盡,痛苦彌留至深夜而逝。

2月3日,訊息從威海傳到天津,張佩綸在日記中寫道:“聞威海北岸亦失,戴宗騫遁。”

合肥殊坦然,不以為危

1895年2月2日,風煞雪停,天氣轉晴。當天,日軍進入威海衛城。至此,威海陸地全失。偌大個劉公島,成了汪洋中一葉孤舟。日軍用佔領的南北岸炮臺,反擊艦、島,清軍傷亡慘重;日軍還從海上連連發動進攻。

2月9日,日軍再度強攻,丁汝昌親乘“靖遠”指揮反擊,不幸“靖遠”被南岸炮火擊中下沉,丁汝昌落水後被救起,仰天嘆息“天使我不獲陣歿也”。10日下午,丁汝昌、劉步蟾下令將擱淺的“定遠”用水雷炸燬。當日午後,劉步蟾來到部下住處,恰好看見“定遠”槍炮大副沈壽堃寫下“千古艱難唯一死”七字,推案一笑,於當夜服鴉片自殺。

據時人回憶,2月10日,丁汝昌望著威海陸地方向,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而當時山東省軍隊主力一直收縮在登州、萊州一帶。雲貴援軍被李秉衡截留,變成了他加強登州防禦的力量。

2月11日,丁汝昌在督率眾艦,擊退日軍再度發起的強攻後,沒能盼來援軍。深夜,水師提督府門前擁滿了等待最後訊息的軍民。時間慢慢地滑到子時,所有人都知道了結果,他們已被徹底拋棄。面對島上“水陸兵民萬餘人哀求活命”,心力交瘁的丁汝昌服鴉片自盡,兌現了予其生路的許諾——“生路”就在他死後。

14日,威海降約正式簽署。17日下午4時,“康濟”艦載著戴宗騫、劉步蟾、丁汝昌等人的靈柩,在汽笛的哀鳴聲中,悽然離開劉公島鐵碼頭……北洋水師就此覆滅。

對照威海衛的戰事,張佩綸日記如是記載:“2月8日,陰,聞劉公島失守,海軍盡沒,於是登旅門戶盡為倭據矣……合肥自請罷斥,未知中旨若何。”此時,訊息還有誇張之意,丁汝昌尚在威海頑強地支撐著。

到了2月11日,張佩綸聽到不同的傳聞:“陰,微雨。聞劉公島未失,船尚存,四遠魚雷艇及六鎮全沉矣。”

確實,2月11日,劉公島尚有一絲喘息之地,可絕非張佩綸想象中那麼樂觀。

2月14日,張佩綸在日記中寫道:“雪,夜大風……合肥賞還翎頂、黃馬褂,開復革職留任處分,授為頭等全權大臣,與日本議和。王文韶署直督北洋大臣。雪中,內人歸省,合肥殊坦然,不以為危。”妻子帶回來父親李鴻章的訊息——“坦然”“不以為危”。

作為北洋水師的締造者,李鴻章於1870 年開始規劃北洋艦隊,最初的想法主要停留在“固守海疆”的層面。然而隨著日本的強盛,日本的數次挑釁使李鴻章逐漸有了海權思想的啟蒙。此時,李鴻章表露“坦然”,是故作鎮定,還是看透一切,令人費解。

2月15日,張佩綸得到確切訊息,在日記中寫道:“連日狂風,冰未能遽解,殊悶人也。聞丁汝昌、劉步蟾均死,劉公島已不守。夜,贊臣饋餚四器,來話行事,殊有別意。”

恐有普天下志士仁人之血

1895年3月初,張佩綸從天津啟程,往南京去。在日記中,有多處關於李鴻章在甲午海戰失敗後的記載。2月24日,“晴。贊臣來,夜仲彭過談,示合肥電,知倭欲甚奢,各國助勸不能用力,請幫辦不允”;2月26日,“連日雖不廢書,而心緒紛如,殊無所得”;3月7日,“巳刻合肥至浦口相見,午後歸。”至於會面的內容,張佩綸沒有透露;3月10日,“伯行自南來,隨合肥赴倭者”;3月25日,“聞合肥已於巳刻出洋”。

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舉國憤慨,張佩綸亦無比悲愁。他致信給李鴻章,認為條約必將引起列強瓜分中國,提出“變法尤在變人”,變法必先廢約。若不廢,內地通商釐捐及海關各稅均必大減,洋債無法償還,“度支竭於上,民力困於下,外患未已,內亂將生。更從何羅掘鉅款,以為變法之資乎?”他還建議李鴻章用償還日本的賠款與三國密約,分購三國兵船,借用洋將來與日本作戰,以轉敗為勝。

“此數條簣(佩綸號簣齋)中夜推枕濡淚寫之,非惟有淚,亦恐有血;非惟簣之血,亦有菊耦(佩綸妻、李鴻章女)之血;非惟簣夫婦之血,亦恐有普天下志士仁人之血,幸公審察之,毋自誤也。”張佩綸在信末寫道。

張佩綸對於亂世諸多變革反思,在1884年便有端倪。當時,他曾辛辣地抨擊李鴻章等洋務官員:“二三老成,惟以採買洋槍炮、定製鐵船為自強之術,即自強矣,而非自強也。”當時,他對洋務活動進展緩慢、收效甚微,表露出深深不滿。而北洋水師覆滅,更印證了他最初的看法。

自遷居南京後,張佩綸沒有留下日記,而是避世不出,以讀書治學消愁,但“憂傷君國,往往中夜起立,或被酒泣下,寢以成疾”。

1900年義和團運動高潮時期,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聽到這個訊息後,張佩綸突然咯血升許,還堅持給李鴻章寫信,謀劃對策。此後,李鴻章保薦張佩綸隨辦和約,朝廷著賞翰林院編修辦理交涉。

張佩綸再次北上入李幕,但對官銜堅辭不就。和約告成後,李鴻章等再次保薦張佩綸,清廷以四品京堂起用,張佩綸又堅辭不就。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在《辛丑條約》簽字回府後大口吐血,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兩個月後逝於北京。這位“裱糊匠”,其人生終點時之甘苦,張佩綸最能體會。

此後,張佩綸回到南京,越發苦悶,常常縱酒,至1903年2月4日在金陵寓所病故,享年55歲。在直隸總督袁世凱“候補四品京堂張佩綸病故”的奏片上,光緒帝只寫了三個字——“知道了”。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9-15

相關文章

毛主席批閱李訥同學日記,寫下5句批語,發表後為何只刊登前3句?

毛主席批閱李訥同學日記,寫下5句批語,發表後為何只刊登前3句?
毛主席和李敏.李訥在香山 前言 1958年<中國青年>雜誌第4期上發表了一篇"特殊"的作品,此文一經發表在全國青少年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實這篇文章早在發表之前,毛主席 ...

【黨史宣傳】東北抗聯中的女戰士

【黨史宣傳】東北抗聯中的女戰士
一 在東北抗聯的隊伍裡,有很多女兵. 除了大家知道的趙一曼和"投江"的"八女"這個戰鬥集體之外,那些默默無聞,甚至沒有活著看到抗戰勝利的女戰士就更多了. 195 ...

教育中的等待和期望
<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愛斯米·科德爾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可讀性很強,一口氣不停地可在一天讀完.這本書實際上是一部寫孩子成長的小說,我們稱它為兒童小說,作者形象地虛構一個故事(也許是真實的 ...

日記裡的“多面老班”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這個建議尤其適合班主任,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有許多難忘的故事.當那些人.那些事在心中翻滾並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來,將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開啟這本80年前的竺可楨日記,你看到了什麼?

開啟這本80年前的竺可楨日記,你看到了什麼?
80年前學霸寫的日記 你讀過嗎 沒見過 現在就帶你看一看 這本日記的主人 是氣象氣候學家.地理學家 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 竺可楨先生 在歷史的長河中 他留下了對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的巨大貢獻 &quo ...

抗戰中的南京保衛戰,國軍為什麼會輸?

抗戰中的南京保衛戰,國軍為什麼會輸?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在淞滬會戰之後進行的,它是抗戰中國民黨軍隊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寇展開的一場激戰.這場戰鬥僅僅進行了8天,民國的首都南京便陷入敵手(加上外圍戰一共13天). 南京淪陷之後,日寇 ...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摔傷,其兄驚嚇而死,張學良後來仍陪其回南京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摔傷,其兄驚嚇而死,張學良後來仍陪其回南京
老覃昨天寫了<徐向前回憶,若無西安事變,將繼續長征,張學良晚年卻忌談此事>一文,著重介紹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起西安事變的偉大功績--使我工農紅軍獲得了喘息之機,並在合法生存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壯 ...

南征北戰的老兵和他的軍旅日記
"剛發現這幾本日記的時候,有好幾本被老鼠咬爛了,我差點當廢品扔了." 家住浙江省紹興市的楊威林很慶幸,搬家整理東西的時候,他把家中陽臺好好收拾了一下,"不然這些珍貴的日記 ...

1938年一本被繳獲的日本兵的日記,記錄了日軍怎樣的暴行?

1938年一本被繳獲的日本兵的日記,記錄了日軍怎樣的暴行?
佐藤強日記 佐藤強,日本新宿人,1938年2月應召入伍,入伍之前是學生. 入伍後,佐藤強成為了侵華日軍中支那派遣軍山下部隊官崎部隊(原步兵第四聯隊)的陸軍步兵二等兵(相當於輕機關槍射手或組長). 他跟 ...

楊國強︱文化遷流中的“中國本位文化”意識——讀陳寅恪先生
楊國強 以陳寅恪先生的學問而論,我們隔了好幾層,所以不敢妄發議論.今天應會議的安排在這裡略陳一己之見,只能是把陳先生當成中國近代歷史變遷中產生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選取他的三段話,就我的認知所及 ...

日記探微|清末官員恩光的情感世界(下)
堯育飛 易代之際的窮愁與"心病"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變.對恩光而言,辛亥鼎革,民國肇始,他依然選擇效忠滿清.日記中標記年號依然是"宣統四年". ...

首義驚天地 澎湃愛國情——辛亥革命志士後裔追憶先輩故事

首義驚天地 澎湃愛國情——辛亥革命志士後裔追憶先輩故事
辛亥革命紀念館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王際凱 實習生 梅思源 1911年10月10日,一聲清脆的槍聲,劃破武昌城的天空. 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啟中國進 ...

辣目洋子身上的肉,為什麼都那麼“懂事”?

辣目洋子身上的肉,為什麼都那麼“懂事”?
01 第一次聽說"辣目洋子"這個名字時,以為是個日本人來中國恰飯,然後沒有在意. 緊接著,在<超新星全運會><演員請就位2>中,她皆有亮眼表現. 原來,她是 ...

自律的人生,從停止“內耗”開始

自律的人生,從停止“內耗”開始
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云:自勝者強!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表面上看,是他戰勝了對手,實則是他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戰勝了自己. 就如曾國藩在<挺經>中所寫: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以3個條件換他自由,張學良為何不答應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以3個條件換他自由,張學良為何不答應
發生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變,是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蔣介石帶著"剿匪"的心飛往西安,卻經歷了他人生中最危險的一次"督戰",張學良.楊虎城毅然發 ...

清政府官員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太累,下班了卻要人命

清政府官員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太累,下班了卻要人命
現在很多人都抱怨說生活壓力太大,工作太累沒有時間休息,嚮往古人那種山水詩畫的田園生活.殊不知,古人的生活其實並沒有現代人想的那麼美好,哪怕是古代的皇帝也有這樣那樣的煩惱,每天也要打卡上班按時早朝.至於 ...

周作人:他為什麼要和哥哥魯迅斷絕關係?晚年的結局又如何?

周作人:他為什麼要和哥哥魯迅斷絕關係?晚年的結局又如何?
魯迅和周作人 八道灣兄弟反目 1923年7月19日,盛夏的北京,八道灣十一號前院. 魯迅正伏案寫作,突然弟弟周作人一臉怒氣地走了進來,啪地一聲把一封信拍在桌子上,拂袖而去. 魯迅有些錯愕,他展開信,信 ...

46年毛主席撤離延安時,在牆上給胡宗南留下24字,胡看後大笑不止

46年毛主席撤離延安時,在牆上給胡宗南留下24字,胡看後大笑不止
"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每天要抽一聽,但知道我不吸菸後,與我談話時也絕不抽一根菸,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覷." 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給他的心腹陳布雷說過這樣一番話 ...

1945年,蔣介石對毛澤東說:跟我一起幹吧!毛主席如何回答?

1945年,蔣介石對毛澤東說:跟我一起幹吧!毛主席如何回答?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然而,中國的戰爭並沒有就此停歇,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明白,狼子野心的蔣介石勢必要有一番動作,以滿足其在中國實施獨裁統治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