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初,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已經接近尾聲,美陸戰第1師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面對我軍的強勢進攻,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6日,眼看美軍意欲逃跑,而他們的必經之地是一座此前已經被我軍兩次炸燬的水門橋。
為了截住這股敵軍,以將他們全部殲滅在包圍圈中,志願軍總部下令27軍再次炸掉水門橋。
炸橋任務由7連連長姜慶雲帶人執行,隨後他調集手下政治覺悟最高的兩個排戰士組成了一支人數為20的敢死隊。
這是一次絕命任務,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將會面臨著什麼樣的危險。當天晚上,在姜慶雲的帶領下,炸橋敢死隊在冰天雪地裡艱難行進。
他們全部將厚厚的棉襖反過來穿,因為棉襖的內裡是白色的,與雪的顏色一致,可以起到很好的掩護作用。
每個人身上還揹著重達幾十公斤的炸藥,讓他們更加地舉步維艱,但是強大的意念支撐著他們,當這支神秘部隊靠近至水門橋附近一百米時,早已在此守衛的美軍發現了他們,隨即開槍射擊。
看著身邊的戰士接連倒下,連長姜慶雲顧不得停下來救援,繼續奮不顧身冒著槍林彈雨向水門橋前進,行至橋頭,兩軍短兵相見,戰鬥更加激烈了。
經過幾十分鐘的交火,美軍終於敗下陣來,這時候,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美軍前兩天剛剛架設的橋樑再一次坍塌。
得知此訊息的美軍高層極為震驚,為了救出這支王牌部隊,立即派出工兵部隊在重兵拱衛之下趕赴現場,令我軍出乎意料的是,僅僅過了十二個小時,次日上午9點橋樑便架設完成,美軍第1師得以順利逃脫。
很多人不知道,美軍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架設好橋樑,其中與日本的幫助關係密切。
日本到底給美軍提供了什麼幫助,竟然使他們如此快速地架起了一座跨度達到8.8米的橋樑?
一、蓄謀已久的大戰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參戰,11月5日第一次戰役結束。
面對我軍旺盛高昂計程車氣,南韓軍隊和美軍節節敗退,一直潰退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區,這次戰役的勝利極大地挫敗了美軍的囂張氣焰,也更加鼓舞了我軍計程車氣。
美國政府雖然早已料到一旦將戰火引至中朝邊境,那中國政府勢必不會坐視不管。
但是他們認為剛剛經歷了十幾年戰爭的中國軍隊根本不堪一擊,也不值得考慮,所以第一次戰役的失敗並沒有改變他們將朝鮮半島全部據為己有的野心。
當時,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是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他十分狂妄,認為中國政府不過是象徵性地派出3、4萬人,以顯示跟北朝鮮政權的革命友誼,不會真正地以舉國之力援助朝鮮對美作戰。
在野心的驅使和樂觀心態的支撐下,麥克阿瑟決定立即組織更加強勢的進攻,以一舉擊敗北朝鮮政權。
他分別派出美軍主力部隊第8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兵分兩路從東西兩翼向鴨綠江方向挺進,這種戰術的優勢在於,兩軍在進擊的同時還能相互支援和拱衛。
當時麥克阿瑟自信滿滿地宣佈所有戰鬥將在聖誕節前結束,到時候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全部被消滅。
麥克阿瑟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當時登陸朝鮮的聯合國軍總兵力有51萬之多,僅僅在朝鮮北部一線就陳兵22萬。
而首批入朝參戰的中國軍隊雖有23萬之眾,看似兩軍兵力相當,但其實中方武器裝備全面落後,後勤給養也完全跟不上,所以要想與美軍一戰,必須增加兵力,以人數壓制對方,才能提高勝算。
二線部隊入朝參戰已是迫在眉睫。
在此形勢下,中央軍委立即下令華東軍區,要求其已經開赴華東沿海地區準備執行解放臺灣任務的主力部隊第9兵團撤回至山東境內集結,準備隨時入朝作戰。
當時擔任第9兵團司令員的是大名鼎鼎的宋時輪將軍,副司令員是我們熟知的陶勇將軍,二人均是我軍有名的悍將。
而他們手下是第20、26、27三個軍都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屢戰屢勝的常勝軍,久經沙場、作戰勇猛。
為了增加部隊的戰鬥力,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決定將原本歸屬於第30軍的88師、89師和第32軍94師分別劃歸這三個主力軍,這樣一來本就兵力充沛的原三野主力部隊被擴充到15萬人。
10月29日,第9兵團三個軍全部集結在山東境內,隨後司令員宋時輪在曲阜組織召開團級以上幹部動員大會,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朱德總司令竟然親自到會並向全體高階軍官做了動員報告。
這時第一次戰役正在朝鮮半島如火如荼地開展,捷報頻頻傳來,我軍戰士聽聞無不歡欣鼓舞。
由於戰局的需要,第一次戰役接近尾聲時,宋時輪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要求他立即率部北上,在吉林梅河口集結,在此作短暫休整後入朝參戰。
此時的朝鮮戰場上已是大戰在即,由東線進擊的美第10軍迅速向北推進,其中陸戰1師已經行進至古土裡附近,而南韓軍隊行軍速度也很快,相繼佔領了東海岸的吉州、明川等地區。
11月6日,正率領第9兵團北上的宋時輪突然接到中央軍委急電,宣佈取消之前制定的在東北地區短暫休整的計劃,立即率部入朝參戰。
於是,宋時輪便下令部隊立即調轉行軍方向,向臨江一帶前進,準備由此入朝,參加東線作戰。
接到軍委命令的當天下午,第20軍就已抵達瀋陽火車站,賀晉年根據上級指令,前來檢查入朝作戰部隊的準備情況,當時戰士們士氣旺盛。
但是,當賀晉年看見戰士們穿得只是穿著薄薄的棉衣時心裡頓時咯噔一下,他馬上找到副軍長廖政國,十分擔心地說:“戰士們就這樣穿著薄棉衣入朝,被說打仗了,動都把你們凍死了。”
與此同時,他還要求運輸部隊的列車立即在瀋陽火車站停靠,兩個小時就可以東北軍區剩餘的厚棉衣和棉帽送來,但是當時軍情十萬火急。
20軍大部基本沒有做任何停留便直接開赴中朝邊境,只有負責後衛的60師在停車間隙等到了東北軍區送來的禦寒衣物,數量也是十分有限。
其實,早在第9兵團從山東出發時,中央軍委就已經給他們調撥了冬季的防寒衣物和物資,並運送到了之前商定的休整地點——吉林梅河口。
但是沒想到中途戰局發生變化,戰士們直接由臨江入朝了,就這樣戰士們穿著薄棉衣就倉促進入氣候更加寒冷的北朝鮮境內。
戰士們長期在氣候溫暖溼潤的華東地區作戰,一時很難適應北朝鮮嚴寒乾燥的氣候,這也為日後第9兵團遭受巨大損失埋下了伏筆。
11月19日,20、26、27軍先後進入朝鮮境內,等待志願軍的是零下30°的極寒天氣,但戰士們的心是火熱的,他們秘密向東線戰場開進,美軍竟對此渾然不知。
二、激戰下碣隅裡
11月24日,聯合國軍展開全面進攻,向東線戰場進擊的美第10集團軍部三個師持續向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中朝邊界,這樣就可以威脅到我軍西線作戰部隊,減輕美軍由西線進攻的第8集團軍。
我軍早已識破麥克阿瑟的企圖,為了粉碎敵軍的進攻,我軍於次日凌晨率先打響第二次戰役,而剛剛入朝參戰的第9兵團負責將第10集團軍消滅在長津湖地區。
長津湖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地理環境惡劣,向此地進發的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第10集團軍的王牌部隊,曾參加過著名的仁川登陸。
這支部隊不但作戰經驗豐富、裝備精良,而且與我軍相比,他們最為明顯的優勢是單兵被服裝具齊備,還配備有禦寒的毛衣毛褲、防寒外套等衣物。
宋時輪決定抓住敵人未發現我軍這一轉瞬即逝的有利戰機,打敵軍各措手不及,將這股敵精銳部隊悉數殲滅在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一帶。
如果敵軍其他部隊前來增援,則順勢全部殲滅。隨後,20軍、27軍共八個師全部陳兵於以上三個地區,靜待美陸戰第1師鑽入包圍圈。
27日,當我軍趕赴戰場時,天上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氣溫驟降至零下30°,但是我軍八萬餘官兵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嚴寒,準時抵達。
當天夜裡,我軍突然展開攻擊,美軍面對“從天而降”的志願軍慌忙進入戰鬥狀態。
剛開始美軍有些自亂陣腳,但是第1師畢竟是一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部隊,立刻將所有坦克調集陣地前形成有效防禦,等待救援的到來。
經過一整夜的艱苦戰鬥,原本是一個整體的美軍被分割成五段,被包圍在下碣隅裡、新興裡等地,為我軍各個擊破創造了有利條件。
下碣隅裡位於長津湖最南部,坐落在群山之中,周圍是連綿的丘陵地帶,登上主峰1071.1高地,可以俯瞰整個小鎮。
八天前,美陸戰1師就已抵達下碣隅裡,為了以防不測,師長史密斯並沒有再貿然孤軍北上,而是命令部隊就地休整,構築工事,還修建了一座簡易機場。
為了對進擊至新興裡和柳潭裡的友軍形成拱衛和支援,美陸戰1師構築了環形防禦陣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下碣隅裡的戰術地位十分重要,作為長津湖地區的門戶,如果我軍佔領,便可以將進擊至此的美軍全部圍困在包圍圈內悉數殲滅。
27日24時,20軍58師兩個團隱蔽渡過長津江,並於次日凌晨3點展開突襲,接連攻佔了富盛裡、上坪裡等地。
隨後,58師另一個團奔襲至長津江西側,兩軍對下碣隅裡形成了合圍之勢。
與此同時60師主力部隊也進軍至古土裡,並切斷了到下碣隅裡的公路,相當於切斷了敵軍的後路。
第二天白天,整個下碣隅裡表面十分安靜,但其實暗潮湧動。到了晚上,天空又下起了大雪,陸戰第7團多次妄圖由下碣隅裡向北突圍,均被我軍激烈火力壓制後無功而返。
為了取得與古土裡友軍的聯絡,陸戰1團一個營的兵力試圖向南進軍,但是也沒有成功。
戰鬥打響後,我軍炮彈如雨點般落入敵軍陣地,直到最後一發炮彈落地,軍號手吹響了進攻的號角,戰士們紛紛衝出陣地,由南、西、東三面發起進攻。
而美軍早已構築了完備的防禦網絡,迫擊炮、重機槍等相互配合,向我軍官兵射擊,戰士們對敵人的密集火力毫不畏懼,戰至次日拂曉,172團佔領了下碣隅裡及其以東地區。
此前奔襲至長津江西側的173團於28日晚攻克下碣隅裡以西地區,隨後與敵軍坦克營展開激戰,由於此地地形開闊,十分有利於機動化部隊展開,所以我軍傷亡很大。
負責攻擊島內裡的我軍174團也遇到了美軍主力部隊的頑抗。我軍憑藉頑強的意志拿步槍與敵軍的坦克、機槍交火,戰至29日拂曉,終因傷亡過大而再無力向下碣隅裡中心地帶進攻,美軍得以喘息。
經過一夜的激戰,我軍58師雖傷亡慘重,但是也佔領了很多敵軍陣地,為了防止敵人反撲,我軍迅速構築防禦工事。
果然,天剛剛亮,美軍就展開了反撲,他們首先向下碣隅裡東部山區展開進攻。
美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向我軍陣地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而且規模逐漸增大,著名的戰鬥英雄楊根思帶領一個排的兵力頑強阻擊反撲敵軍。
其他陣地我軍也傷亡慘重,但是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守住了東山地區。
30日,宋時輪電令58師,要求該部無論如何也要拿下下碣隅裡,並與27軍一部合力南下。
接到任務後,師長黃朝天整合部隊,依託東山向下碣隅裡展開攻勢。由當日22時戰鬥打響後,戰至次日1時,我軍突破敵前沿陣地,在進入縱深戰鬥後,受到敵軍機械化部隊的頑強抵抗,因傷亡過大而攻擊受阻。
後來,27軍奉命進攻新興裡不得不提前撤離戰場,58師也在隨後不久撤出戰鬥,退至原有陣地展開防禦。
58師和60師分別在下碣隅裡和新興裡與敵軍展開激戰時,59師也於28日拂曉時分佔領了死鷹嶺,柳潭裡與下碣隅裡兩地的聯絡被切斷。
戰至12月3日,被圍困在柳潭裡等地的美軍在下碣隅裡敵軍的配合下,對我軍此前佔領的死鷹嶺陣地展開猛烈進攻,59師殊死抵抗,但是終因傷亡過大而失守。
至此,柳潭裡與下碣隅裡之間暢通無阻,敵軍迅速向下碣隅裡增兵,短時間內竟集結了數萬之眾,這時候僅靠58師一個師的兵力已經無法殲滅敵人。
隨後,宋時輪命令58師撤出戰鬥,將陣地交給即將趕到的26軍,與60師一起進至古土裡,以阻擊敵人向南逃竄,也可阻止南部美軍繼續向北增援。
雖然下碣隅裡的戰事屢屢受阻,但是27軍在新北里卻傳來了好訊息,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我軍殲滅了素有“北極熊”之稱的美步兵第31團,並繳獲了“北極熊”團團旗,後被收藏於軍博館。
三、激戰古土裡扼腕水門橋
其實早在12月1日,志願軍高層就已經看出北進遇阻的美軍企圖想南逃竄,所以宋時輪決定全軍出擊,對敵展開圍追堵截,將美陸戰1師盡數消滅在長津湖地區。
第二天中午時分,原本負責後備的26軍收到了上級指令,要求他們立即南下,接替20軍58師陣地,繼續對下碣隅裡地區美軍展開進攻,一旦得手則迅速南下攻取咸興等地。
軍長張仁初在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76、77、88三個師的兵力向南挺進,而78師則奉命移師厚昌江口以東地區,以防敵軍突襲我軍後方。
當時三個師均駐紮在距離下碣隅裡一百多公里的地區,朝鮮半島北部多山,行軍條件極為惡劣,加上連日的大雪天氣,使得氣溫驟降,所以部隊行軍速度很慢。
除了76師按照之前的預計,於4日拂曉急行軍至指定位置接替了58師的陣地外,其他兩個師均推遲了兩天時間抵達。
此時集結在此的美軍有一萬多兵力,在下碣隅裡四周共有我軍十個師的兵力對其形成團團包圍。
為了防止敵軍向古土裡逃竄,我軍炸燬了下碣隅裡至古土裡的所有橋樑。
面對我軍的重重包圍,美軍高層當即利用具有強大運兵能力的C-47運輸機,由此前修築的簡易機場向外運送傷員,以減少美軍突圍時的負擔。
從12月1日起的短短六天時間裡,美軍機共運出傷員四千多人,與此同時,還向下碣隅裡運送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物資給養,此前因傷退出戰鬥此時已經康復的五百多名陸戰1師士兵也被送了回來。
加上之前儲存的豐富物資,美軍認為足夠支撐他們突出重圍。
12月5日晚,師長史密斯為了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將陸戰1師進行臨時整編,將所有兵力分為兩個戰鬥群,準備在大量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下,由下碣隅裡向南突圍,逃至古土裡。
東山地區對於美軍向南撤退至關重要,中美雙方都十分清楚,12月6日清晨,美軍陸戰5團率先發兵攻擊我軍東山陣地。
在敵人大炮的狂轟濫炸下,我軍撤出陣地,東山失守,隨後美軍展開突圍。
但美軍剛一出下碣隅裡就遭到了我軍的猛烈阻擊,戰至傍晚時分僅僅前進了七公里。
太陽落山後,26軍再次與美軍展開交火,意圖將失去的東山陣地重新奪回,但是敵人有重型武器配合,所以攻擊很不順利。
26軍只好調整部署,7日凌晨,我26軍所有兵力齊上陣,由四面向東山發動新一輪攻勢。
而美陸戰7團則由公路向南突圍,也遇到了26軍的強勢阻擊,幾乎停滯不前,直到7日凌晨5點,其先頭部隊才抵達古土裡,短短的18公里路程,美軍機械化部隊竟然用了將近一天時間。
五個小時後,陸戰5團也突破重圍撤退至古土裡。12月8日早晨,美軍放棄古土裡,企圖繼續向南逃竄。
自古土裡撤退時,美軍共有一萬多兵力,然而卻有多達一千多輛車輛,機械化程度相當之高。
為了阻擊美機械化部隊繼續向南撤退,宋時輪下令斷橋破路,讓敵軍車輛寸步難行。
美軍向南撤退要過的最後一關是水門橋,這座橋兩端均為懸崖,是古土裡向南進軍的必經之路。
而只要過了水門橋,那就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十分有利於機械化程度很高的美軍逃竄。
美軍固然知道這座橋的重要性,所以派出一個坦克營40多輛坦克守衛。
早在12月1日時,20軍60師就曾派出一小股部隊,成功將橋炸燬,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美軍工兵部隊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將橋重新修復了。
12月4日,志願軍再一次將水門橋炸燬,而美軍很快就利用殘剩的橋墩重新架設了一座鋼結構橋樑。
12月6日晚,27軍派出姜慶雲部兩個排的兵力組成敢死隊,再次組織實施炸橋計劃,為了防止美軍再次修復,戰士們每人身上背了幾十公斤的炸藥,將整座橋連帶橋墩基座全部炸燬。
60師一位副師長親自趕赴現場檢視,他認為這一次無論如何美軍都不可能將橋修復了,除非在原地重建一座橋,但是這需要耗費近半年的時間。
就在這個時候,26軍88師已經準備對已是強弩之末的陸戰1師殘部展開最後的殲滅戰鬥。
隨後,麥克阿瑟要求日本三菱重工立即生產8套M-2型鋼木標準橋樑,經過一夜是奮戰,次日早晨橋樑結構便已全部生產完成。當天晚上九點,8架C-119運輸機分別載著一套橋樑飛至水門橋附近。
12月8日下午四點,一座重達50噸的橋樑重新架設起來,美軍各式車輛、坦克紛紛由此經過向南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