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總覺得全身到處都疼、坐臥不安伴隨疲憊、晨起僵硬感、情緒不寧等,去醫院檢查做了CT和核磁又都顯示正常,吃了止痛藥感覺一點效果沒有?這個時候要警惕纖維肌痛綜合徵。
主要表現為全身廣泛性疼痛
纖維肌痛綜合徵(FMS)又稱纖維肌痛症,主要表現為全身廣泛性疼痛,即“哪哪都痛”,同時還伴隨著疲勞(經過一晚上的休息仍無法解除疲勞感)、睡眠、焦慮等問題。
有研究者梳理過該病的核心症狀,按發生率高低依次為全身瀰漫性疼痛、睡眠障礙、疲勞、外周壓痛點、腸易激惹症狀(腹瀉、腹痛、便秘、腹脹)、膀胱易激惹症狀(尿頻、尿不盡、尿急)、認知障礙、怕冷和心悸胸痛。本病併發抑鬱症發病率高達20%-40%。
要注意的是,要明確診斷這個病,其病程需要持續3個月以上,不少患者還合併緊張性頭痛、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纖維肌痛症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美國ACR(美國風溼病學會)統計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7,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發病率漸增的趨勢。
病因不明,與“中樞敏化”相關
纖維肌痛症目前病因不明,它的出現通常始於某個突發事件,如身體創傷、外科手術、感染或嚴重的心理壓力等。也有患者表示症狀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累積,並未伴隨上述所說的誘因。
目前普遍認為纖維肌痛症的發病機制為“中樞敏化”,即大腦和脊髓處理痛覺方式失常、過度敏感造成。通俗地說就是身體處理痛覺的中樞出了問題,本來“被蚊子咬了一口的痛覺”被中樞當成“給石頭砸了一下的痛覺”傳遞給大腦皮層,使得身體對痛覺異常敏感,從而“哪哪都痛”。
沒有特效藥但症狀可緩解
如果自己或周邊的親人有上述症狀,建議至醫院就診,由風溼免疫科的專科醫生來診斷篩查。
臨床上診斷纖維肌痛症常採用2016年ACR的診斷標準:
①本病的疼痛一定是全身性的,5個區域(左側上肢、右側上肢、左側下肢、右側下肢、軸向區域)內至少4個區域出現疼痛(不包括頜部、胸部、腹部);
②疼痛及疲乏、睡眠障礙等症狀一定是慢性的,要求持續在相同水平至少3個月以上;
③僅有疼痛症狀和壓痛點並不充分,一定要關注本病的6大核心症狀:疼痛、壓痛、睡眠障礙、疲勞、患者軀體功能下降和精神情感的異常,以及患者對自身症狀嚴重程度的評價;
④本病診斷無需排除其他臨床重要疾病的存在。
治療纖維肌痛症的目的是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循序漸進,採用從非藥物治療到藥物治療遞進的模式。
纖維肌痛症目前尚沒有解藥、特效藥。得了這個病,患者會感覺自己得了無藥可治的絕症,一直與疼痛作鬥爭,對未來充滿焦慮和迷惘,但不要因此絕望,結合藥物治療、運動、疾病管理和養成良好健康習慣,症狀是可以緩解的。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醫生茅建春 李芸潔)
治療方法
■ 【非藥物治療】
1.鍛鍊。建議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如游泳、慢跑、步行和力量訓練活動可以減少疼痛和睡眠問題。氣功、八段錦、瑜伽或太極拳等運動也能幫助解決睡眠、壓力等問題。建議維持時間每次30-40分鐘,每週4次的頻率進行鍛鍊。
2.中醫康復理療。適度推拿、按摩可以幫助放鬆和伸展緊繃的肌肉,改善血液迴圈。針灸、水療、溫泉療法等也可以幫助減輕疼痛。
3.放鬆身心。良好的心態和放鬆的情緒對該病的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自己調整心態外,還可以結合冥想、打坐等。
4.設定睡眠時間表。減少非正常睡眠時間,如:白天不要小睡。每晚固定時間上床睡覺;確保休息的環境是黑暗、安靜、舒適的;睡覺前不要喝含咖啡因或酒精飲料,並限制其他液體的攝入,由此可以減少夜間起夜的需要。
5.充足均衡營養攝入,避免過多攝入刺激性食物、高糖食物。不要挑食。
■ 【藥物治療】
如果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需要藥物介入。
研究表明,國內纖維肌痛患者常常耗費兩年以上的時間、平均就診於3.7個醫生才能被確診,甚至有的患者用了10年時間才能得以確診。患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時還會遭受藥物的損害,如服用非甾體止痛藥、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羥丁酸鈉、強阿片類等藥物,但疼痛無明顯緩解,這也是符合該病可能的發病機制——中樞敏化而非炎性疼痛。所以,及時就醫很重要,由風溼專科醫生判斷病情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常用藥物包括阿米替林、環苯扎林、普瑞巴林、度洛西丁、米那普侖、哌替比索、加巴噴丁等。
■ 【中醫藥治療】
纖維肌痛綜合徵屬中醫學痺證之周痺、氣痺。《靈樞、周痺》曰: “周痺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不容空,願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 “此內不在髒,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名曰周痺。”這說明本病病機是真氣不能周於分肉之間,但病因不是風寒溼等外邪侵襲所致,而是與情志有關。
《中藏經》中說: “氣痺者,愁思喜怒過多,則氣結於上……宜節憂思以養氣,慎喜怒以全真”。明代李梴在《醫學入門》中說: “周身掣痛者,謂之周痺,乃肝氣不行也”。故認為本病多因情志失調,憂思鬱怒使肝失調達,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血行受阻,脈絡淤滯而致,周身疼痛而發病。
氣鬱日久化火則焦慮易怒,火憂心神則難以人寐,上擾清竅則頭痛,肝鬱乘脾則見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症狀。另“肝者,罷極之本”,主耐疲勞,鬱久傷肝則見疲乏無力之症。故本病病因乃“肝鬱致痺”發生諸多症狀。治療以舒肝解鬱以通痺,肝氣一舒,氣行血暢,氣滯血淤得解而諸症漸除。
來源: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