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家來說,國宴並不僅僅是一頓飯那麼簡單,其背後還有深刻的政治內涵,而在飯桌上外交,是中國人的強項。
新中國成立後,外交部長周恩來籌劃組織了多次國宴,宴會中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的,雖然有人會認為這些細節無傷大雅,不用過分在意,但往往魔鬼就藏在細節中,只有重視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動聲色地達到外交的目的。
一次次國宴,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一步一步地推動了我國新中國外交事務的發展,敲開了西方世界對我們緊閉的大門,為新中國迅速融入新的世界體系打下了良好基礎。
然而,當我們沿著歷史的痕跡去追尋新中國最初的國宴記憶時,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傳說中的“開國第一宴”上擺著的,少有百姓難得一見的珍饈美味,更沒有珍奇的龍髓鳳肝,一道紅燒魚翅已經是奢侈頂峰了,其他的菜雖也精緻可口,但在用料上卻是相當的接地氣。
為什麼周總理要做這樣的安排呢?
這其中其實另有深意。
1949年10月1日的夜晚,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為了慶祝新中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在北京飯店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招待前來參加開國大典的各位中外貴賓。這次宴會,是一次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盛會,後又被人們稱為開國第一宴,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當晚,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中共中央負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受邀參加此次儀式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少數民族代表、工人、農民、解放軍代表等,約600人齊聚於北京飯店,共同見證和慶祝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國宴。
對所有人來說,這次宴會都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對於宴會的安排,眾人也都抱有極高的期待。然而人們對此的期待越高,背後策劃和組織的工作人員心頭的壓力就越大,要想將國宴辦得有聲有色,不僅需要多方面密切配合,更要有極為妥帖周密的設計佈局。
誰來統籌策劃這一活動,是擺在眼前的第一個問題。
國宴的準備工作是瑣碎而龐雜的,它需要一個對禮儀事項瞭如指掌,且有能力統領全域性的人來負責。經過審慎考慮,國家最後將這項艱鉅的任務交到了時任政務院典禮局局長餘心清的頭上。
作為新中國留用的禮賓專家,不僅對各項餐桌禮儀禮節都諳熟於心,其對北京飲食業的發展及特點更瞭如指掌。北京城內哪家飯館是什麼風味,有哪些招牌菜、有哪幾位名廚,他更是如數家珍。
可雖然理論豐富,但奈何實踐經驗不多,對餘心清來說,籌辦開國大宴仍是一種很大壓力。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選菜?
中國飲食文化紛繁複雜,東南西北派系林立,口味更是各不相同。
川魯粵淮揚,閩浙湘本幫,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飲食方式,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們,口味自然更是天差地別。
所謂眾口難調,要想做到所有人都滿意,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此,餘心清和當時北京飯店的經理王韌、副經理沈平討論了多次,川湘飲食過於辛辣刺激、東北菜又過於粗獷,不夠精緻。
斟酌再三,最後他們一致決定選用淮陽菜,因為淮揚菜口味適中,菜餚麵點皆齊全,是能夠在全國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中取出的最大公約數。
而舉辦國宴的地點,選定了北京城內赫赫有名的名菜館北京飯店。
可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由於歷史原因,北京飯店以經營西式餐點為主,其中法式大餐更是享譽全城,可中國的開國大宴怎麼能用西餐呢?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年泱泱文明的東方古國,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飲食文化積澱,開國大宴上的菜品居然選用西餐,傳出去豈不是叫人貽笑大方?
泰豐樓有幾位大廚,確實是真有本事。
他們曾經在1947年國共合作軍事調停談判時期,為中共代表做過中餐,如今要舉行的不是普通宴會,而是規模盛大的開國大宴,僅靠這幾位師傅,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餘心清腦子裡勾勒出一幅北京城的美食地圖,不斷搜尋著有關頂級中餐的記憶。
最後,他終於將目光鎖定在“玉華臺”身上。
玉華臺是北京最有名的淮揚飯莊之一,原址在王府井附近的錫拉衚衕,店內掌勺的師傅們,皆是享有盛名的名廚,個個都懷有絕技,身手不凡。
若是能邀請這些師傅參與晚宴的製作,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為保證籌備工作的順利進行,餘心清局長親自登門玉華臺,對飯店的經營者和工作者都做了許多工作,終於將店裡的頂樑柱朱殿榮、王杜昆、楊啟榮、王斌、孫久富、景德旺、李世忠幾位大廚請出了山。
為確保萬無一失,餘心清特地安排大廚們為政協會議的宴會準備餐食,想借此看看他們手頭上的本事。這些廚師果然沒叫他失望,憑藉嫻熟高超的烹飪技巧,十分輕鬆地就完成了餘心清交代的任務,在一百三十多人的宴會中大顯身手,用美味誘人的食物俘獲了一眾政協委員們的心。
這樣一來,餘心清心裡就略有了些底。
但光要菜好還不夠,對於這樣一場隆重的盛會來說,“宴會總設計師”更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這位宴會總設計師,餘心清早已心中有了人選,他就是北京飯店的鄭連富,鄭連富是餐飲界宗師級的人物,長期擔任宴會總管的他,有著極為豐富的宴會設計經驗。
面對新政府執掌的開國第一宴,儘管鄭連福心中也充滿了壓力,但他仍不失水準地完成了整場晚宴的全部設計。在他的安排下,600張餐桌疏密得當的擺放在了大廳,主桌位置即能得到很好的凸顯,同時也能夠和其他位置的來賓相互呼應,不僅顯得晚宴氣氛十分熱烈,而且也不失莊重,這樣的佈局方式讓人忍不住叫絕。
不僅如此,心細如髮的鄭連富,對於晚宴的上菜路線、順序都有著恰當的安排,就連主賓進出通道的寬度都是他精心設計過的,正是在他的用心策劃下,晚宴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
對於如此高規格的宴會來說,食物的安全性是第一位,只有經過了專業嚴格檢疫的蔬菜、肉類才可以用於入菜。
為了保證食物的絕對安全,人民大會堂還專門配置了實驗室和兩名專職人員,用以檢查食物的安全。這兩位專職人員負責在切菜和熱菜時,分別從鍋中取兩次樣,放入培養基中,直到用餐結束24小時之後,這些食物樣本才能被銷燬。
宴會的總廚師長,是14歲就師從名廚的朱殿榮。
對有著豐富經驗的他來說,做大菜、辦大籠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之所以選他當這個總廚師長,除了經驗老道外,更因為他對淮揚菜的精通,紅燒獅子頭、燒四寶等都是他的拿手絕活。
接到這項任務時,朱殿榮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雖說做了這麼多年菜,什麼大場面也都見過,但為慶祝自己國家的新生而做菜,這還是頭一遭。抱著必須要打贏這場仗的必勝信念,朱殿榮全身心投入到了每一道菜品的製作過程中,更是把自己的看家本領都毫無保留地使了出來。
除了朱殿榮外,為開國盛宴掌勺的其他幾位大廚,個個也都身手不凡,各有絕技。
例如有著“孫快手”名號的孫久富,尤其擅長製作各種中式麵點,各種軟糯鮮香的湯包,如“淮揚湯包”、“火腿江米燒麥”更是他的拿手絕活。
為了滿足600人用餐的需要,北京飯店臨時將原本的中餐廚房進行了改建擴充。新擴充的廚房條件有限,不利於廚師們的發揮,再加上廚房裡本就欠缺人手,要想在短時間內烹煮上百道較為複雜的菜餚,且還要做到色香味俱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直到宴會正式開始前,包括朱殿榮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對最後菜品呈現的效果都沒有十足的把握,餘心清等宴會的籌劃人員都十分忐忑。晚上6點整,暮色四合,北京飯店內外的燈光都亮了起來,在明亮的燈光下,是一張張具有愉悅神情的笑臉。
隨著迎賓樂曲的響起,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中外貴賓們踏著歡快的樂聲,依次步入宴會大廳,一一落座。來北京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和全國各行各業的代表們也相聚在此,整個大廳都洋溢著喜慶歡樂的氣氛。
是啊,這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天,人們無不為國家的新生感到自豪和幸福,怎麼控制得住自己的笑意呢?
宴會正式開始,周恩來首先致辭,熱情洋溢的話語將宴會大廳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大家紛紛舉起酒杯,相互致意,為剛剛誕生的中國而祝酒。
值得一提的是,宴會上還有一群特殊的嘉賓,一支剛剛完成了雙重任務的空軍飛行隊。在白天,這些飛行員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戒,沒有片刻喘息。直到開國大典結束之後,他們也來不及休息,又在朱德總司令的指示下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宴會現場。
原來,這支部隊不僅要接受檢閱,還要執行保衛開國大典順利進行的任務,以防國民黨前來破壞。要知道,早在幾個月以前,蔣介石就已經派出軍機轟炸了北京的南苑機場,目的就是為了用製造威脅和恐嚇的方式來破壞開國大典。
因此,為了保證開國大典得以順利舉行,這支剛剛組建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必須密切關注現場的一切變化,時刻準備著和蓄意搞破壞的反動派進行鬥爭。
所以,這些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都載有炮彈,一旦敵人來犯,飛行員就會立刻投入戰鬥,將威脅徹底消滅乾淨。
圓滿完成任務的空軍,得到了朱德總司令的高度讚揚,他高興地向這一群還未來得及脫下軍裝的戰士們舉起酒杯:“同志們,你們辛苦了!我們都共同親歷了歷史性的一幕,我們人民的國家、人民的軍隊,今後就翻開新的篇章了。”
他還不失幽默地笑著說道:“過去戰爭年代,我們只有一個軍種,我就當一個軍的總司令,現在不同了,我們有了陸、海、空三軍,從今開始,我就是三軍的總司令了!”
聽到這話,在場的飛行員和嘉賓們都發出了暢快的笑聲,這樣親切歡樂的氣氛也感染了在大廳的服務人員。以往,來北京飯店消費的人都是非富即貴,有的要麼是政界要人,要麼就是富豪鉅商,再不就是養尊處優的嬌小姐和富太太們。
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屬性,使得他們從不會以平等的方式待人,尤其在這些服務於他們的勞動者面前,趾高氣揚、頤指氣使就是他們的常態。
因此,服務人員很少在工作中得到他人的尊重,他們不知受過多少美國大亨、日本軍人的蔑視羞辱,看過多少英國紳士和假洋鬼子的虛偽面孔。
而這一次宴會,是完全超出他們以往經驗的。
因為這次,他們招待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和他們一樣,淳樸善良的勞動者。在他們當中,有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的農民、有的是如鋼鐵般強壯的工人、更有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戰士。
在這些人的身上,沒有什麼天然的階級優越感,反而有一種“五湖四海皆兄弟”的親切感,在這份親切感的感染下,北京飯店的員工才真正有了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感受。他們清晰地看見了,如今的中國,不再是那個不斷剝削勞動者的中國,新中國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國家,對於國家的熱愛之情也在無形中變得更加深厚了。
眼看嘉賓都陸續落座,離上菜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服務生忍不住到後廚,想要檢視菜餚烹煮的情況。
而此時的廚房所有人處於“激戰正酣”的狀態,他們有條不紊地忙著自己手頭的活,沒有一人能夠從中分心。這種四平八穩的節奏讓服務員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然而更讓他驚訝的事情還在後面。
總廚師長朱殿榮也沒閒著,只見擼起袖子,徑直抄起一口大鍋就要炒菜。
看到這個畫面,服務員大驚失色:這不是食堂煮大鍋菜的那種鍋嗎?
可朱殿榮卻一副十拿九穩的模樣,利落地將一大盆主料倒進了大鐵鍋中,還沒等人看清,又抓起各種讓人眼花撩亂的輔料、配料,扔到了這一口大鍋中,灶間的火苗迅速升騰起來,歡快地舔著鍋底,香味立刻就飄出了。
服務員心裡還是直犯嘀咕:這可是“開國第一宴”啊,又不是村頭吃的大鍋飯,就用這麼一口大鍋炒菜,夠水準嗎?朱師傅該不是忙糊塗了吧?”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哪裡知道,這大鍋烹炒,正是朱殿榮特意為大型宴會練就得絕活。火光閃動之間,朱殿榮十分迅速地翻炒著菜餚,緊接著出鍋、裝盤,一氣呵成。
不過三五分鐘,幾十桌菜整整齊齊地碼了出來,行雲流水般地動作叫人歎為觀止。
見到這番操作,服務員連連叫好,趕忙準備上菜。
可大家懸著的心仍沒有放下,雖說這菜是顏色香味俱佳,但味道誰也說不好,萬一是中看不中吃這麼辦?眾人的這份緊張也傳染了朱殿榮,一時間這位身經百戰的名廚也有點慌了,
萬一自己做的菜不合賓客的口味,首長批評起來可怎麼得了。再說,席間坐著的民主人士,還有不少口味挑剔的美食家,要想取悅於他們,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不管怎樣,此時都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眼看服務員將菜一一送上了桌,朱殿榮的心也隨之提到了嗓子眼,同樣緊張的,還有飯店的領導們。按照先前設計的那樣,菜先送到民主人士面前,隨後又送到了解放軍高階將領的餐桌上。
看著品相極佳的菜餚,賓客們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賞和期待的神情。
說話間,將軍們已經拿起筷子大快朵頤起來,一邊吃一邊止不住地誇讚:“唔,味道好極了!
“那咋能比,這可是有名的大飯店!”
“我們小灶的炊事班長以前也是大飯館的廚師呢!”
就連那幾位頭上冠有美食家稱號的民主人士,嘗過菜後也是讚不絕口:“好!味道極佳,可謂上品!”
“依我之見,可稱‘神品’
席間,一位嘉賓還特意詢問了服務員:“宴會規模如此盛大,幾十桌菜同時上來,不知飯店用了多少廚師、開了多少灶?”
另一人接話,北京飯店名廚眾多,啟用十幾位廚師同時燒菜,當然是小菜一碟。聽到這話,服務員笑了笑,邀他們對比一下各桌的菜品顏色和式樣。眾人瞧了瞧,心裡更生了一層疑問:“難道這麼多菜,都是同一口鍋裡燒出來的嗎?
服務員笑著答道:“咱們朱師傅就是有這本事,只用了一口大鍋,就燒出幾百人的菜。”
聽到這番話,大家都紛紛對朱殿榮的高超廚藝表示了讚歎。
這時,朱殿榮懸著的心才真正放了下來,也正是因為在開國盛宴上的絕佳表現,此次過後,他的“大鍋絕活”也就此聲名遠揚。
這場精心準備的宴會可謂是大獲成功,宴會的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無人不對其絕口稱讚。然而翻看那一份“開國第一宴”的選單,我們卻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叫人讚不絕口的佳餚,不是慈禧餐桌上的滿漢全席,而是一些做工精緻卻並不算名貴的菜色。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此次宴會上一共呈上了八道熱菜,分別是紅燒魚翅、燒四寶、幹燜大蝦、燒雞塊、鮮蘑菜心、紅扒鴨、紅燒鯉魚、紅燒獅子頭。
冷菜同樣也有酥烤鯽魚、油淋仔雞、熗黃瓜條、水晶餚肉、蝦籽冬筍、拆骨鵝掌、香麻海蜇、腐乳醉蝦,共八種。
點心分別是菜肉燒麥、淮揚春捲、豆沙包子和千層油糕。
這其中的諸多菜色,雖說也算得上是精緻,但要是與滿漢全席相較,未免顯得有些過於質樸了。
到底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安排呢?
其實,這恰恰體現了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念。
立國之初,國家正值百廢待興之際,宴會應當要在不失體面莊重的前提下,做到樸實簡單。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應當一切為了人民,國家領導人更應當以身作則。
用國家攫取資源供自己享樂,那是國民黨軍官和舊式官僚的做法。
因此,宴會籌備工作者對菜品進行了慎重的甄別篩選,既保證了宴會的品質和規格,同時也沒有造成奢靡浪費的現象,這才促成了這“開國第一宴”的完滿落幕。
即使是這樣,周總理仍覺得國宴過於鋪張,後來就定下了“四菜一湯”的國宴標準規格,以免國家在這樣的事情上浪費過多資源。
自此,中國再沒有任何一場國宴的豐盛程度可與之相比,而中共領導人一心為民為國的堅定信念,也在一次次簡樸的國宴中展露無遺,這也是共產黨能夠一直受到百姓擁護愛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