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文(富書作者)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
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一個總喜歡向人傾訴苦楚的人,於自己,是最沒尺度的宣洩,於別人,是最不體面的打擾。
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並沒有太多忠實觀眾,自己的悲歡與別人並不相通。
也許,不隨便訴苦,是成年人該有的成熟。
- 逢人便訴苦,不會讓苦變淡
魯迅的《祝福》裡,早寡的祥林嫂知道婆婆要將他賣掉,便逃到了魯鎮的大戶人家做女工。
在魯四老爺家雖然工作勞累,但還算安穩,而祥林嫂也因為勤勞能幹,為人隨和,得到了東家的肯定。
但是好景不長,祥林嫂的婆婆找上門來把她帶走,將並嫁給了一個山野漢子。
好在丈夫對她很好,不久後孩子阿毛出生了,幸福的生活沒過多久,新丈夫就染病死了,阿毛也被狼叼走了。
她再次回到魯鎮,但一改以往的沉默寡言,話多了起來,沉迷於向別人訴苦,一遍一遍地訴說兒子阿毛慘死的狀況。
開始人們對她抱有同情,還願意聽她講,時間一長人們聽多了就開始躲著她,連唸佛的魯老太太也對她訴說的遭遇感到厭惡麻木。
祥林嫂並未察覺人們的嘲諷態度,仍舊抓住一切機會訴說自己的不幸和痛苦。
祥林嫂的身世是可憐的,她不厭其煩地訴苦,是因為內心實在太苦,她妄圖透過訴苦來緩解悲傷。
最初人們願意聽,她便覺得自己能得到別人的同情和理解。
於是她逢人便說自己的故事,渴望從別人身上尋找到安慰,企圖讓苦淡一點。
但事與願違,祥林嫂的做法其實是一遍遍地扒開自己的傷口給別人看,這樣的傷疤永遠不會癒合。
同情也變成了譏諷,不是治癒傷口的解藥,而是加速潰爛的毒藥。
知乎裡有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去訴說自己的苦難?
有一位答主的回答很扎心又很現實:原來覺得說出來心情就會好,是一種發洩,現在覺得真正的苦難是不會說出來的,也是說不出來的。
也許在訴說苦難時,別人的一個眼神都能讓我們內心感到慰藉,但不要期望能從別人的同情中獲得力量。
因為安慰對解決困境沒有絲毫的幫助,訴苦,並不會讓痛苦消失,也不會讓生活變好。
- 你所追求的安慰,不過是別人眼裡的無所謂
在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穎兒談起自己的近況,跟大家訴苦說生完孩子後感覺壓力很大,產前戲約不斷,產後寥寥無幾。
這時謝娜語氣很平和地說:你剛剛生完孩子就這麼拼命,我覺得現在不用太著急。
穎兒聽罷回應說:你現在是綜藝一姐,當然可以這麼說,但是對我來講壓力真的很大。
她表示現在都是別人在選擇自己,任何時候自己的角色都有被別人搶走的危險。
穎兒話音未落,一旁的應採兒反駁道:那又怎麼樣呢,人生就是這樣,在哪一個行業都是這樣子。
穎兒也很著急,她試圖解釋清楚自己,但被應採兒打斷說:每個人都有壓力。
穎兒無奈表示說,你理解不了我。應採兒又打斷她的話:你講的事在我們這都不是事,生死是事,離婚是事,有的事不要看得那麼嚴重。
一番談論下來,不知穎兒會不會明白:別人不是自己,根本感受不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心酸。
餘秋雨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
別人也許會同情你,也許會嗟嘆,但永遠不會清楚你的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遇到難過的事,別輕易逢人就訴苦,關心你的人,不用你開口也能察覺到你的苦,不關心你的人,講得再多也只是徒增自己的幼稚。
現實往往令人很無奈,很多時候,你所追求的安慰,不過是別人眼裡的無所謂罷了。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是踽踽而行,一味地向別人訴苦,只會讓自己的負能量壞遭遇影響周遭的人,讓在乎你的人心疼,讓不在乎的人取笑。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沒有苦楚,只是他們懂得把所有的委屈和心酸都吞進肚裡,慢慢消化成砥礪前行的力量。
- 成年人的世界,苦樂參半,悲喜自度
有一則“腦癱小夥用牙咬80斤重物幹活”的影片鼓舞了很多人。
河南的小夥子史軍珂小時候因腦癱,導致他行動不便,身體使不上力,在家裡開的養蜂場幹活時,只能用牙齒來搬重物,一次能搬80斤。
他說:“生活就是要努力幹。”
他說這話的時候,深深地嘆了口氣,接著說:“人生的路有很多,跪著也要站起來。”
彷彿這一切苦難都在那一聲嘆息中化作動力,他知道抱怨和哭訴根本改變不了什麼,只有咬緊牙關往前走。
《擺渡人》一書裡有一句靈魂拷問:如果命運是一條河,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每個人內心都曾有一片荒原,沒有人給你真正的救贖,沒有人能參與你的人生。
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難以言說的苦,而真正強大的人,都學會了把哭訴調成靜音。
陸小曼在《隨著日子往前走》裡說:這個世界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
因為他們都知道,只有哭給自己聽笑給別人看,才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活得肆意通透。
內心強大的人都懂這個道理——
帶著女兒跑出租的單親媽媽李少雲,沒有被苦難吞沒,用不屈的堅韌把生活過好;
牽著兒子扛貨物的最美爸爸冉光輝,沒有被現實壓垮,用有力的肩膀扛起一個家;
揹著媽媽上大學的命硬校長劉秀祥,沒有對坎坷妥協,用不懈的毅力成就了自己。
可能他們也曾抱怨過造化弄人命運不濟,可在現實面前,這些詛喪和哭聲都顯得那麼不堪一擊,所以他們只能選擇默默掩飾傷痛,在與命運的對抗中百鍊成鋼。
遭遇痛苦已是不幸,如果再不拼命找尋破局的出路,反而沉迷於長吁短嘆訴苦發洩,生活只會陷入無盡的深淵。
他們的內心真正的強大,所以不是僅僅依靠安慰和憐憫,也能努力活成他們所期待的模樣。
村上春樹有句話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再苦再難也不要隨便把自己的傷口扒開給別人看,有些傷痛,需要自己治癒,有些苦楚,需要獨自承受。
經歷了世事後,我們應該懂得真正能為自己擺渡的只有自己。
每一個奮力掙扎匍匐前進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致敬。
願我們都能把那些不為人知的痛楚扛過去,不動聲色地把苦難熬成雲淡風輕的恬適,方可抵歲月滄桑。
作者簡介:文小文(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小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