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脾氣比較急躁。他很孝順父母,卻不太注意與父母說話的方式,也不太注意說話的態度,明明是一番好意、一片孝心,說出的話卻常常讓父母難以接受,不但沒能讓父母感受到好意,反而被認為不懂尊老敬老。 為什麼會一番好意卻辦砸了事呢?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不懂好好說話,尤其是對自己親近的人。生活中有一些人,對不熟悉的人很注意說話的分寸,表現出很高的情商,而對待親近的人,說話就比較隨意,不太注意說話的方式和態度。我們說要懂得說話的技巧,就包括了好話也要好好說,如果認為自己是出於好意、親近的人又不會和自己太計較,就口無遮攔或不懂表達,結果好意沒能好好地表達出來,好心沒收到好效果,還適得其反,實在是一個遺憾。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我們也會遇到。明明是一番好意,但沒有控制好情緒,沒有考慮受眾的感受,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對著親近的、熟悉的人,分寸不注意,沒站在受眾的角度組織語言,說出來的話,讓人聽著尷尬或難受,結果,好好的聚會因此不歡而散,保持多年的友誼因此失去,更有甚者,可能因為一言不合,雙方吵起來、鬧起來。 所以,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不僅要留好心、存好意,還要有“好嘴”,既要好心好意,也要“好嘴”好說。 那麼,怎樣才能“好嘴”好說呢?我覺得不管對誰,都要懂得換位思考,要尊重他人,要讓他人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其次是說話時語氣要平和,要讓人聽起來舒服;再就是要清楚對方喜歡什麼、忌諱什麼,尤其不要觸碰對方的底線。有時候,我們還要留意對方的心情,選擇心情好的時候說話,對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千萬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當然,作為受眾,我們也要學會辯證地聽別人的話。或許別人說出的話著實不中聽,但確實出於一番好意,也確實有道理,忠言逆耳利於行,不要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一觸即發,誤解他人的好意。此外,我們也要學會大度與包容。別人批評的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一言不合就翻臉。別人好心指點你,就算不認可,也可以表達謝意。 我對朋友的父母說,你的孩子說話不注意方式,當然得改,但為人父母也要對孩子的話辯證地聽,要分辨一下是否用心良苦,是否講得有道理。我的說法,朋友的父母點頭贊同。 好話也要好好說,這既是生活技巧,也是生活藝術。作為受眾,也要懂得辯證地聽,體諒他人的好意,包容他人的不足。如此,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和諧與美好。 (王繼懷)
sponsored links
好話也要好好說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