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94天。
經常有人說自己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你並不是真正地“懂得”了這些道理,而是僅僅“知道”了這些道理,甚至與有些道理只是擦肩而過而已。
懂得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去用、去做的人很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是很多人的通病。懂得再多道理,不去用不去做都是白搭。
對於很多道理,聽是一回事,懂是一回事,親自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再精妙的道理,如果只停留在思維層面不去做,那它永遠不會成為你的東西。當你真正去做以後,你才能發現問題,才會思考如何解決,在實踐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這些道理才會逐漸轉變成你的一部分。
所以,解決這個困惑的唯一途徑就是:知行合一。
前人的經驗教訓,給我們留下很多的精神財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知行合一,腳踏實地。可惜的是,那些道理,他們一條也沒有照做,沒有知行合一。但凡能做到一條,都能過好一生。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是,沒做到,就不是真知道。
知行合一這四個字,人人都“知道”,但並不是真知,因為沒有知行合一。
就像你知道鹽是鹹的,糖是甜的,但要嘗過才知道什麼是鹹,什麼是甜。就像老虎吃人很可怕,人人都知道,但只有那曾經虎口脫生的人,那渾身發抖、心有餘悸的人,才真知道老虎吃人是怎麼個可怕。
而現實中的許多人說起道理來誇誇其談,舞文弄墨,看似無所不能,實則空有虛名,因為他們只想追求高深,不求知行合一。
對於這樣的人,孔子曾哀嘆,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大家出門都不從大門走嗎?門前就是大道,抬腳走就是,怎麼大道上我看不見人呢?
確實,人們覺得從大門出去,太沒本事,太沒創意了,他們都翻窗戶出去,翻牆出去,要找小路,找捷徑。
事實上,我們不能偉大,因為我們不肯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因為我們輕視簡單。
你給他指一條簡單的大路,他不肯走,說太簡單了,老想再整點別的。一心想不走尋常路,卻不知道成功不是靠不走尋常路,而是在尋常路上付出不尋常的努力。因為不肯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不願意下笨功夫,所以總是希高慕遠,總想貪巧求速,總想拔苗助長,總想另闢蹊徑。有直道不走,非要彎道超車,不知道多數情況是彎道翻車。
所以,大道是簡單的,只要做到知行合一就可以了,而且將知行合一運用在我們工作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上。
比如,我因經常看手機或電腦,近視度數不斷加增,有一天我開始慎重考慮怎樣才能避免視力進一步惡化,最後總結出“四個不”:不長時間看手機(超過1小時就要休息一下)、不在昏暗的環境下看手機、不躺著看手機、不在走路時看手機。然後當即開始知行合一。從此,早上醒來先起身、拉開窗簾再看手機,工作時看手機或電腦時間長了就會休息一下,走路時若必須要看手機就停下來。
工作和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人生道理和準則就形成了原則。橋水基金的達利歐特別重視原則的重要性,還為此專門寫了他著名的暢銷書《原則》,他說,“我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助我發現真相是什麼並據此如何行動。”
遺憾的是,你看到的絕大多數人都不能堅持原則,以至於“原則上可以”這句話,意思就是先答應著,但到時候不保證可以。“原則上不可以”,意味著總有辦法可以。原則,就成了一般情況規則,遇到特殊情況就突破。可是,我們不禁要問了:原則不是最應該堅持的嗎?不是最應該知行合一的嗎?
大家都知道弄虛作假是不對的,但真遇上了,卻裝著明白犯糊塗。比如,我是英語老師,而且是英語界的少數派:男英語老師,所以經常有人找我替考英語,比如職稱英語、自考英語等。但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就已將“從不替考”定為原則去知行合一,不管找我的是朋友、同事還是領導,我都一概謝絕。我總會告訴他們我可以給備考建議,甚至免費輔導都行,唯獨不能替考,因為這是我的原則,常常為這樣的說法,受到有意無意的鄙視。可能是社會對堅持正確原則的人給予了自由的回報,但不管怎麼說,後來就再也沒人找我替考了。
人們碰到一點利益誘惑,就放棄原則了。不能堅持原則,就走不遠,就不能成大事。
關於原則問題,有兩點要說:
第一,看你追求的東西,在內還是在外,是向內求還是向外求。追求自己的標準,自己的世界,這是向內求。追求功名利祿,這是向外求。向內求,就能堅持原則,堅持自我。向外求,就會隨時放棄原則,迷失自我。
第二,堅持原則,就是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你的原則會替你自動選擇周圍的人,與志同道合、心氣相通者待在一起,你的世界會越來越美好。在惡劣的世道里,你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美麗小生態。如果你足夠強大,成為聖人,大而化之,則世界因你而變,一身正而天下皆正。
堅持原則,是內心強大,是智慧通達,是勇往直前。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您的點贊、關注、推薦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