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時候看父母,老來看子女。意思是,小的時候,父母有威望,別人待你就會不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子女有出息,別人就會敬重你,並且不用幹多少活兒。不過,現年70歲的儲奶奶卻不完全認同這句話,她說,她的子女在她心中個個都是“能人”,然而,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但每天堅持幹活,而且凌晨3點就起床。
儲奶奶小時候家境貧寒,經常餓肚子,出嫁後,丈夫是一個有“手藝”的人,生活漸漸得到改善。奶奶的老伴從14歲開始做裁縫,在附近十里八鄉走村串戶幫人做衣服,後來,隨著“打工潮”的興起,老伴也出外打工。奶奶表示,她當初看中的就是老伴的勤勞和能幹。
可是,隨著年齡的漸漸增大,老伴不得不“改行”,原來,老伴的視力不如年輕的時候了,在穿針引線方面不及往年,於是便不再出外打工,而是在家尋求新的職業,有人勸老兩口,孩子們個個有出息,不幹活也沒事,可以頤養天年,然而,兩位老人仍然“我行我素”。
談起自己的孩子,奶奶興奮不已,她說,她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在單位上班,能力方面是有口皆碑,兒子前些年也在單位上班,今年,被一家企業高薪聘請做管理工作。如今,兒媳婦在單位上班,孫子考取了大學,家裡只剩奶奶和老伴兩個人。
再說兩位老人在家捨不得放閒,年輕的時候,奶奶的老伴在做裁縫的空擋,學習過做掛麵的手藝。於是,兩位老人又開始了做掛麵。奶奶說,現在,農村做掛麵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吃掛麵的人卻越來越多,做出來的掛麵不愁銷路。
天涼的時候,老兩口每天做一百六、七十斤掛麵,除了和麵粉外,盤條、上筷、拉長等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製作。其中上筷是最費時間的一道工序,每天至少要5個小時,坐在凳子上,手不停把盤條繞到長長的“筷子”上,一雙“筷子”約能繞3兩面條左右。
奶奶和老伴每天堅持凌晨3點就起床,洗漱之後就開始工作。一直忙到下午3點左右收面。老伴把面裝起來,再送到市場上賣。“有多少,要多少,市場上的人搶著要,統一給他們,免去自己賣的麻煩。”奶奶說,多年以來,她和老伴都是這樣操作的。
高溫天氣,奶奶和老伴做掛麵的產量要少一些,產量最低時約一天生產70斤左右的掛麵。奶奶稱,以前,夏天不做掛麵,如今,不少人喜歡吃掛麵,不得不做。做手工掛麵與天氣有關係,陰雨天有的工序很難完成,然而,為市場需求,即使是陰雨天,也得製作掛麵。
如今,奶奶和老伴做掛麵有18個年頭了,住在樓房裡的老兩口每年休息只有幾天時間,那就是正月的幾天,而過年前,是他們最忙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掛麵,有的村民甚至提前預定,不製作又不行,最後,只得起早摸黑地幹。
奶奶說,很多年輕人不做這一行,主要是嫌累,並且收入不高,不過,奶奶和老伴不怕累,至於收入方面,對於他們來說,也比較滿意,掙得的錢不但夠自己花,而且還不時能給孫子一些零花錢。她覺得,她和老伴這樣生活,是打發時間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