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有
牙齒鬆動和脫落的經歷
不少人覺得
這是“自然規律”
事實果真如此嗎?
“老掉牙”其實是因為TA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周組織(牙齦、牙周膜、牙骨質和牙槽骨)的疾病。在一般人看來,像牙周病這樣的“小事”,大概和掉牙沒什麼關係。實際上,如果牙周病沒有及時治療,支援牙齒穩固的組織(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就會受到損害,無法緊密地包住牙齒,導致牙齦出血、溢膿,牙齒鬆動、移位,最終造成牙齒脫落。就好像高樓建在沙土地上,無法避免倒塌的結局。
如果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那麼,脫落的可能就不只是一顆牙了,常常是多顆甚至是全口牙齒。所以說,想避免“老掉牙”,一定要重視牙周病的防治。
牙周疾病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總體可以分為區域性因素和全身因素兩方面。
區域性因素主要是牙菌斑和牙石堆積。牙菌斑是以生物膜的形式牢固黏附在牙面、牙間或者義齒修復體表面的細菌性群體。牙菌斑質地較軟,無法透過簡單的沖水或者漱口將它去掉,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牙石是由牙菌斑和其他汙物經礦化而成的,它們會沉積在牙齒表面,質地較硬、呈黃白色或棕褐色。一般來說,很難透過刷牙將其“消滅”,只能在口腔醫師的專業裝置下才能去除牙石。牙石為牙菌斑的附著和細菌的滋生提供了一個有利環境,並且會加速牙菌斑的形成以及對牙周組織的刺激,可導致牙齦出血、牙齦萎縮、口臭等問題,進一步向牙周病發展,甚至埋下“老掉牙”的隱患。
此外,創傷性咬合、偏愛咀嚼硬物、錯誤使用牙齒、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口呼吸等,都可導致牙齒過度磨耗或牙周損害,造成牙齒劈裂或脫落。
全身因素主要是內分泌失調、糖尿病、高血壓、癲癇、血友病等全身性疾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會出現牙齦出血、牙齦腫脹,進而引起或加重牙周病,增加“老掉牙”的可能性。
治療牙周病的方法有哪些
牙周問題其實早就有徵兆。比如,有些人會出現牙齦出血,或者牙齦腫痛、化膿等,此時牙支援組織往往已經遭到破壞,如果任其發展,就會造成牙槽骨退縮,咀嚼無力,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脫落等。
牙周病的治療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基礎治療、手術治療、修復治療和定期維護四個階段。
基礎治療 在牙周基礎治療階段,需要對患牙進行齦上潔治(俗稱洗牙)、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並在牙周袋內區域性用藥,對松牙進行固定,減輕個別牙的負擔等。這是牙周病治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俗地說,就像是對牙齒表面和牙根表面,從上到下來一次“大掃除”,目的是徹底消除區域性刺激因素。
手術治療 對於有重度牙周病的患牙,經過基礎治療之後,還需要進行牙周手術治療,以及徹底的根面平整和清除感染組織,糾正牙齦及骨的外形,植入自體骨或骨替代材料以及生物膜,以獲得牙周組織的再生等。
修復治療 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還需要對缺失以及鬆動移位的牙齒進行修復和正畸治療。
定期維護 經過以上治療後,牙周病患者還應定期進行專業的維護,一般每3-6個月複查一次,這是鞏固治療效果不可缺少的一步。
缺牙不補的後果是……
出現牙齒鬆動後,有些老人會想,是不是要把牙拔掉才能解決問題。其實,我們要做的是找出病因,對症治療,並盡最大努力保留牙齒。
通常,輕度的牙齒鬆動可以透過牙周治療來保留牙齒。如果牙齒無法保留或者已經脫落,就應及時修復缺牙。
牙齒長期缺失不補,會使咀嚼力集中在餘留牙上,餘留牙會因受力不均出現食物嵌塞、牙齦退縮,進而引發牙周疾病,造成惡性迴圈。同時,與缺牙相鄰的牙齒還會隨時間進展慢慢偏移,出現鬆動等情況。
預防牙周病 記住這四招
1.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前面說過,牙周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區域性口腔汙物(牙菌斑和牙石)。所以,我們要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提倡使用牙線、牙間隙刷,消除或減輕食物嵌塞。刷牙方法要正確,牙膏選用要恰當。此外,平時還可以充分咀嚼粗糙而富有纖維的食物,以利於口腔健康。
2.定期進行潔牙和口腔檢查。中老年人應每半年或一年到醫院潔牙一次,並進行全面的口腔健康檢查。
3.出現問題及時就醫。如果您有齲齒、牙齒疼痛、牙齒炎症、牙齒缺失、假牙不適等問題,應儘早去口腔科或口腔專科醫院就診。老年人要特別重視牙根護理,預防根面齲,保留健康牙齒,及時修復缺牙,恢復口腔功能。
4.增強全身抗病能力。積極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生活中,還要戒菸限酒、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自己的口腔健康,更好地品味老年幸福!
來源|《老年健康報》
作者|海南口腔醫院牙周科副主任 蔡天恆
文字整理|張獻懷 彭曉芳
稽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嶽林
策劃|譚嘉 王俊聰
編輯|王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