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方女士發現孩子又發燒了,上次發燒是在7月份,短短三個月再次發燒真是愁人。她坐在床邊為孩子測量體溫,心裡想著是不是孩子抵抗力不行,不然怎麼會一到換季就感冒發燒呢?婆婆在一旁安慰她,孩子感冒發燒是“松皮長骨”,是一件好事,要是長期不發燒、不感冒才不好呢!
俗話說“小病不斷,大病不來犯,若是很長時間不生病,這樣的人更容易患癌”,這話其實很好理解,無非就是說生病能讓身體中的細胞得到鍛鍊,長得更壯更結實,但是反過來說不生病就容易患癌似乎有點誇張,癌症可不是瞎說的,它有沒有道理還得看科學分析。
人為啥會生病,又是感冒、又是發燒,到底是怎麼回事?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和九十月份,感冒發燒的人就會增多,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兒童,多半都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讓人不禁疑惑,人為啥會生病呢?其實生病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之所以在這兩個季節頻發,和季節特點有關,比如說溼度減小、細菌繁殖旺盛、花粉濃度高等等,病原體就可能在空氣中飄散,遇到抵抗力差的人就在他身上安營紮寨。
有的人說生病是因為洗完頭在外面吹風了,又或者是光腳在地上跑了,其實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它們會導致你的抵抗力下降,但是不能讓你直接生病,抵抗力變差給細菌趁虛而入,這才是你生病的原因。另外,當你的面板和黏膜出現損傷時,抵禦細菌的能力有所下降,這個時候更容易被病毒攻陷。
當人體察覺到病毒入侵,就會拉響警報,免疫細胞隨時準備進攻,此時調節體溫的按鈕已經失靈,你會發現自己變熱了、沒有力氣了、不想吃飯了,只有等病原體被趕走,溫度降到37度以下,才會從不適症狀中恢復。
長期不生病是好事嗎?這類人更容易患癌?
從健康角度來說,誰希望自己沒事生病呢?當然是不生病比較好,不僅省錢,還不用受罪吃藥。一個人長期不生病,說明它的免疫系統無比強大,病原體找不到一絲漏洞,這是好事,怎麼能說這類人容易患癌呢?簡直就是胡說,一點科學依據都沒有。相反那些經常生病的人應該仔細檢查,是不是身體存在缺乏蛋白質、過度消毒、穿衣脫衣不合適等情況。
每年生病次數在合理範圍內,大家是不用擔心的,確實有一定鍛鍊免疫細胞的作用,讓身體在重重考驗中更能經受得起風吹雨打,尤其是幼兒,他們本來就不具備身體優勢,生病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長好好照顧,以後長大了生病的次數會減少很多。
還需提醒長期不生病的人一件事,不生病≠健康,到了一定年齡以後,還是要注意檢查身體,透過疫苗、運動、睡眠等手段提高免疫力,這樣才能減少“大病來犯”的風險。
研究發現發燒能抗癌,“小病不斷”不全是壞處
Erika L. Pearce教授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當機體升高後,體內免疫細胞的活性和功能都能得到增強,從而幫助機體對抗癌細胞。
比如說37度和39度,後者屬於發燒範疇,當我們測量體溫發現燒到39度了,都會著急趕緊降溫,其實這個時候內部環境更有利於啟用T細胞,糖代謝的速度也加快了。在小鼠身上進行試驗得到證實,當其體溫升高39度時,患癌小鼠的生存率提高了,說明發燒有利於提高免疫系統功能。實驗目前只在實驗室和小鼠身上進行,是否同樣能作用於人體還未可知。
在治療腫瘤中有一種療法叫熱療,就是透過升高腫瘤周圍的溫度使其死亡,也就是說,腫瘤害怕高溫,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讓身體發燒來抗癌呢?當然不能!因為發燒和熱療的方法不一樣,發燒是針對全身的,無法控制哪個地方熱,哪個地方不熱,可能腫瘤還沒消滅,腦子、心臟就先衰竭了。所以,腫瘤患者一旦遇到發燒的問題,應及時退燒,不可胡來。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發燒、感冒或者是其他生病症狀,都不能作為這個人是否容易患癌的依據,不生病總體來說是好事,但是不能忽視了檢查和鍛鍊身體,同時還要保持飲食和作息有規律,提升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而那些經常生病的人也不要沾沾自喜,某些發燒可能是癌症前兆,應及時查詢原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