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北大兩次發函,要求一民辦學校更名,但是遭到拒絕”的訊息,引發關注。
這或許預示著,規範“公參民”學校,高校動手了。
北大、北師大陸續發函,對掛牌說“不”
敢跟北大叫板的,是福建“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前者當然是北大本家,後者屬於掛牌民辦學校,典型的公參民,在2018年開辦,僅三年。不過,面對北大的第二份公函,寧德北大培文學校這次真急了。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回應北大:校名中的“北大”,是得到了北大全資子公司“北大培文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授權的,允許使用到2036年8月31日。
還有15年。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底氣,來自辦學合同。我跟你北大的兒子約定在先,你兒子授權我用你的品牌,你不能想收回就收回。
在全國,叫“北大培文”學校的,至少有28所學校,還不包括更多的幼兒園。其他27所有沒有收到北大的公函,北大才知道。
跟北大一樣誕下子孫無數的,還有北師大。也發了公告,也沒有迴音。
今年7月14日,北師大發布官方公告,終止跟四川廣安市政府和北師大廣安實驗學校合作,收回北師大品牌。
公告針對的是北師大廣安實驗學校。這是北師大、廣安市政府、廣安才華九龍建築公司三方合作,於2014年在嶽池縣城興辦的一所民辦學校,戴著“公辦民助”的帽子,實行民辦學校收費,挺受當地家長歡迎。
公告發出去兩個多月了,北師大廣安實驗學校依然沒有更換校名。
北大和北師大帶頭,向掛牌學校和合辦民校說“不”,拉開了高校規範“公參民”學校的序幕。
師範院校公參民,遠超北大
這是在自己頭上動刀。
前幾天,教育專家熊丙奇說,高校舉辦的“公參民”學校最為普遍,新政策之下,高校必須要退出,這必然涉及到各方的利益。
熊丙奇這話說到了實處。實際上,20多年來,高校舉辦的“公參民”義務段學校,遠比四七九等重點中學舉辦的公參民,來得多得多,四七九和北大都只能算小白。如今強行要求脫鉤,其中涉及到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利益,各方利益經過多年演變,已經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你以為寧德北大培文真的敢叫板北大?那隻能說明你不懂寧德,不懂北大。就像父親罵兒子,骨子裡都透著愛,一家人。
所以,規範高校的“公參民”學校,給出了兩年的時間,要求平穩過渡,因為制定政策者也心知肚明,拿自己開刀,是一件最痛苦的差事。
其實,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公參民,跟師範院校相比,北大隻能算小白。北大隻有一所,而師範院校,每個省市至少有幾所甚至十幾所。這數百所師範院校誕下的子孫,遠超一個北大。
掛牌北師大有70所 堪稱典範
說說辦學龍頭北師大。
這所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全國排名第一的師範院校,從80年代末期開始,就探索公參民模式,堪稱辦學典範。旗下海威教育集團和教育培訓中心,是開路先鋒“廖化”。
成都一位資深校長說,北師大的對外合作模式,是採取北師大+地方政府、北師大+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模式,由旗下海威教育集團運作,後來教育培訓中心也參與進來。“地方政府為了教育業績,急迫需要得到北師大的支援。”
“在20多年的時間裡,北師大至少舉辦了70多所民辦學校、公辦民助學校,也領辦了一部分公辦學校。這些學校,依託北師大的品牌和資源,質量得到快速提升。”
身邊繞不開的川師大
川師大也是川內師範院校的龍頭,不僅興辦民辦高校走在前列,在基礎教育領域,也組建了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又名浩文投資公司),對外合作辦學,把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全川乃至省外,成為川內教育改革的典範。
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跟北師大一樣,辦學形式多樣。既有高校+政府模式,也有高校+企業模式,還有高校+政府+企業模式。
旗下的學校,最為人熟知的,是知名的川師大附屬實驗學校。
這原本是一所位於川師大本部校園內的公辦小學,被人們習慣性稱為川師附小,是屬於川師大自身的公辦小學。90年代的川師附小,校舍比較老舊,地盤也很小。
改革的勇氣,來自於家長對好教育的需求。受90年代末期學校改制風潮的影響,為了讓川師附小煥發生機,1999年,川師大大膽手術,把學校更名為“川師大附屬實驗學校”,並改製為公辦民助學校。
改制後的學校,真的是變了大樣。不僅地盤擴大了,校舍修漂亮了,而且引進了很多優秀老師,大膽實行課程改革,學校很快發生了鉅變,成為家長追捧的優質學校。
改制激發了活力,再加上川師大的加持,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開始依託川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的團隊和經驗,興辦新學校。
這5所學校均冠名“川師大”字樣,其校長和核心骨幹都出自川師大附屬實驗學校,同樣發展很迅速。師大一中錦江校區短短几年成為“五朵私花”之一,聖菲小學和上東小學成為很受歡迎的民辦小學。
說句題外話,雖然師大一中錦江校區、師大一中龍泉校區、天府師大一中三所學校,被上市公司博駿教育集團稱作其旗下學校,但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官網顯示,這三所學校,同時也是其旗下成員。
此外,2001年,川師大還跟青羊區教育局、中房集團合作,興辦了川師大實驗外國語學校(民辦);2021年,收購了新格林藝術學校,更名為川師大東區上東小學(民辦)。
不僅僅如此,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還把視角輻射到了區縣和市州,乃至昆明和貴州,興辦領辦了多所冠名“川師大”的公辦和民辦學校。
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網站顯示,旗下還有這些學校:
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
據川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已經興辦、領辦了至少19所附屬中小學、16所幼兒園,既有民辦學校,也有領辦的公辦學校,既有純小學、純初中,也有K12學校,在校生3萬餘人。
規範義務段公參民,並非一刀切
成都一位教育專家認為,不管是重點中學的公參民,還是師範院校的公參民,都是時代的產物,解決了財政投入不足的難題,受到家長歡迎,辦出了很多好學校,但也出現了一些批評聲。
這位專家形象地評價20多年來公參民學校的發展史,他分為三個階段:
“上半場是吸引資金共辦義務學校,給政策給機制,各種貼牌學校披著外衣上場;中場就是當下,是調整階段,各種政策規範、管理糾偏,密集出臺;然後便是下半場,無非是規範辦學、自主品牌、科學發展。”
“現在是中場階段,但不是休息時間,而是糾錯時間。”他說。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中央對義務段公參民學校高度重視,要求以確保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為目標,以理順體制機制為切入點,推動公辦學校迴歸公辦,社會力量舉辦民辦,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這表明,規範公參民義務段學校,並非一刀切,並非要求所有義務段公參民學校全部迴歸公辦,可以轉為公辦,也可以繼續辦民辦,但有條件和要求。
“北大、北師大、川師大以及其他高校的義務段公參民學校,要視具體情況,因校施策,在兩年之內逐步規範。”
關於北大和北師大的最新回應
截止發稿時,北大和北師大要求兩所學校更名一事,有了新進展。
寧德市教育局稱,已經派人前往北大,就寧德北大培文學校更名一事進行交流溝通。
廣安市嶽池縣教體局9月7日對媒體表示,北師大廣安實驗學校將更名為“廣安啟睿第一實驗學校”。
政策面前,依法規範,人人平等。這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