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當中經常會碰到上腹部疼痛的病人,網上也有很多人諮詢,當然多數人是問得“胃疼”怎麼辦,有沒有大問題,其實就是醫學上的上腹部。我們就藉著新來的這個患者,來講一講出現上腹痛應該怎麼考慮,哪些是上腹痛的報警症狀,胃潰瘍的分期,良惡性的鑑別等話題。
病歷摘要
患者是一位67歲男性,上腹部隱痛2周,黑便3天來診,同時伴有輕微的頭暈。他三天前發現大便黑,已經去外院做過一次檢查,當時查血紅蛋白117g/l,便潛血是陰性的,就回家了,回家以後還是反覆有黑便,並且開始出現頭暈,就來我們急診。患者來的時候眼瞼和臉色就有點蒼白,感覺應該有問題,化驗結果出來果不其然,血紅蛋白下降至75g/l,生化裡面尿素氮明顯升高達25.46mmol/l,看過我之前的文章朋友應該知道消化道出血的時候,因為血液分解吸收使得尿素氮會升高。所以當有可疑出血而一時不能確定,可以參考這個指標。比如這個患者三天前發現黑便,去外院檢查血紅蛋白雖然偏低一些,也還算正常,如果尿素氮升高,即使大便潛血陰性,也應該考慮到出血可能,應該及時複查。按說現在的大便潛血試劑很敏感,每天出血5ml,就能測出來,但臨床上總有明明出血但是沒測出來,有時候真不好解釋。
既然考慮上消化道出血,就安排了胃鏡和腹部ct檢查,腹部ct出來就有問題,提示胃竇部胃壁增厚性質待定,這個往往意味著腫瘤可能,接下來胃鏡提示幽門管部位巨大潰瘍3.5×2.5cm,這麼大的潰瘍卻是惡性多見,但是考慮剛剛大出血,暫時沒有取活檢,打算抑酸治療一段時間再活檢。
消化道潰瘍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也是上腹部規律痛比較常見的原因,作為對比看下前幾天一個36歲女性的胃鏡,她也是上腹痛和黑便來診。胃鏡提示十二指腸潰瘍,這個一般是良性的。下面說兩個概念,胃潰瘍的分期和鏡下良惡性的大致判斷。
胃潰瘍分期
胃鏡下判斷胃潰瘍嚴重程度,從重到輕,或者說從急性期到癒合期分為3期,每期各包括2個亞型,分別用急性期(A1、A2);癒合期(Hl、H2);瘢痕期(S1、S2)來代表,其實是急性(acute),癒合(heal),瘢痕(scar)的首字母。
急性期包括A1、A2兩個期:A1期:潰瘍表面壞死,覆蓋較厚的白苔或黃白谷,周邊明顯充血、水腫,或者有血管斷端;A2期:潰瘍表面壞死,覆蓋的苔變薄,周邊仍有較明顯的充血、水腫。
癒合期包括Hl、H2兩個期:Hl期:潰瘍表面無壞死,白苔消失或變得很薄,仍有糜爛,潰瘍周圍的充血、水腫減輕或基本消失,並可見再生的上皮;H2期:糜爛消失,潰瘍周邊輕度充血或充血、水腫消失,可見明顯的再生上皮及輕度的粘膜集中。
瘢痕期包括S1、S2兩期:S1期:紅色瘢痕期,此時潰瘍已癒合,形成紅色瘢痕,周邊無充血、水腫,可見再生上皮及粘膜集中現象;S2期:白色瘢痕期,此時潰瘍部位形成白色瘢痕,粘膜集中象明顯。
胃鏡下判斷消化性潰瘍出血風險的Forrest分型。
其中Ⅰ型是有活動性動脈出血,再出血風險90可達%,需要PPI(拉唑類抑酸藥物)+胃鏡下止血+繼續PPI;Ⅱa裸露血管伴明顯滲血,再出血風險50%,PPI+胃鏡+PPI。Ⅱb 有血凝塊附著,再出血風險25-30%,PPI,必要時胃鏡治療;Ⅲa少量滲血,再出血風險10%,PPI,Ⅲb僅有潰瘍,無血跡,再出血風險3 %,PPI治療。
消化性潰瘍良惡性鑑別
胃鏡下區分良惡性潰瘍,一般從這幾個方面著手,比如形狀、大小、底苔、質地、周圍黏膜、蠕動度等等方面,良性潰瘍一般比較規則,呈圓型或橢圓,很少超過2cm,底部比較乾淨,有白苔,或者灰黃苔,質地柔軟,觸碰不宜出血,周圍皺襞向潰瘍集中,蠕動正常。那麼相反的,惡性潰瘍形狀不規則,底部凹凸不平,汙穢苔,質地較硬,觸碰易出血,周圍黏膜僵硬、中斷、蠕動差。
一般也是綜合這幾方面做個初步判斷,確診需要做病理,不過如果高度懷疑惡性,即使病理沒事,也不要大意,一般會多次反覆取病理,增加檢出率,避免漏診。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就是潰瘍不規則、底部汙穢,就要高度懷疑。
上腹痛應該怎麼考慮,哪些是上腹痛的報警症狀
急診最常見的兩個症狀就是腹痛和發熱。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很多次,臨床上把胸部以下,會陰以上都稱為腹部,肚臍以上是上腹部,根據九分法腹部可以分為九部分,每一部分有大致對應的器官,見下圖,當然臨床要比這個複雜的多。如果圖所示上腹痛長假的呢確實就是胃十二指腸疾病。然後根據腹痛的誘因、嚴重程度、具體位置、持續的時間、有沒有伴隨症狀、初步檢查結果等評估篩查出來有風險的患者進一步檢查,低風險的包括胃腸神經痛、慢性胃炎、糜爛、良性潰瘍、胃腸炎、胃痙攣等;急腹症包括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胃十二指腸穿孔、腸梗阻等。
我們平時所說的報警症狀,還不是指的胰腺炎、穿孔這種急危重症,而是指的胃癌、腸癌等腫瘤可能。主要包括持續性上腹隱痛,抑酸劑效果不好;本來規律性的上腹痛出現了規律改變;食慾不振和消瘦,下降三五斤不算,一般指的是10斤以上;黑便和貧血等等。
其實這些症狀都是相對的,需要綜合分析,比如良性潰瘍也可以有食慾不好、消瘦、黑便和貧血等症狀。我的經驗是年齡和家族史很關鍵,40歲以上,或者有胃癌家族史,都需要重視,不能單純對症治療,需要完善檢查。像上面的兩個患者,36歲的姑娘就是良性潰瘍,而67歲這個老爺子就有惡性可能,需要後面活檢來證實,有可能還不止一次。
另外我是建議大家40歲以後定期體檢,因為早期的腫瘤都是沒有症狀的,一旦有症狀,哪怕馬上就查出來,一般也不會是嚴格意義上的早癌(胃鏡下可以解決的),多數需要手術解決,或者不能解決。
今天和大家聊了一下胃潰瘍的分期和出血風險,找時間再和大家說一下胃鏡單子上那些天書一樣符號的意義,想看的可以點贊和留言。
我是王明軒醫生會定期和大家分享一些醫學的科普知識,下期再見。#健康明星計劃##健康中國##北京頭條##做胃鏡和腸鏡你會害怕嗎#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