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腰痛腿麻,到醫院拍CT或MR,報告上顯示腰椎間盤突出,於是就按照腰椎間盤突出去治療,但治療效果往往並不理想,這到底是什麼回事?
殊不知,腰痛不一定是腰椎間盤突出惹的禍,甚至很多有腰椎間盤突出的人並沒有任何症狀。那腰痛的原因是什麼?其實,腰痛還有可能是骶髂關節紊亂引起的!
什麼是骶髂關節?
我們來看看下圖所示,左側為髂骨,右側為骶骨。由這兩個骨頭組成的關節被稱為骶髂關節。
腰痛和骶髂關節紊亂有何聯絡?
首先,骶髂關節具有傳遞力量和緩衝的功能。一方面將軀幹的重量分散到下肢,另一方面緩衝了平時走、跑、跳等活動對脊柱的衝擊力。如圖所示:
此外,骶髂關節前後旋轉只有4度,內外旋轉只有8度,看似微不足道,一旦喪失,就會形成我們提到的骶髂關節紊亂,在力量傳導時,壓力可能就會集中在某一側的骶髂關節,久而久之,該側的關節囊以及周圍的韌帶肌肉可能會損傷,從而造成下腰痛,臀部痛,甚至大腿後方和腹股溝區域的疼痛。
當搬重物及扭轉身體、不小心踩空、用力過猛踢腿、產後錯誤的坐姿或哺乳姿勢等不良習慣都可能會導致骶髂關節卡壓,活動度減少。
如何判斷腰痛是否骶髂關節引起?
我結合一個最近遇到的案例來談談:20來歲的潘小姐,由於從事餐飲行業,平時需要久站以及搬重物,大概在半個月前,因為腰痛辭職了。
現在彎腰時疼痛會加重,且右臀伴有麻木感,無下肢麻木和放射痛,在醫院拍了CT,報告顯示:腰3/4椎間盤膨出、腰4/5椎間盤膨出並突出。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腰痛,臀部麻木,拍片顯示腰椎間盤突出,這不就是腰突引起的嗎?其實,只看片子就確定病因顯然是不行的,我們還需要結合現場的體格檢查來看。
首先,患者彎腰疼痛,可以嘗試讓她屈一側膝,排除該側下肢的影響,再做彎腰的動作,結果屈右膝時,腰部疼痛緩解,這就說明了與右下肢有關係。
接著,對右下肢進行詳細的檢查,看看是否有膕繩肌、髖關節和骶髂關節的問題。
第一步:主動直腿抬高檢查,結果雙側主動受限,被動無改善。無下肢的反射疼痛,說明坐骨神經沒有被卡壓。
第二步:屈髖活動度檢查,結果活動度正常,提示髖關節無卡壓。結合第一步,說明膕繩肌緊張。
第三步:4字試驗,結果右側骶髂關節附近疼痛。提示右側骶髂關節問題。
為進一步驗證右側骶髂關節的問題,還需對骨盆進行觸診,以及長短腳的檢查。
1、骨性結構觸診:雙側髂前上嵴稍右低左高,雙側髂後上嵴右高左低,提示右側髂骨旋前錯位;
2、軟組織的觸診:腰部壓痛不明顯,右髂後上嵴壓痛明顯;
3、長短腳的檢查:仰臥位一樣長,長坐位左長右短,提示骨盆有錯位。
於是,我開始針對緊張肌肉進行鬆解,錯位的骶髂關節進行調整,結果彎腰摸地幅度改善,疼痛減輕。所以,可以明確患者的主要問題不是腰椎間盤突出,而是右側骶髂關節旋前錯位了。
所以,當出現腰痛,而且影像學的結果是腰椎間盤突出時,不要簡單地認為根源就是腰椎間盤突出,而是要進行全面系統地檢查評估,因為腰痛的原因,不僅僅是腰椎間盤突出,還可能是骶髂關節紊亂引起的。
骶髂關節紊亂導致的疼痛通常是深層的、鈍鈍的,無法言喻的單側疼痛,甚至可能牽扯到患側大腿後方,髂窩和臀部。常見的原因:長時間單腿站立、搬重物及扭轉身體、踩空、跌坐在地上,產後錯誤的坐姿或哺乳姿勢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日常姿勢管理,可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鍊,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