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中國最頂尖的大學,非清華和北大莫屬了,著是千萬學子“擠破頭”都想進去的理想學府。
帶著名校光環的清北,在大眾心目中彷彿就像不可玷汙的神聖之地。然而,並不是這兩所學校的任何訊息都能贏得掌聲,有時候卻會引起大量的非議和不滿。
清華將700多門課改為“全英文授課”,網友不滿:是中文不配嗎?
有訊息稱,清華大學為了與國際接軌,將700多門課程改為了“全英文授課”,從教學、作業到考核都使用純英文的模式,此事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國際化,一直都是我國努力追求的目標,教育理應當順應潮流。而清華大學作為國內的“龍頭大學”,更理應起到帶頭創新的作用,實現國內高等教育與國際的接軌。
但是,作為一所“土生土長”的中國大學,給中國學生上課不用地地道道的中文,反而採用全英文的授課模式,而且還是700多門課程這樣大批次改革,多少都透露著些“奇怪”。
我國學生的英語水平,其實大多數仍停留在“啞巴英語”,從小學接觸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造成了只會考試而聽說欠缺的尷尬情況。不少大學生經歷過全英文授課之後,直言“壓力好大”。
除了英語相關專業的學生,多數同學的英語能力其實並不過關,這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也是一項不小的考驗。
更何況,英語在如今國內的地位也是日漸衰落,有些地區下調了英語在總成績裡的佔比,甚至有人提倡“把英語踢出高考”。
基於種種現實因素而言,清華的這種做法實在是有些“過於離譜”了。
使用何種方式進行授課,這是每所高校和院系自主的權利,但這並不能阻止“吃瓜群眾”發表態度。
其中反對者佔多數,如今中國日益強大起來,正是需要推行漢語、弘揚民族自信的時候,清華為了與國際接軌而如此大肆宣揚外來語言,難道是中文不配嗎?
更何況,絕大多數學生根本用不著接受“純英文教學”,這不是在變相幫國外培養人才嗎?
當然,也有一些支援此番做法的網友。他們認為清華這類一流大學,無論做任何的決定都有其前瞻性和長遠規劃。
如果使用全英文教學的方式趨於成熟後,能全方位提升學生和院校的國際化水平,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清華大學的此番操作,並非不重視中文、推崇英文,而是出於現實原因。
看到這則訊息後,小編特意在網路上搜索了一番,結合清華校友的經歷和觀點,發現全英文教學的模式其實完全可以接受,並非像網友們所言的“崇洋媚外”“降低民族自信”。
2020~2021春季學期全校本研課程約為4900門,2021~2022秋季學期全校本研課程數量大概為5000左右。這樣來看,700門全英文授課的課程並不算多,畢竟其中包括著英文專業、英文教授的課。
在某些專業書籍或者研究方向,我國目前尚未有出色和前沿的參考資料,或者翻譯過來的詞彙過於彆扭,因此只能使用外文文獻和書籍進行授課。尤其是對於一些高階人才,比如姚班和智班的大部分專業都是英文授課,並不稀奇。
再者說,如果你選擇這門課的講師是一位外國教授,那上課模式自然也是以全英文的方式進行。
還有一種情況,清華部分院系會將英文授課作為一種教學特色進行,比如交叉資訊學院、電子工程系的部分課本和授課是全英文,這也是出於專業的學習角度而開設的。
總而言之,清華大學的授課方式共分為中文授課、中英授課、全英文授課三種,本科期間的公共課幾乎都是純中文授課的模式,由於專業的需求或者學習內容加深,或多或少會將英文滲透進教學中。
因此,清華之所以將700多門課程改為全英文教學的形式,大多也是根據實際需要。
PS:本文配圖來自網路,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絡刪除